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由法國養老金改革引發的大規模罷工游行已持續半月有余,不僅涉及公交、能源、教育、醫療等眾多行業,還導致法國公共交通幾乎全線癱瘓。
當地時間12月19日,法國總理菲利普與工會代表舉行會議,試圖平息罷工。但法國強硬派CGT工會領導人馬丁內斯在會后表示,工會決定于明年1月9日舉行進一步罷工和示威。
老齡化趨勢加快
長期以來,法國一直奉行十分復雜的“多軌制”養老金體系,使部分行業退休人員長期享受高于平均水平的福利。由于這一復雜體系嚴重失衡,且持續拖累法國公共財政,法國政府于今年9月推出了“單一積分制”體系,以消除“特權群體”,并設定了64歲的基準退休年齡,鼓勵延遲退休。
不過,這項法案很快就招致了鐵路、電力、警察等“多軌制”受益群體和工會的反對。馬丁內斯12月19日稱,工會在與菲利普總理就養老金改革計劃進行會談后,決定于明年1月9日舉行進一步的罷工和示威。
然而,面臨養老金改革難題的不光是法國,在全球老齡化趨勢漸顯的背景下,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在內的全球多國都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局面。
據美國百科全書網站數據,2000年,只有德國、希臘、意大利、保加利亞和日本幾個國家的老齡化指數高于100(即65歲以上老年人比15歲以下兒童多)。而到2030年,預計所有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指數都將超過100,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指數甚至將超過200。雖然發展中國家的指數要比發達國家低很多,但預計該指數的增長速度將會大于發達國家。
伴隨老齡化出現的,還有經濟增長乏力和養老兩大問題。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特邀成員孫博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面,老年人口占比上升會使社會財富創造能力和消費同時減少,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導致的養老金體系繳費能力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導致的支付壓力增加,最終會影響社會對老年人的保障能力?!?/p>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是全球性大趨勢,而應對人口老齡化,除了鼓勵人口生育,就是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加大勞動力供給,延長社保繳費時間,對沖養老金缺口壓力。”
目前,德國養老金采用“轉移模式”,即在職人員繳納保險金“養活”老年人。為了彌補養老金缺口,德國已將退休年齡延至67歲,并推動稅改擴大財政來源,但出于對養老金制度的擔憂,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開始購買私人保險。
日本則實行養老金領取年齡的“彈性制”,即老年人越遲領取養老金,領取金額就越高。但現實是,延期領取人員不增反減,也從側面反映出養老金對于日本老年人維持基本生計的重要性。
而在物價高的韓國,養老金也同樣面臨錢不夠用的問題。為此,韓國政府一方面鼓勵老年人再就業,一方面鼓勵年輕人多繳、退休后多拿。但出于財政壓力和養老金余額等原因,改革仍存爭議,進展并不順利。
“三支柱”模式為上策
在孫博看來,“三支柱”養老金模式仍然是世界各國養老金改革的方向和趨勢。
所謂“三支柱”,即第一支柱公共養老金,由政府財政兜底,保障國民基本養老;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由雇主和雇員繳費,提升養老保障水平;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由個人繳費,增強個人自我養老能力。
孫博表示,“‘三支柱’以及‘多支柱’養老金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責任共擔實現養老金來源的多樣性,增強養老金體系可持續?!?/p>
事實證明,“多支柱”模式做得較好的國家,養老金體系也更加健康。
孫博說,“像荷蘭、澳大利亞等在‘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排名中比較靠前的國家,都是采取了比較典型的‘三支柱’模式。在主要經濟體中,‘三支柱’較健全的美國、英國養老金指數排名也要優于‘三支柱’發展相對落后的日本和意大利?!?/p>
目前,中國養老金體系實行的也是“三支柱”模式,但仍然存在規??偭啃?、結構不均衡、制度架構不完善以及市場化投資運營力度不足等問題。
當前,我國的養老金主要依賴第一支柱,即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而二三支柱養老金僅占總量的20.85%。
孫博認為,中國養老金改革應加快建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形成的制度閉環,并著力擴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面,實現三支柱均衡發展。
孫博還指出,我國第一支柱雖然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但個人賬戶卻長期空賬運作,與統籌賬戶混同管理。
“所以建議進一步完善優化第一支柱制度架構,將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獨立出來,劃入第三支柱作為強制部分,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自愿繳費形成第三支柱自愿性部分。”
孫博表示,這一方面有助于第一支柱清晰自身定位,減輕負擔,發揮兜底保障功能,也有助于擴大第三支柱的覆蓋面。
截至2018年底,我國社?;鹄塾嬐顿Y收益達9599億元,年均收益率為7.82%,相較一般儲蓄及理財,收益已經相當可觀。
因此孫博認為,作為增加養老金積累的重要途徑,我國應當進一步加強養老金市場化投資運營力度?!笆紫?,要擴大基本養老金委托投資規模,因為目前基本養老金委托投資規模8000多億元,尚不足結余總規模的16%,仍有很大空間。而且要進一步擴大企(職)業年金投資范圍,例如港股、海外、股權投資等”。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