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股破發不必大驚小怪
11月26日,帶著“區塊鏈”光環上市的浙商銀行,開盤5秒即在盤中短暫跌破發行價4.94元。第二天則徹底破發,跌幅4.63%,收盤4.74元,成為信用申購以來首個上市破發的新股。
一石激起千層浪,浙商銀行瞬間就成了市場議論焦點,其前世今生也被翻個底朝天。有人說浙商銀行破發早有征兆。在其申購階段,網上投資者就放棄認購941.4234萬股,棄購金額達4650.63萬元;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400.3239萬股,棄購金額1977.6萬元。還有人翻出浙商銀行的老底——曾多次在拓展業務時遇險,包括開展P2P存管,涉及樂視網、輝山乳業等公司業務。更有人展望說,浙商銀行正依托“區塊鏈”轉型,且5個區塊鏈服務平臺都獲得了國家網信辦發布的首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沒準能借“區塊鏈”翻身。種種說法,好不熱鬧。
筆者以為,這種陣勢大可不必。新股破發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在成熟資本市場,新股上市即下跌的情況并不鮮見。既然是公開交易,當然要以市場的評判為準則。
回顧這幾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一個重要變化就是改革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環節開始交給市場,管理者更尊重市場規律。比如,今年科創板的設立就是資本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的標志。此情此景之下,無論是投資者、券商分析師還是媒體從業人員,都應轉變思維,更多地用市場化眼光去看待市場變化,少一些情緒。
其實,不只是銀行股,有數據顯示截至11月26日,2019年以來上市的新股中,已有容百科技、天準科技、久日新材、渝農商行等13只股票跌破發行價。
換個角度看,浙商銀行快速破發可能是件好事,說明A股市場化機制正悄然發生變化,同時也給投資者提了個醒,當下打新絕非包贏不賠的營生,風險指數有明顯提升,對新股還是理性選擇為上。原來那種認為能進入主板的企業,總歸還是有幾分“姿色”的慣性思維要改一改了。真正健康的市場會更關注標的本身的價值,而價格大于價值的新股,在當下注冊制的大背景下,被快速打回原形將是大概率事件。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