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擬松綁中短期兩全保險 來源:北京商報
為應對一些險企因中短期產品產生的流動性風險隱患,監管釋放出對中短期兩全保險相對“松綁”的信號。12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中國銀保監會于近日發布《關于規范兩全保險產品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符合條件的險企可以開發設計五年期以下的兩全保險產品。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此舉將進一步規范兩全保險產品的有關問題,同時助力存在流動性壓力的企業實現轉型中的平穩過渡。
為中短期兩全保險開“口子”
據了解,兩全保險又稱生死合險,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期間內死亡,或在保險期間屆滿仍生存時,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均應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人壽保險。自監管發布134號文《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后,險企中短期產品銷售開始緊急收緊,而此次《通知》為一些險企開了銷售中短期產品的“口子”。
該《通知》明確指出,保險公司銷售兩全保險產品,應當以五年期及以上業務為主。因流動性管理或者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需要,保險公司可以開發設計保險期間為五年期以下的兩全保險產品,但不得短于三年。
有保險公司部門負責人表示,2016年之前的幾年間,一些保險公司曾大量銷售中短期產品,產品期限短、收益高,自2016年之后監管接連發文規范中短期產品的開發和銷售,一些險企中短期產品銷量“急剎車”,保障型業務收入一時難以跟上,由此這兩年一些險企或將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監管此舉將有助于緩解險企的流動性風險。
同時,獲準開發設計中短期產品的險企需要滿足償付能力等多項條件。例如《通知》規定,保險公司銷售五年期以下兩全保險產品,應保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時,保險公司應立即停止銷售五年期以下兩全保險產品。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表示,由于兩全保險無論出險與否最終都會賠付,因此對保險公司流動性要求較高,償付能力水平可代表險企的資金實力以及覆蓋賠付風險的水平,償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越有助于緩解保險公司銷售中短期兩全保險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通知》也對兩全保險的產品設計列出三項禁止行為,即:通過保單質押貸款、部分領取、生存領取、減少保額等條款設計變相改變實際存續期間;通過退保費用、持續獎勵等產品定價參數設計變相改變實際存續期間;通過調整現金價值利率等方式,變相提高或降低產品現金價值。
陳嘉寧解釋稱,上述措施對兩全保險的產品設計進行了規范,同時有助防范險企的相關風險,例如兩全保險雖然是五年期以上的產品,但因相關參數變動,導致消費者兩年后紛紛退保收回“本息”,由此或導致險企逃避監管、粉飾財務報表的現象發生,并且也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六大“禁令”規范銷售環節
雖然允許一些險企開發設計中短期兩全保險,不過在銷售層面仍然較嚴格,并明確指出六大“不得”。該《通知》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透支等借款方式支付五年期以下兩全保險產品保費及償還保單質押貸款。
有業內人士表示,該行為一旦引發風險,受牽連的不只是保險公司,也會涉及其他行業,由此造成的問題解決起來也相對復雜。同時,資深保險經紀人李玉表示,正常情況下,目前保險公司都要求銷售保險產品時不能夠進行信用卡扣費。
同時,《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兩全保險產品的銷售管理,如實、準確介紹產品責任、功能和保險期間,不得以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兩全保險產品,不得將保險產品利益與其他金融產品收益進行片面不實比較,不得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或變相承諾保證收益,不得在任何時間節點、通過任何方式發布拼噱頭、博眼球和炒停產品等不實信息誤導消費者。
對此,李玉談道,兩全返還類的產品之前是部分保險公司快速獲取保費的主要產品類型,并且客觀上也一直會受到客戶和市場銷售渠道的認可。此舉將有助于規范兩全保險的銷售行為,同時也保護了保險消費者的權益。
此外,《通知》還指出,保險公司五年期以下兩全保險產品規模保費不得超出本《通知》規定限額,如果超出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銀保監會報告。如未及時停售、未及時報告或者報送虛假信息,以及兩全保險銷售宣傳行為違反本《通知》有關規定的,銀保監會將依法對保險公司進行行政處罰或采取監管措施,并追究董事長、總經理、分管銷售的副總經理以及總精算師等相關人員的責任。
險企轉型存壓力
據了解,今年3月,監管曾下發《關于規范人身險公司中短期產品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由此對兩全保險在業內征求意見,如今該《通知》終于出爐。陳嘉寧表示,總體來看,監管發布該《通知》,將有助于企業在轉型中緩解流動性風險。
陳嘉寧解釋稱,一些險企此前過度依賴銀保業務,造成保障型業務等方面的能力相對缺乏。而按照監管要求簡單砍掉中短期業務,在缺少運營保障型業務經驗以及代理人團隊的情況下,一些險企在轉型過程中或面臨陣痛,由此流動性風險升高。
同時,中國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陳輝表示,兩全保險也會產生利差損風險,據調研,部分五年期產品的成本已經達到年化5.5%-6.5%左右,顯然從長期來看,特別是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資金運營收益很難保持這一水平。
而以中短期產品中主要的萬能險數據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為6991.83億元,占據原保險保費的比重為28%。其中,一些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占據原保險保費的比重超過100%,例如和諧健康、安邦人壽、吉祥人壽、昆侖健康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環境面臨的一個很強的背景就是利率處于低位,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卓志表示,低利率也將對保險資金運用帶來極大挑戰,例如包括利差損風險增加;負債轉型壓力增大;資產配置要求提高;信用管理要求增高等。穆迪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也預計,低利率將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影響顯著。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在2018年以來已多次排查保險公司風險。例如,2018年11月,監管就曾對各人身險公司未來三至五年的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進行排查。其中重點排查的業務之一就是中短期業務,主要是從產品設計、銷售策略、保單收益等角度。
2019年,銀保監會針對防風險補短板也發布了一系列通知規定,例如發布《關于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對保險領域的公司治理、資金運用、產品開發、銷售理賠等方面進行重點關注,其中在產品開發方面則嚴查責任準備金評估方法、萬能賬戶及結算利率不符合精算規定等。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皓潔
責任編輯:張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