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佛山雙城記: 誰是廣東第三城

東莞佛山雙城記: 誰是廣東第三城
2019年12月02日 05:02 第一財經

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東莞佛山雙城記: 誰是廣東第三城

  林小昭

  優秀的城市總是成雙成對,也就是俗稱的“雙城記”或“雙子星”,比如京滬、成渝、廣深、寧杭等就是典型。

  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除了擁有深圳、廣州這兩座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的一線城市,還擁有佛山和東莞這對齊頭并進的城市。

  莞佛都是普通地級市,但也是制造業大市,一個位居珠江東岸,一個位居西岸。佛山和東莞去年GDP總量分別位列全國第17位和第21位,若是在其他省份中更能排上數一數二的位置。

  11月,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北京作投資環境專題推介。他說,作為以制造業起家的城市,東莞面臨著發展“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的迫切任務。隨著制造業的不斷升級壯大,東莞對工業設計、工業軟件、創意文化、科技服務、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東莞進京“路演”吸引人氣和財氣,佛山則在去年GDP達9935.88億元的基礎上,努力向GDP萬億俱樂部沖刺。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未來這兩座城市誰能成為廣東的第三城呢?

  經濟結構差異大 佛山略占優勢

  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兩市的差距不大。佛山在經濟總量、人均GDP、社消總額、財政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東莞在進出口、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方面優勢明顯。

  佛山市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935.88億元,比上年增長6.3%。也就是說,2019年佛山邁入GDP萬億俱樂部基本已無懸念。相比之下,2018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78.59億元,比上年增長7.4%。

  此外,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對很多二線城市來說,要加快自身發展,需要將區域內外最好的要素積極吸附進來,這其中就包括人口和人才。年輕人是消費、創業創新和經濟增長的主體,得年輕人得未來。

  去年東莞的常住人口達到839.22萬人,佛山為790.57萬人。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兩市都發布了新的人口規劃。《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2020-2035年)》顯示,東莞將實施積極的人口調控政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960萬人;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020萬人;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1080萬人。

  《佛山市人口發展規劃(2018~2030年)》預計,2030年,佛山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將超過850萬人,戶籍人口達570萬人左右。總體上看,佛山的“口徑”要小很多。

  在外貿進出口方面,2018年,“世界工廠”東莞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3418.7億元,是佛山的近三倍。而這也正是兩市經濟結構的最大差異所在。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莞和佛山都是制造業大市,但兩者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不同。佛山以本土企業為主,包括家電、金屬制品、家具等,內生性更強。東莞則以“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為主,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因此,金融危機之后,東莞和佛山的經濟運行軌跡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其中東莞經濟一度受到較大沖擊。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東莞GDP同比下降2.5%,這是東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負增長。之后,東莞GDP也逐漸被武漢、長沙等內陸城市超越。

  2009年全年,東莞GDP增速僅為5.3%,而以內源性經濟為主的佛山當年增速高達13.5%。尤其是隨著擴大內需、城鎮化的加速,此后幾年,佛山經濟增速相對更為平穩,而東莞則處于騰籠換鳥、轉型升級的陣痛期,經濟增長表現弱于佛山。

  斗轉星移,十年過去了,制造業重鎮佛山開始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2018年初,佛山同鄭州、寧波一樣,都是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但到了當年末,唯獨佛山差這“臨門一腳”,GDP為9935.88億元,增速6.3%,比同期東莞低了1.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佛山的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尚未轉型成功。

  相比之下,東莞在經過多年的努力,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經出現成效,智能手機產業已經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全球知名的華為、OPPO、vivo等大牌手機均產自東莞。此外,東莞還擁有宇龍、金銘、金卓等國內知名品牌企業,華貝電子、航天電子等大型整機代工企業,以及三星視界、邁科、海科泰、勁勝精密等一批配套企業。

  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了5798家,僅次于北上廣深,位居二線城市之首。同期佛山達3949家,為東莞的68%。

  11月13日,廣東省制造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廣東制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與2018年相比,廣州、深圳、佛山的制造業前500強企業共計減少87家,而東莞增長36家,并超越原本排名在其之前的佛山。

  在彭澎看來,東莞與佛山近幾年產業結構都經歷了明顯的調整,但兩市產業結構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同的走勢。東莞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尤其是智能手機,與世界先進技術的接軌更加密切,生產與消費都更加國際化,外向型更多。并且電子產品顛覆性的技術更多,更新換代更快一些,比如兩三年就要換一部手機。相比之下,佛山以家電產業為代表,空調、冰箱等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之后就進入到飽和期,而且更新換代沒有那么快,因此需求也明顯放緩。

  小馬拉大車 背靠大哥好乘涼

  作為制造業大市和普通地級市,東莞和佛山在產業轉型的同時,城市也需要加快轉型。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莞和佛山,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主要分布在鎮域、縣域,主體架構比較分散,主城區較弱,存在著“小馬拉大車”的現象。

  在過去經濟崛起階段,發達的縣域經濟、鎮域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當經濟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后,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較弱的弊端不斷凸顯,比如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對佛山、東莞來說,做大做強主城區,加快集聚人才,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當前城市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另一方面,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何與鄰近的中心大城市形成分工互補亦十分關鍵。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通過做大做強主城區,把市域的基礎設施搞上去,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當地服務業的發展。但作為普通地級市和制造業大市,未來莞佛的發展還是應該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因為其服務業再怎么發展,也很難達到旁邊的一線城市的水平。

  尤其,東莞和佛山雖然都是經濟大市,但這兩個城市也是我國最缺大學的城市,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城市要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就必須充分借助身邊“大哥”的力量。

  從地理區位來看,東莞和佛山背后都站著一位“大哥”,分別是深圳和廣州。但從產業結構緊密度來看,東莞與深圳的關系,要比廣州與佛山之間更為緊密。

  由于歷史原因,深圳是目前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0萬的主要一二線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在不計算深汕合作區的情況下,深圳的土地面積為1990多平方公里。同為一線城市,北京為16800多平方公里、上海為6300多平方公里、廣州為7300多平方公里。這樣狹小的土地空間目前已日趨飽和,因此深圳的很多產業外溢到周邊,東莞近水樓臺先得月受益最大。

  典型的如1993年和1994年,深圳的很多加工貿易企業往東莞轉移,由此成就了東莞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深圳也開始了轉型升級之路。近年來,深圳的電子信息等產業向東莞轉移,如華為選擇性遷移部分業務到東莞松山湖,這也是東莞近幾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以說,東莞與深圳之間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互補協作體系。與此同時,隨著廣州向東向南發展,東莞與另外一位“大哥”廣州的融合度也越來越緊密,可謂是“左右逢源”。

  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莞與深圳之間的產業聯系更為緊密,流動融合度更強。相比之下,廣佛之間的居住聯系十分緊密,但產業融合比深莞之間要淡得多。廣州的產業轉移中,鋼鐵、石化這兩大項目都直接轉移到了湛江,而非周邊地區。

  另一方面,廣州的土地面積是深圳的三倍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城市東邊和南邊,可以布局先進制造業、大項目。因此,盡管廣佛同城化發展已經十年,但廣州還是在不斷地向東向南發展。

  不過,未來廣州和佛山的產業互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去年,佛山三次產業結構為1.5:56.5:42.0,工業制造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包括裝備制造、家用電器、陶瓷建材、金屬制品等工業經濟實力突出。當前,佛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科教和創新資源的支持。而鄰近佛山的廣州,第三產業占比高達71.7%,位居全國第二。目前,廣州總部經濟、金融保險、商貿會展、港口航運、現代物流、中介服務、科技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經濟優勢明顯。發達的第三產業也需要有服務的對象。

  彭澎說,廣州的服務業應該為佛山的發展多做一些貢獻,廣州的科教實力很強,佛山的制造業發展可以借助廣州的科教力量。

  按照規劃,未來廣佛將共建“1+4”高質量融合發展試驗區,總面積629平方公里,涉及廣佛邊界10個區鎮。廣州占275平方公里,佛山354平方公里。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0 嘉必優 688089 --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4 銳明技術 002970 --
  • 12-03 成都燃氣 603053 10.45
  • 12-02 當虹科技 688039 50.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