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a href="http://whmsebhyy.com/zt_d/19ecoperson/" target="_blank">我要投票】
關鍵時刻,中央開了一次很不尋常的會議!
牛彈琴
?。ㄒ唬?/p>
關鍵時刻,中央開了一次很不尋常的會議!
最大的不尋常,是這次會議的用詞,既有自信,也有深沉的憂患意識。
比如,這次政治局會議,談到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工作,新華社通稿是這樣說的:
上半年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就業比較充分,精準脫貧有序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積極因素增多,等等,這些表述背后,有一系列經濟數據的支撐。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3%,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
用新華社評論的話說,上半年經濟的穩健表現,更加增強了我們應對挑戰的信心、定力和底氣。
但挑戰顯然也是嚴峻的。這次政治局會議后的新聞通稿,有一段話這樣表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尤其是其中這一句: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這需要對照來看。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表述是: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今年4月的政治局會議,相關表述是: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
都是談下行壓力,去年12月是“面臨”,4月是“存在”,現在則是“加大”,這說明了什么?
顯然,中央充分認識到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所以特別強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
這也是在中央會議后,再次看到“憂患意識”這個詞,而且還是要增強。
怎么增強?新聞稿里有這么四句:
把握長期大勢,
抓住主要矛盾,
善于化危為機,
辦好自己的事。
記得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了要增強憂患意識,然后是兩句話:
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這次變成了很工整的24個字,尤其是最后兩句,應該說是深意藏焉。
善于化危為機——確實有危機,但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抓住了,其實也是機遇。
辦好自己的事——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自己的問題處理好了,什么挑戰都不怕。
這就是自信!
?。ǘ?/p>
最關鍵的,具體怎么辦?
7月30日的會議,新華社的通稿,直接有兩段解答怎么做。
如果一個句號是一個點,那總共有10來個點。一些表述,言簡意賅,但仔細體會,信息量很大,或者說,含金量很大。
比如,非常重要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是這樣表述的:
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過去幾次中央會議,都是這樣的表述。
加力提效,今年4月也提到,但現在增加了這么一句: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
意思也是明確的:減稅降費,中央很重視,更一抓到底,所以會繼續落實落細。
松緊適度,今年4月也提到了,但現在還增加了這一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意思也很明確:接下來,根據實際情況,貨幣邊際會有所放松。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4月的政治局會議,都提到了“結構性去杠桿”。
至少這次的新聞稿,沒有提到“去杠桿”。簡單理解,這不是說“去杠桿”不重要,而是隨著形勢的變化,中央政策在進行微調。
之所以說有含金量,還在于新聞稿中的這些表述:
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這是一個擴大內需的積極信號。怎么擴大?手段主要兩個,一個是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另一個是通過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中國農村也是大市場啊!
還有,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
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以及其他城市群,將迎來新的機遇。
還有,加大對外開放,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
越是有壓力,越是要開放,中國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不像有些國家。
另外,采取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對民營經濟的關注和呵護,也表露無疑,尤其是“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拖欠賬款問題”,這是在以實際行動解決具體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融資難是一個大問題,還是要發展實體經濟啊。
還有這一句,非常短,只有八個字:加快“僵尸企業”出清。
僵尸企業占用了大量資源,卻成為經濟發展的毒瘤,必須下決心出清,那意味著在一些領域,要動真格了,該破產破產。
(三)
這次中央會議,最受矚目的表述,可能是這一句: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事是大事。再次提到了經典的那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然后強調: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4月份政治局會議,在那句經典話后面,則是這樣的表述: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一個是長效調控機制,一個是長效管理機制,從調控到管理,兩字之差,前者感覺更多行政干預的色彩,后者更多市場彈性,也給了各個城市因城施策更多的空間。
當然,這次還加了這樣一句話: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斬釘截鐵,不容置疑。這樣的定調,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種決絕態度,可以與2018年7月政治局會議,“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相提并論。
但背景不大一樣,去年是一些地方房價有上漲的沖動,現在是有些地方有通過房地產刺激經濟的意圖。
中央很清醒,房價不能再無休止漲了,靠房地產來短期刺激經濟,更是此路不通。
歸根到底,中央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新華社一篇稿件就解讀:這釋放了房地產市場調控堅定而明確的信號。
看到人民日報微博還專門發了一條微評,這樣說:
無論重申“房住不炒”,還是首提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中,尤顯可貴,更傳遞出鮮明信號:炒房,此路不通,炒房客早該涼涼;而那些圖謀撕開調控口子的機構,也別幻想靠房地產刺激經濟!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迎來一個重大而深遠的轉折點。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