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中國制造要補這些短板 來源:國是直通車
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這與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方向一脈相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已穩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制造,盡管擁有世界最大市場、最齊全產業體系和強大的產業集群,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領域,與領先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從大到強的道路上,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是必經之路。
去年來,中興、華為等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基礎制造技術對扭轉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被動局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芯片制造環節,中國面臨基礎裝備、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等多方面瓶頸,以光刻機為例,荷蘭ASML的領先地位離不開其高超的磨鏡工藝與追究極致的機械精度;以高端射頻芯片為例,高性能基礎材料短板制約了中國國產射頻芯片的性能提升。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孟凡達表示,在國際格局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的形勢下,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將有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工具。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胡曉鵬認為,在全球新工業革命、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背景下,中國已不能僅僅通過嵌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來獲得自身的發展,更需要思考在新的國際形勢和背景下,如何營造出符合本國戰略訴求和發展目標的產業經濟體系。
胡曉鵬還表示,受世界經濟周期下行的影響,中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無論是產能過剩問題還是產業鏈低端化問題,都強烈制約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都需要中國制造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產業基礎能力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進軍表示,產業基礎能力包括核心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制造工藝、基礎工業軟件等。
吳進軍說,產業鏈是構成一件產品的完整供應體系。在一個產業鏈中,上述四大基礎是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所在,例如量大面廣的鑄造、焊接等先進基礎制造工藝,高端機床的數控系統、智能裝備的傳感器等,又如工業設計軟件、工業仿真軟件等工具。打好產業基礎攻堅戰,加快強鏈補鏈,才能提升產業安全,夯實制造強國基礎,加速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對于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孟凡達認為,應加快“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短板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梳理“卡脖子”短板核心技術和產品清單,部署一批重點項目、工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了體制機制創新。孟凡達認為,應充分發揮企業在應用基礎研發領域的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優惠政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調動企業研發活力。此外,要注重產品研發成功后的市場應用推廣,用好政府采購、首臺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
吳進軍建議,基礎制造技術僅靠市場調節機制難以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應考慮建立“國家基礎制造技術研究院”,并給予資金和創新機制的持續支持。
孟凡達還建議,打造圍繞核心產業的安全可控供應鏈體系。構建供應鏈風險管理國家戰略,組織實施供應鏈體系安全評估常態化工作。針對供應鏈外采的唯一來源產品,審慎考量與來源國的經貿關系,加強相關科技自主研發的投入力度。
責編:李燕華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