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當人口紅利消失,中國怎么辦?

2021年03月29日08:58    作者:CWM50  

  意見領袖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

  “人口紅利”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經濟增長發動機之一,但如今,這個發動機正在“老化”。

  根據預測,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接近2.5億,65歲以上人口數約1.75億,預計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數會超過2.5億。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即進入老齡社會。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就進入老齡社會。

  如何解決廣大群眾的養老問題,將是“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應對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老齡社會的到來,既是巨大挑戰,但也帶來了許多機遇,金融業在其中大有所為。

  為此,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和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學術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金李做客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的《國民財富大講堂》節目,共同探討銀發時代,如何做到老有所養?

  CWM50整理了嘉賓發言要點,如下: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目前我國養老基金規模約10萬億,如果這些長期資金能用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投資中,如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很大作用。

  ?目前我國積累了兩、三萬億的社會保障基金,將為全社會養老做好后備保障。企業的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是為解決生產過程中的職工養老保障問題。此外,根據個人需求,大家還可以儲蓄部分資金,為未來養老做積累。

  ?數字化、網絡化對醫養結合是非常有幫助的,“保險+科技+資產管理”的運營模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在推進金融產品時,一定要走服務廣大中低階層養老人群需要的道路,尤其要服務于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農民老有所養的問題。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學術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金李:

  ?在工業化時代,人口快速流動,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養兒防老變得不再現實。所以需要依托金融手段來為老年人提供支持,實現財富養老。其中之一就是用保險基金來支持老齡化時代的發展。

  ?數字化全面提升了未來金融服務養老行業的能力,支持了老年經濟發展的政策動向。在金融各大板塊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都應該全方面服務好國家養老行業的發展。

  ?應給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老年人群打造一些靠譜的、符合他們需求的、能夠提供中等收益的產品。這些產品要符合老年人的特點,應該是能長期投資的,并且能契合養老服務等長期需求。

  以下為節目實錄。

  一. 銀發時代,養老金融大有可為

  老齡化時代的新機遇 

  周延禮: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如何起好步、開好局,至關重要。“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面臨多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社會養老問題。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接近2.5億,65歲以上人口數約1.75億。預計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數會超過2.5億。這意味著老齡社會的全面到來。根據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即進入老齡社會,區別在于老齡社會的程度更深。

  老齡化和老齡社會的到來,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要進行深度調整。因為老齡是人口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如何解決好老齡人口問題,對國家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有重要影響。社會保障體制是全球都亟待解決的難題,如果解決得好,將對國家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運行起到推動作用;如果解決的不好,也會帶來較大的風險和壓力。因此,實現向老齡社會的平穩過渡,提高老齡社會在國家制度建設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對未來經濟的發展有正面影響。

  例如,目前我國養老基金規模約10萬億,如果這些長期資金能用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投資中,如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很大作用。從保險基金這一小切口就可以判斷,養老基金如果能形成一定規模,可以作為一種長期資產進行配置,將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金李:老齡化是我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但也帶來了巨大機遇,金融業在其中大有所為。隨著我國逐步進入中度、甚至重度老齡化社會時代,服務好老齡人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對共同富裕目標的追求。它不僅體現在“十四五”規劃中,也體現在2035年遠景規劃中。2035年目標是要“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共同富裕,不能讓一部分人有缺失,尤其是老年人口。

  過去幾年是國家發展的巨大轉型期,從農耕時代進入現代文明,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逐步推進。農耕時代,老年人口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口,很多都在鄉土社會居家養老,是養兒防老的模式;但在工業化時代,人口快速流動,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養兒防老變得不再現實。所以需要依托金融手段來為老年人提供支持,實現財富養老。其中之一就是用保險基金來支持老齡化時代的發展。

  社會養老問題的有效解決,能夠為未來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這種支撐作用不僅來自于社會穩定本身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對有效需求的提升和釋放。從這個意義上說,銀發經濟是大有可為的。據我們觀察,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老齡人口,都有很多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這些需求在物質條件的限制下尚未被充分釋放。未來要更好地激活內需,老齡人口可以作出突出的貢獻,金融在其中應該更加有所作為。

  第三支柱養老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周延禮:“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將政策供給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規范和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養老問題在“十四五”規劃這種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的綱領性文件中被提出,是有其獨特意義的。從需求側來看,進入深度老齡化時代,養老保險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如何處理好養老保險的政策供給,進而創造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供給,解決需求不同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

  第三支柱養老是當下的熱點問題,也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2006年國務院23號文件是關于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之一就是發展養老保險、農業保險和責任保險,將養老保險放在了比較突出的位置上,體現了國家對養老保險重要性的認識。但受經濟社會環境、民眾認知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影響,養老保險的問題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現在,中央提出“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從制度化的角度,在基本養老、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及商業養老這三個層次上確立了第三支柱養老的地位。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我們需要深入研究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要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規范和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使其能夠在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西方在第三支柱養老,尤其是商業養老方面發展相對成熟,第三支柱養老占比高達35%-50%。美國以市場化養老模式為主,“401K”就是以稅收延遲來保障養老的代表性計劃。通過總結國外經驗,并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中國的第三支柱養老,真正發揮好制度的綜合性效益,在制度建設上確保養老產品、服務能夠落實到位,確保全社會對養老事業發展的關注。

  金李:目前我國對養老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視,這是制度建設的根本前提和保障。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在國家大政方針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好全方位的配套安排。比如國外已經長期試用、并且獲得很大成功的商業化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就不僅需要金融部門的高度支持,也需要國家財政部門、包括稅收方面的相關政策進行配套。

  打造更好、更富裕的的高質量老年生活,這應該成為全社會共識,也需要國家、企業和市場化機制的共同支持,特別是金融支持。此外,整體配套體系中還需要對市場進行早期投資者教育。因為老年保險不能在65歲或75歲以后才開始考慮,而可能需要在中青年時思考。要通過制度性安排,推動年輕人未雨綢繆地為老年生活進行布局,提升老年時代的替代率。目前西方社會的替代率很高,但如果只靠國家或企業,只能滿足基本的養老需求。未來要想讓老年人享受更富足、更高質量的生活,提高財富的壽命,使其與健康和生命周期相匹配,還需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好金融、尤其是保險行業對養老的巨大支撐作用。

  周延禮:養老保險涉及到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是它并不只能解決生命后半段的問題,而更要解決全周期的問題。養老保險基金也是在參加工作時就開始積累的,并逐步形成全社會的基金池。目前我國積累了兩、三萬億的社會保障基金,將為全社會養老做好后備保障。企業的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是為解決生產過程中的職工養老保障問題。此外,根據個人需求,大家還可以儲蓄部分資金,為未來養老做積累。

  我曾接待過一位美國議員,在退休之后擔任了美國壽險協會的會長。因為他父親在臨終時告知他自己的養老金積攢不足。這對他產生了極大觸動,想要在退休后做一份關愛人類的職業,投身于保險、養老事業的發展。這個故事說明,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要解決全生命周期財富管理問題,就需要在就業時就開始積累養老資金,形成長期的資金支持。做好三支柱養老這篇大文章,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視野和格局。這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解決老有所養,就相當于購置了民生保障,建立起了社會的一道防線。

  數字化背景下養老保險發展的新機遇

  周延禮:保險業正在思考如何建設“保險+養老+資產管理+科技”的服務模式,目前已有9家公司開設了康養結合的社區建設項目,8萬多個床位已經投入運營。去年9月份,中國銀行保險報組織了一個康養結合研討會,展示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對養老社區的全周期覆蓋,滲透到了建設、管理、運營等各個環節之中。入住以后,衣食住行等相關需求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得到反映,生命體征監測、健康護理引導都有數字化設備做支撐。由此可見,數字化、網絡化對醫養結合是非常有幫助的,“保險+科技+資產管理”的運營模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建設養老社區的10多家保險機構,基本都遵循這樣的思路,其建設水平不亞于某些發達國家的養老社區。21年前,我在費城參觀了一個美國的養老社區,環境很好,但主要還是人對人的服務,沒有網絡化、數字化的設施。現在我們有幸進入新一代信息技術時代,可以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建設多層次的養老體系,讓老人享受到數字中國的好處。

  2009年我國開啟保險康養、醫養第一批試點工作。目前行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仍舊一床難求,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保險康養的發展得益于泰康、合眾、太平、太保等機構的早期探索,它們從2006年就已經開始探索養老社區建設的問題,并進行了投資布局。2009年保監會專門發布了關于固定資產投資、不動產投資等問題的文件,允許保險投資養老服務相關的社區建設。得益于這些企業的創新精神,他們不僅在國內進行調查研究,還去國外實地總結經驗,為我國保險養老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其中代表性的是泰康,他們最早在北京試點燕園,現在已經達到3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

  進入小康社會首先要實現體面的老有所養。目前10多家保險機構已經設立了養老社區,大健康產業發展部門也在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地,市場規模很大。根據國外機構的研究,2020年養老地產市場規模達7.7萬億;到2025年,養老地產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萬億。所以養老保險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夠形成的資金規模是相當龐大的。這需要金融和資本力量的推動。我們要充分發揮資本、土地和人才優勢,以數字化推動龐大的養老市場的形成。

  數字中國為財富積累帶來的新機遇

  金李:數字經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是更大的機遇,中國在數字經濟時代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相比于美國,我國養老產業的前期投入較少。但美國更多是對線下傳統模式的投資,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反而具有巨大的后發優勢。

  通過數字化轉型改變整未來養老行業的發展格局,一是要支持養老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促進其釋放價值和效率;二是要利用金融手段,賦能數字化養老的發展;三是要充分發揮數據作為第五大生產要素的作用,打造與新型養老產業相契合的新型商業模式。

  數字化全面提升了未來金融服務養老行業的能力,支持了老年經濟發展的政策動向。在金融各大板塊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都應該全方面服務好國家養老行業的發展。

  銀行需要服務好老年客戶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為其提供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資金支持。要更好地理解客群,通過數字化手段為老年人的特質化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比如關注老年人失智失能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金融合同;或開辟與養老金融相關的金融產品等。

  在信托方面,我的一個提案是“關于信托行業如何在老年時代更好地配合打造商業化的養老第三支柱”。在銀保監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信托業協會正在醞釀成立“養老信托專業委員會”希望匯聚68家信托公司的力量,真正讓信托在支持老年經濟發展過程中貢獻力量。

  在基金方面,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市場,都有越來越多的針對于老齡時代的金融產品,也為老年產業相關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業態提供了更多資金支持。所以我國目前正在全方位地以金融支持老齡化時代的經濟發展。

  周延禮:信托養老在國外有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我們應該引進,如信托式養老(DB)和契約式養老(DC)。信托式養老主要涉及基金管理等方面,契約式養老則主要涉及保險產品、金融產品支持養老事業發展的問題。如何融合這兩種制度,推動中國特色養老事業的發展,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應該抓緊時間研究,銀保監會對此也是高度重視,要在金融產品支持和保障養老事業發展、推動養老產業擴容、為經濟發展創造多重推動效應等方面加強理論研究。

  如何進行養老金融的產品設計?

  周延禮:要鼓勵保險機構采取創新方式,研究養老保險、契約式養老保險的產品設計。比如對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工作,涉及數據整合、運營管理、基地建設、人員配套等多方面問題,如何設計金融產品、并將其應用到長期護理保險上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由民政部和發改委牽頭。希望保險機構能夠加強對此類金融產品的研究,能夠主動介入、參與到長期護理保險中。

  這方面日本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將“介護保險”的做法引進來,形成一個契約式的金融產品。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信托式養老的保障作用。在產品設計和模式運用方面,我們要加強融合,不要拘泥于某種形式,要走中國特色的、多種形式的、能夠切實解決問題的發展道路。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差異較大,如何解決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養老金融如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周延禮:兩會期間我的一個提案,是關于“商業保險助力養老保險事業發展”,主要強調設計一些保險產品,支持養老保險的平穩運行;同時做好養老保險服務,發揮養老機構在培訓人才、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作用。

  金李:目前我們觀察到,很多普通投資者,特別是老年投資者,享受到的金融服務的復雜程度其實并不很高。前期國家對金融風險的梳理,包括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整治去除了一些坑老、坑農的重大風險隱患。但在整治完成以后,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老年人財富保值增值的手段變得更加有限。過去他們可能會投資一些相對高收益、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但整治后,剩下可投資的金融產品對老年人來說過于復雜;或者錢不夠多,無法達到基金合格投資者和信托高凈值人群的門檻要求。這導致老年人的錢只能放在銀行。但由于銀行的存款利率較低,很多人擔心購買力會隨著時間下降。

  所以國家一方面要關上一扇門,堅決止住那些忽悠普通老百姓的、長期不可持續的高風險投資產品;但另一方面,也應該開一扇窗,給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老年人群打造一些靠譜的、符合他們需求的、能夠提供中等收益的產品。這些產品要符合老年人的特點,應該是能長期投資的,并且能契合養老服務等長期需求。這樣,老年人投資中至少有一部分能夠流入實體經濟、特別是流入支持國家未來創新驅動型發展的領域中,如核心科技、低碳環保等。這樣既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又契合老年朋友的具體需求,能夠為他們提供高于銀行存款收益率的、相對可持續的中等收益,同時可以盡可能地回避風險。這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實踐部門的共同配合,一起為老年人量身定做合適的金融產品。

  周延禮:金融在養老產品設計、費率、禮金,包括收益率確定等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在推進金融產品時,一定要走服務廣大中低階層養老人群需要的道路,尤其要服務于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農民老有所養的問題。目前城市和農村養老金的發放比例約為1:3,差距比較懸殊,實現百年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現在是60%,在未來達到70%時,會有很多人不一定愿意住在城市,而希望到農村去住,這就需要在全社會建立起標準統一的、覆蓋14億人口的社會保障體制。所以金融業要承擔其責任,讓大家通過金融產品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使財富能夠代際傳承,這對養老人群、對家庭、對國家都有好處。

  二、 2035遠景目標下金融業發展的新機遇

  周延禮:第一,要抓住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養老產業的發展充滿挑戰,但機遇更多。因為我國市場規模很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可持續支配收入的提高,保險業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國外經驗也證明,當人均GDP達到某一水平,保險業將實現快速增長。

  第二,要擴大保險的覆蓋面。比如在醫療保險方面,疫情之后,醫療需求特別旺盛,大家都在購買保險。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多層次的醫療體系,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也推出了“政府+保險+第三方”的合作機制。但要將所有病種納入保險體系,讓病有所醫的問題都通過保險來解決,這是對保險業的巨大挑戰。目前需求是存在的,大家都愿意付錢,但如何設計一個針對性比較強的、有精準定價的、應用大數據技術的保險產品,這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要提高保險的保障功能和服務功能”,核心內容有兩條。第一條是保障水平要高,最好能夠給把大家關心的病種都能夠納入到保險當中來,覆蓋所有常見病、疑難雜癥、癌癥、甚至是帶病體。目前我們正在研究醫療目錄之外的保險問題,這方面工作需要用大數據來盯準。第二條是服務功能要強。去年兩會期間,我提出要建立衛計委、醫院、醫保局、保險機構共享的數據平臺,打通數據接口,提升數據掌握的全面性,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設計,實現精準定價。同時要堅持制度化與市場化并存,不能違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否則將影響其社會效果。

  第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首先要堅持綠色發展。要梳理責任投資的概念,把綠色金融、綠色保險這篇大文章做好。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探索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光伏、污水治理、無害化養殖等領域的保險項目,這些都是綠色保險應有之義。所以在“十四五”、甚至2035年遠景目標中,要盡可能把綠色保險、綠色金融這篇文章做好,提供好綠色服務。

  要發揮支持投資、支持國家制造業發展的保險項目。從資金角度看,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特征,與制造業所需的長期資金非常契合。在這方面,要加強對具體投資政策的研究,通過股權、債券等多種方式,發揮好保險資金的作用。

  在保險保障和服務方面,要瞄準科技創新投資方向,把保險業做實,把保障做全面,切實保障科技創新。要通過保險做好兜底,解決保障不足的問題。這方面銀保監會要和財政部門要做好合作,優化對科技產品的稅收安排,并將其納入到保險內容當中。

  除此之外,還要將出口信用的保險支持問題、一帶一路建設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港澳大灣區和雄安新區建設問題、城域城際建設和發展問題等,都納入到保險發展規劃中,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所以保險業面臨的機遇很多,但挑戰也不小。首先要做好規劃,制定好頂層設計方案,實現全面覆蓋;其次要重點拿出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做好保障;此外還要配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做出研究。總之,在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建設當中,保險業要真正發揮社會保障、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的功能。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天有不測風云,保險可以相伴一生”。

  金李:金融業要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期,服務好國家的發展大局,為踐行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做好服務。

  第一,為支持創新驅動發展,金融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特別要支持核心科技的創新,充分發揮好數據作為第五種生產要素的巨大作用。今天數字化轉型正在全面地改變著中國,金融業要要做好數字化轉型、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更好地促進全社會的資源配置。同時要支持傳統產業迅速完成數字化轉型。這樣才能在和西方國家的競爭中,更好地發揮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特別數據大國的巨大優勢。我國有近10億網民,幾乎是世界上數據積累最海量的國家。所以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的優勢,這一點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第二,國家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加和諧的環境,這既包括社會本身的和諧,也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諧。所以綠色發展,今包括“30、60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將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是必須要高質量完成的兩個目標,將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所以金融業應該關注綠色金融概念,關注長期可持續發展。

  周延禮:在碳中和方面,金融業有一些重要抓手。其中符合綠色產業政策、符合投資目錄的項目,要大力支持;對不符合要求的,也一定要守得住,一分錢也不能貸。為實現“30、60”目標,我們需要研究出一整套方案,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這不僅是對中國綠色發展的貢獻,也是對聯合國的2030的發展目標的支持,更是中國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應有之義。在這個角度上,金融業面臨的壓力、挑戰和風險都是非常高的。要深入研究今年的金融制度建設方案,包括遠景的頂層設計和具體的工作規劃。

  三、給年輕人的建議

  周延禮:建設健康中國,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保險業、金融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金李:除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幫助年輕人更好地成長起來。年輕人最大的投資,除了金融資產,就是人力資本。在這方面國家應該出臺更多的政策,支持年輕人通過各種方式提升人力資本,讓我國更快地從人口大國成長為人才大國,更好地釋放出人才紅利。這方面金融業任重道遠。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