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回萬億平臺2020年銀保渠道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保險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經過兩年調整,銀保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回歸萬億平臺,全年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108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了12.6%。
作為中小保險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銀保渠道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傳入中國,并在2003年監管機構允許一家銀行同多家保險司合作之后,迅速成長為國內最重要的保險銷售渠道之一。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銀保渠道在要求行業回歸保障、萬能險規模受限的背景下于2017年開始呈現下滑態勢。
兩年調整后重回萬億規模,銀保渠道有哪些新特點?
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已經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根據保險業協會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共有84家人身險公司開展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以下簡稱銀保業務),占保險業協會人身保險會員公司總數的九成。
就2020年數據來看,銀保渠道全年長期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6120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新單期交原保險保費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10.9%;躉交原保險保費收入3871億元,同比增長0.9%。
從長期險的產品構成來看,2020年壽險業務實現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6028億元,占全年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的98.5%。其中分紅壽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3920億元,同比下降2.8%;普通壽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18.2%。健康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77.4%。
從參與保險業協會銀行代理渠道數據交流的62家壽險公司報送的數據來看,2020年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產品占據期交產品年度銷量前十中的九席,已成為銀行代理渠道業務結構轉型主要的推動力之一。
市場集中度下降
2020年長期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費收入總和3369億元,占全行業長期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的比例由2019年的67%下降到55%。
2020年長期險新單期交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費收入總和1308億元,占全行業新單期交原保險保費收入的58.2%。躉交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費收入總和2495億元,占全行業躉交原保險保費收入的64.4%,兩者與2019年相比均有下降。
2020年參與交流的62家人身險公司年末渠道總人力數為1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2.8%,總人力數浮動不大,人員相對穩定。其中,華夏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大家人壽、富德生命人壽、陽光人壽、建信人壽、天安人壽和國華人壽10家公司的期末人力均在3000人以上。
截至2020年12月,參與交流的62家公司有23家公司13個月繼續率處于95%以上水平,21家公司13個月繼續率集中在90%-95%一檔,9家公司低于80%,業務品質整體較好,少部分單位有待提高。
財險業務規模下降
根據參與保險業協會銀行代理渠道數據交流的32家財產險公司報送數據(以下數據口徑相同),2020年銀保財產險業務實現簽單保費收入89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非車險業務簽單保費收入55億元,同比下降26.2%;意健險業務簽單保費收入24億元,同比下降19%;車險業務簽單保費收入10億元,同比下降30.6%。
從產品結構來看,2020年各產品保費占比與2019年基本一致,非車險業務占比較高,占到渠道整體簽單保費收入的62.1%,其中企財險、責任保險和保證保險為主銷產品。意健險和機動車輛保險業務簽單保費分別占到全年簽單保費收入的26.3%和11.7%。
2020年銀保財產險業務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合作銀行實現簽單保費收入41億元,占銀保財產險總簽單保費的比例由2019年的80.1%下滑至46.2%。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發力,業務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大型商業銀行仍占主導地位
保險行業協會表示,近年來,銀保渠道來自于銀行電子銀行、網上銀行、官網、官微等互聯網平臺的保費比重越來越高,傳統銀保經營模式也逐步借鑒和吸納互聯網保險的技術和經營模式。銀保業務開始運用數據分析、用戶畫像等技術推進精準營銷,打通網站、微信、APP等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尤其是疫情的出現,促使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共同加快線上化營銷模式的探索,傳統銀保業務呈現“線下轉線上,網點轉線上”的明顯趨勢。
2020年大型商業銀行及郵政儲蓄銀行的銀保業務仍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但市場份額明顯下降。隨著銀保業務在提升銀行中收、客戶經營價值和客戶經理收入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價值,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重視銀保業務,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業務迅速增長的主力軍。很多銀行與保險公司,尤其是財產險公司,在產品開發、培訓支持、激勵機制、銷售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合作和創新,使得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期交業務及財產險業務得到快速增長。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