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基金經理在線路演解讀市場。
導讀:近期頂層設計文件以及重磅會議屢屢提及資本市場,如4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指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 者丨谷楓
編 輯丨巫燕玲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已經習慣了證監會每周五下發2-3家IPO批文的速度。但4月10日,證監會卻少見地一口氣下發了五家公司的IPO批文。
一些市場觀點便認為,這是證監會在可控的范圍內加碼IPO常態化的做法,其核心是要進一步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
“此前在疫情嚴重和市場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次批文發放的數量是基于對當時階段的考量,而目前證監會加速批文的發放以及發審會恢復以來發審次數并沒有降低,都意味新股發行的監管邏輯有所變化,即在可控范圍內加碼IPO讓其更好地支持企業融資。”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圖/圖蟲
事實上,近期頂層設計文件以及重磅會議屢屢提及資本市場,如4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指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這其中新股發行是重要的部分,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沖擊,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較大挑戰。國內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又處于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相關領域迫切需要資金支持,對搞好資本市場建設、暢通融資渠道提出更高要求。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于完善資本市場樞紐作用,我國未來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推出,如在制度建設方面,放松對發行企業的管制,從審核制向注冊制過渡便是一項正在進行中的重點工作,目前注冊制將向創業板推行,極大激勵創新企業的融資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也給證監會提出了高要求,即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堅持審核不放松,切實防控各類風險的同時也要保持審核效率,確保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這種預期下,證監會表示要在維護市場基本穩定運行基礎上,繼續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針對申報企業情況,統籌審核進度,每周核發一定數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種因素暫停IPO發行,也不因各種因素降低把關質量,助力企業解決較為迫切的資金短缺問題,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發揮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的作用。
而周五證監會開始嘗試發放更多數量的IPO批文,以及未來加速科創板企業的注冊速度都是基于上述的邏輯而進行的。
不過,市場始終有擔憂IPO常態化發行演變為IPO過度融資的情況。記者了解到,證監會方面也屢次表示會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平穩發行節奏,適當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但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持續明確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對于新股發行的態度是科學合理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
根據記者統計,年初以來,證監會共核準44家企業IPO,同意23家企業科創板注冊;57家企業完成發行,融資823.77億元。平均每周核準3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注冊。4月10日,核準5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注冊。
事實上,不僅僅是IPO,春節以來證監會在上市公司再融資方面也是卯足了力。例如開通“綠色通道”,對疫情嚴重地區企業、防疫抗疫領域重點企業的再融資申請,在堅持標準不降、條件不減的前提下,優先安排審核,根據疫情影響程度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目前證監會正按照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理念,研究因疫情原因出現暫時性業績大幅波動的處理規則,提高資本市場抵御風險的韌性和包容性。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