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大行海外業務飽受沖擊 跨境人民幣業務仍然堅挺
作者:胡天姣
2020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集體下滑,海外業務也受到較大沖擊。
四大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中行、建行、工行與農行凈利潤分別為1078.12億、1389.39億、1497.96億與1091.90 億元,較去年上半年分別同比下跌11.22%、10.77%、11.40% 和10.8%。
海外業務方面,中行、建行、工行與農行海外利潤總額分別為253.59億、25.87億、127.68億與28.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2.81%、56.29%、4.4%及32.89%。
不過在海外業務中,跨境人民幣業務抵御風險能力相對強勁。工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幣業務量達25000億元,同比僅下降0.79%;農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幣業務量8865.6億元,同比增長 41.9%。
銀行海外業務復蘇困難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與投資大幅萎縮,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不確定性和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實體經濟低迷與金融風險疊加共振。
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綜合銀行半年度報告來看,近期沒有數據顯示銀行海外業務有擴增的趨勢。
在上半年凈利潤超10%的收縮幅度下,四大行利潤總額也大幅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及農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15.04%、11.72%、9.50%與9.12%。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雪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需求和供給兩端都大幅衰退、風險大幅攀升的情況下,銀行海外業務自然會受到一定沖擊。
“首先是疫情帶給實體和金融領域的沖擊,中資銀行這幾年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業務和機構遍布全球,其中很多地區因疫情影響經濟惡化。商業銀行在保證海外人員的安全性與海外經營的連續性上,面臨著新挑戰。第二點是國別風險的不斷攀升,在疫情沖擊引發的經濟衰退下,很多國家原有的結構性問題凸顯出來,進一步加大銀行國別經營風險。”張雪情說。
除了上述風險,張雪情認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負利率及低利率下,信貸等銀行傳統業務的凈息差受到很大沖擊。
“在低利率環境下,全球央行都在大量釋放流動性,而流動性泛濫造成的市場波動較以往更加劇烈。有些商業銀行在海外經營存在外匯風險敞口,大幅度的金融市場動蕩會引發匯率及流動性風險。”張雪情表示。
華泰證券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半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主要經濟體采取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政策,對銀行的海外業務打擊很大。
“這些不利影響在短期內并不會結束。可以預見到的是,至少到今年下半年,海外業務整體恢復依舊很難。”上述分析師說。
陳衛東認為,在全球經濟表現不佳,利差收窄,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的形勢下,要進一步提高銀行海外業務的韌性,需加強其結構調整。
他進一步指出,從總體格局看,如果銀行的全球機構、資產分布合理,則可以實現業務、收益互補,有利于提高海外業務抗風險能力。但從在單一市場看,我國銀行的海外機構業務功能較為單一,業務量較小,競爭力有待提升。
跨境人民幣業務相對強勁
不過,在全球經濟緊縮的大環境下,四大行跨境人民幣業務表現相對強勁。
張雪情表示,4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利差疊加匯率相對走強趨勢,使得企業持有人民幣意愿增強,由此促進海外業務發展。
自6月初以來,人民幣匯率震蕩走高。8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離岸和在岸市場漲幅進一步擴大,接連升破6.85關口。
在清算業務方面,中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集團跨境人民幣清算量約229.40萬億元,同比增長7.86%,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在目前外匯市場風險加大的情形下,我國企業更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的推動作用。但是否使用人民幣取決于兩方談判,或者說取決于我國企業的定價權。”陳衛東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進一步提速。
農行半年報指出,上半年辦理“走出去”業務量約1282.69億元,其中涉及“一帶一路”的業務約為30.01億元。
在張雪情看來,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等區域一體化之間互為影響,相互促進。
“從節約交易成本角度看,如果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某個國家間都使用雙邊的本幣,自然比美元作為中間貨幣所帶來的交易成本低。雖然單筆交易可能規模較小,但如果把整個經濟投資往來全部算上的話,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她說。
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華泰證券在最新發布的宏觀研究《美元匯率分析框架及前景展望》中指出,美元雖有周期,但幣值基本穩定。美元信用仍有較強支撐,美元在國際貿易、國際借貸、外匯交易等領域仍占據絕對主導。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