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政策空間打開 保險資管競逐第三方業務
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45%,這一增速超過了同期整個保險行業的總資產增速。隨著管理規模的增加,保險資管行業的管理費收入也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管理費收入達到253億元,同比增長37.27%。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隨著總資產規模和投資渠道的日漸擴大,保險行業已成為市場上公認的大買家。不過在大資管新格局下,他們并未止步于買方,而是通過保險資管公司這個載體,更多地開始向賣方角色轉型。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達18.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45%,增速創近四年新高。隨著保險資管新規的落地,保險資管公司在第三方業務領域將逐步滲透,與銀行、券商等機構真正同臺競技的時刻來了。
業外第三方資金占比持續增長
近年來,金融業一批政策藩籬被逐步擊破,令原本各自為政的資管行業由分割走向共融,也將習慣了豐衣足食的保險資管公司逼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即由原來的集團和行業內部資金托管人向全面的財富管理人轉型。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45%,這一增速超過了同期整個保險行業的總資產增速。隨著管理規模的增加,保險資管行業的管理費收入也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管理費收入達到253億元,同比增長37.27%。
規模放量背后,是明顯改善的資金來源結構。目前,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母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業內其他保險機構、保險業外機構這三類。值得一提的是,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業外第三方資金占比持續增長,其中,銀行資金近6300億元,基本養老金1564億元,企業年金1.33萬億元,職業年金近2500億元,養老保障產品超過9100億元,其他資金近5000億元。
從產品屬性來看,目前保險資管產品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債權計劃、不動產債權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另類產品,以及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及其他產品等組合類產品。
第三方業務是否持續增長,以及產品化程度有多高,是檢驗保險資管公司市場競爭力的注腳,更是開拓利潤的利器。“從保險資管產品的認購比例來看,已經不是過去集團或行業內部消化的單一格局了,業務機構參與認購越多,說明保險資管公司的競爭力越大。”一家保險資管公司相關人士一語中的。
從“打獵”文化轉向“耕種”文化
眼下,多數保險資管公司都在鉚足了勁拓展第三方業務,動因則是近日發布、5月1日起實施的保險資管新規(《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
保險資管新規豐富了保險資管產品的配置空間和投資渠道,拓寬了銷售對象和銷售渠道,簡化了發行機制。其中,明確保險資管產品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非公開銷售,與其他資管產品保持一致。這將有助于保險資管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中去。
“這意味著,高凈值客戶將成為保險資管產品的銷售對象。這將有助于為保險資管機構第三方業務帶來新的規模和利潤增長點。在現有機構業務基礎上深耕細作,開發更多差異化、多元化的產品線,將保險客戶轉化為資管產品客戶,有利于保險資管機構在競爭中占得有利位置。”一家保險資管公司總經理對上證報記者說。
讓保險資管公司成為真正市場化的資管公司,并向國際大型資管公司方向發展,這不僅是各保險資管公司的夙愿,也是監管部門一直以來的思路。銀保監會資金部相關負責人近期在參加某論壇期間感慨道:保險資管公司應擺脫買方心態,強化服務屬性,從“打獵”文化轉向“耕種”文化,從“擇時擇勢”擴展到“擇企擇人”。
“來自外部的競爭在加劇,券商、基金等資管機構也都在不遺余力地向全面財富管理人轉型。相比之下,雖然整個保險行業資產體量龐大,但在類投行業務領域,保險資管公司仍算是新兵,尤其是第三方業務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行業集中度較高、交易流通機制待完善、項目深挖能力和主動營銷能力相對不足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迎頭趕上。”一位保險資管業資深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說。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