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A股市場中,想輕松讀懂風險信號?來新浪理財大學,聽《凌鵬策略特訓》,手把手為你拆解股市漲跌背后的秘密。
原標題:從雙十一買到雙十二!外資“金主爸爸”買了760億A股,購物車曝光
財聯社12月12日訊,與2019年春節前相似的一幕正在發生——從“雙十一”到“雙十二”,這位金主已經下單了760億!
星礦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無視市場調整,已連續21日加倉A股,累計“壕買”763億,滬指也一度走出8連陽行情。星礦數據試圖揭曉本次外資“抄底”之旅和之前有何不同。
星礦數據顯示,12月12日為北向資金連續第21個交易日凈流入,創下近兩年來北向資金連續凈流入天數的最高記錄,但未超過2017年1月17日至3月8日創紀錄的32個交易日。
上次北向資金連續凈流入發生在今年1月23日到2月22日,當時北向資金連續18天凈流入,期間滬指上漲近9%,在隨后的一個月里,上漲綜指、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10.7%、14.19%和16.31%。
此外,截止今日,年內滬深股通凈買入金額已達3145億元,不僅超過了2014年至2017年的凈流入總額,也超過了2018年的凈流入總額,“買買買”的熱情可見一斑。
“聰明錢”青睞哪些行業?
尤記得去年年底行情持續下挫之際,北向資金持續逆勢加倉,終于在2019年春節后摘得“碩果”,聰明資金的稱號可謂是名副其實。那么,分析近期聰明資金的買入軌跡,又能揭示什么先機呢?
星礦數據顯示,在11月14日至12月11日期間,北向資金大幅加倉鋼鐵、有色金屬、計算機和國防軍工行業,加倉幅度都在20%以上(見下圖)。這也與近期“周期搭臺、科技唱戲”的盤面相符。分析人士指出,周期為盾、科技做矛,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能夠形成攻守兼備的組合。
一方面,估值在歷史底部、分紅股息率卻不錯,對逆周期政策極為敏感的周期板塊(鋼鐵、有色、地產),對中長線的資金極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國產替代、5G放量,以及以Airpods為代表的TWS需求持續向好,科技股的邏輯性+業績都較確定,產業鏈題材或持續強勢。
北上資金近期減倉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農林牧漁這三大行業,幅度在0.9%~5.1%之間,減倉最“狠”的是農林牧漁行業,幅度為5.1%。
申萬農林牧漁指數期間亦下挫8.7%,也反映出資金在CPI創新高、節前“穩”物價及豬肉價格回調背景下,對板塊不確定性的擔憂,希望在春節前調倉了結。
北上資金爆買格力,追捧立訊、韋爾等科技白馬
星礦數據顯示, 11月13日至12月11日,北向資金資金凈流入超過5億元的個股有34只,凈流入超過10億元的有13只。這13只股票分別為格力電器、海螺水泥、萬科A、美的集團、京東方A、三一重工、寶鋼股份、立訊精密、韋爾股份、中國國旅、長春高新、寧德時代、匯川技術。其中僅格力電器一股,就買了68億,占到1/10強。
在下圖的“購物清單”中,科技股占據顯著位置。既包括京東方、立訊精密、匯頂科技、億緯鋰能等受益消費電子火熱的手機產業鏈標的,又包括韋爾股份、匯頂科技、紫光股份、北方華創等半導體核心公司。其中立訊精密、北方華創、匯頂科技、億緯鋰能、韋爾股份等科技“大白馬”都被買出了歷史或年度新高。
從累計買入金額看,北向資金在11月14日至12月11日期間凈買入立訊精密14億元,持股市值已達104億元,正式進入北向資金百億重倉股行列(見下圖)。
受益消費電子的高度景氣,立訊精密業績近年獲得超50%的復合高增長,在2019年年報預測中表示,將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45%—55%。
此外,格力電器在短短20個交易日(11月14日至12月11日)中,陸股通凈買入68億元,持有市值終值已超520億元,逼近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第二高的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近期公布的逾416億元混改方案獲得了市場的一致認同,近期包括中信證券、花旗銀行在內近18家券商密集發布研報,看好格力電器混改后的發展前景。
還有這些“小而美”公司 也沒被外資相中
一方面,外資不斷用核心資產墊倉底,另一方面對一些小市值公司也不吝“子彈”。北向資金在東方鐵塔、新五豐、臥龍電驅等股票上持倉都至少翻了兩番。
星礦數據顯示, 11月13日至12月11日期間,北向資金增持超100%的個股有87只,超200%的有18只。
這18只股票分別為東方鐵塔、賽騰股份、新五豐、臥龍電驅、耐威科技、達華智能、彩訊股份、志邦家居、華東科技、佳都科技、中國人保、國星光電、鼎勝新材、中航重機、風語筑、鐵漢生態、華峰超纖。
當大部分投資者準備“貓冬”之時,一邊是聰明資金的果斷加碼,一邊是溫吞行情的猶豫糾結,像極了去年春節前的一幕。這次北上資金在科技和周期股上的“播種”,能否在隨后的春播行情收獲果實,我們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