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控股去年"炒"匯巨虧近8億 長期前景堪憂

傳音控股去年"炒"匯巨虧近8億 長期前景堪憂
2019年08月21日 11:42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來源微信公眾號:企觀資本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控股”)發行上市審核狀態已由“中止”變更為“上市委會議通過”,被譽為“非洲手機之王”的傳音控股闖關科創板獲得成功。

  傳音控股是一家手機生產商,主要產品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機,產品全部出口海外。招股書顯示,2018年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占比為48.7%,高居榜首。

  盡管傳音控股目前在非洲市場上遙遙領先,但由于該公司采用低價競爭的策略,隨著競爭對手的進入以及手機自產比例的提升,目前高毛利率水平很難維持,公司研發水平遠遠落后競爭對手,長期前景令人堪憂。此外,有消息稱,傳音控股去年增收不增利,可能是因為“炒”外匯而虧了8億元,公司到底是在外匯投機,還是在套期保值,這一點仍有待商榷。

  高毛利率水平很難維持,長期前景令人堪憂

  傳音控股的管理層絕大部分都來自波導公司,傳音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竺兆江此前是波導公司的海外市場負責人,傳音控股的17名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成員中有15年曾經在波導公司工作過。

  傳音控股繼承了早期波導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例如兩家公司都采用低價競爭策略,重視廣告投入,重視線下渠道的建設,而對研發投入則相對忽視,以2016年至2018年的數據為例,傳音控股的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31%、2.99%和3.14%,在行業中處于偏低水平。

  2018年傳音控股的研發投入僅有7.1億元,不僅與蘋果、三星和華為相差懸殊,也不到小米研發投入的四分之一。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也落后于除小米外的其他手機廠商。

  傳音控股和小米都采取低價競爭的策略,招股書顯示,2018年,傳音控股的智能手機在的平均售價僅為454.38元,功能手機僅為65.95元,而據公開資料,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接近1000元,大約是傳音控股的兩倍。

  但令人吃驚的是,2018年傳音控股的毛利率高達24.45%,遠遠高于小米的6.19%,這意味著傳音手機一臺功能機的制造成本只有50元人民幣。

  傳音控股的生產成本如此之低,主要原因在于其采取外包生產的模式,傳音控股2018年銷售超過1.2億臺,其中自產不到5000萬臺手機,其他產量全部外包給代工廠。由于中國的手機產業鏈非常成熟,而產業鏈上游的生產中心的利潤率非常低,因此世界主要的品牌手機廠商都把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的代工廠,這樣可以極大地節省生產成本。

  有質疑認為,傳音控股的低價競爭模式與高毛利率并存的局面很難長期維持。傳音控股在非洲的崛起依靠超低的價格打敗三星、諾基亞等老牌廠商,但試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在非洲市場上賣更便宜的功能機(這些廠商的產品毛利率更低),傳音控股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會被“蠶食”。

  2016年下半年,傳音控股想把非洲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印度,但缺少了在非洲深耕十年的基礎,加上國內華為、小米、OPPO和VIVO手機企業紛紛進軍印度市場,傳音控股的開拓之路并不順利,整體市場占有率從2017年的9.03%下降到6.72%。

  印度手機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招股書

  隨著小米、華為、OPPO等品牌手機廠商越來越重視對非洲市場的經營,未來傳音控股“守住”目前的市場份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招股書顯示,傳音控股通過IPO融來的資金將用來在深圳、重慶和上海自建生產中心,替代部分外協產能,提高自產比例,也就是說傳音控股準備向產業鏈上游延伸,而產業鏈上游的生產中心的利潤率非常低,一旦傳音控股提高自產比例,勢必增加主營業務成本,降低產品的毛利率,同時新建的廠房會增加攤銷和折舊,人工成本也不斷上漲,傳音控股的凈利率下滑將更加明顯。

  國內手機行業的發展歷史表明,在市場滲透率提升期,一些企業(例如此前的波導公司)可以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取得暫時的領先,但當市場接近飽和并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產品的差異化和產品質量成為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而產品的差異化和產品質量則依靠高額的研發投入,在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蘋果和華為。

  目前傳音控股的營業收入、利潤、研發投入以及產品質量都遠遠落后這些手機廠商。全球的手機市場已經開始步入存量競爭的階段,傳音控股未來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與華為、小米、OPPO進行“白刃戰”,技術實力單薄的傳音控股未來前景令人堪憂。

  2018年增收不增利,“炒”外匯巨虧8億

  2018年,傳音控股的營收增長了12.98%,然而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卻反而小幅下滑,為什么呢?原來傳音控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達到了3.28億元,同時該公司2018年還存在4.76億元的投資收益損失,以上兩項損失相加超過8億元,而2017年傳音控股這兩項不僅沒有產生損失,而且還貢獻了1445萬元正收益。

  8億元的外匯交易損失對于傳音控股而言絕對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傳音控股在2018年的凈資產只有39.22億元,外匯交易損失占到凈資產的四分之一。

  由于幾乎全部收入都來自海外,收到全是外匯,因此傳音控股進行大額外匯掉期交易規避匯率風險完全合情合理,但通常的套期保值策略會對沖外匯波動的風險,不會產生如此大的投資虧損,因此有理由懷疑傳音控股是在“炒”外匯而發生巨額虧損。外界似乎有理由懷疑:傳音控股所進行的外匯掉期交易,其性質到底是投機性質的炒匯,還是套期保值?這一點非常值得商榷,傳音控股應該就此做出解釋說明。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03 成都燃氣 603053 --
  • 12-02 當虹科技 688039 --
  • 11-28 郵儲銀行 601658 5.5
  • 11-27 江蘇北人 688218 17.36
  • 11-27 佰仁醫療 688198 23.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