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輪回的歷史切面: 首批創業板28家公司冰火兩重天
十年后,首批28家公司總市值已經從1399.72億元增加至3998.9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38%。其中,有1家企業市值超過千億,有10家企業市值超過100億元,14家市值超過50億元。
十年前的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集體掛牌交易,迎來了他們的資本市場征程。創業板正式揚帆起航,一場波瀾壯闊的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盛宴由此展開。
作為與創業板共同成長的首批企業,十年時間里,這28家公司的命運分化,亦是創業板十年分化的縮影。曾經同臺敲鑼的28位天之驕子,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奔向了不一樣的遠方。
有“魚躍龍門”者,如愛爾眼科業績股價雙增長,早早突破千億市值大關;也有“失意者”如金亞科技(維權),因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或迎來退市結局;更有如探路者、華誼兄弟等,在產業變遷與宏觀環境變化中幾經沉浮,期待走出“迷霧”。
不過整體來看,雖然有部分公司隨著宏觀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及產業更替出現業績增速分化,但“28星宿”中大多數發展勢頭良好,有不少企業更是成為了新興產業代表性企業以及行業標桿。
整體收入穩健增長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8家首批掛牌企業雖然都來自于新興產業,但分布情況較為分散,合計來自于15個不同的申萬行業,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醫藥生物行業,合計有6家企業來源于此。另外,計算機、通信、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各有三家企業。
截至目前,上述企業中已有不少成為創業板的“中流砥柱”。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總市值為1399.72億元。而截至2019年10月29日,首批28家公司總市值已經增加至3998.9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38%。
其中,有1家企業市值超過千億,有10家企業市值超過100億元,14家市值超過50億元。
事實上,28家企業中大部分公司的股價較發行價出現正向增長,且不少企業漲幅驚人。
截至10月29日晚,復權后收盤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500%的企業合計有6家,相對漲幅超過100%的企業數量則有20家。
正向回報背后,透露出創業板企業穩健的經營狀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過去十年時間里,28家創業板首批掛牌企業合計營業收入從2009年的98.63億元增至2018年的705.46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達24.43%。
不過,在凈利潤方面,少數企業的“黑天鵝”事件使得創業板公司整體凈利潤為負值,天海防務、立思辰、南風股份(維權)和華誼兄弟這四家企業對整體業績拖累最重。上述四家企業2018年分別虧損18.81億元、13.94億元、10.39億元、9.09億元。
如果剔除這四家公司,2018年其余24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為39.39億元,較2009年16.41億元的總凈利潤翻了一倍有余。
事實上,盡管首批掛牌企業整體收入和股價走勢表現穩健,但具體到企業而言,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之勢。
2018年,隨著宏觀經濟結構化調整影響和并購重組“埋雷”,公司分化明顯,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民營企業問題顯現,造成業績突然“變臉”。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1-9月,28家企業中,營業收入下滑的企業有12家,凈利潤下滑的企業有8家,其中6家企業前三季度虧損。
經營冰火兩重天
“28星宿”中虧損額最大的仍是華誼兄弟,作為影視傳媒的龍頭企業之一,華誼兄弟曾是創業板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但在2018年遭遇影視行業的寒冬,至今尚未走出低谷。
今年前三季度,華誼兄弟主投主控影視項目缺席,以及轉讓子公司GDC股份等造成非經常性損益-1.32億元,成為拖累其業績的主要原因。1-9月,華誼兄弟凈利潤虧損6.52億元,同比下滑298.56%。
在業績預告中,華誼兄弟坦言,報告期內,電影票房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電視劇收入也不夠樂觀。不過其強調,隨著管虎導演的《八佰》擇期上映,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蕓知道》、周星馳的《美人魚2》等殺青進入后期制作階段, “華誼出品”有望于四季度發力,在電影市場掀起一輪整體攻勢。
相比之下,眼下處境最為艱難的則是金亞科技。去年6月,證監會公告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犯罪,決定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責,隨后,深交所宣布啟動金亞科技強制退市,金亞科技成為繼欣泰電氣之后,第二例欺詐發行退市案例。
今年5月,因連續三個年度凈利潤為負值,金亞科技被深交所暫停上市。此外,因公司涉證券虛假陳述,金亞科技被中小投資者告上法庭,這一民事訴訟導致金亞科技累計117.88萬元基金賬戶資金被凍結(截至10月8日)。
當然,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十年時間里,創業板首批掛牌公司中的“優等生”也有不少。
以愛爾眼科為例,上市當年,愛爾眼科6.06億元的營收和8991.37萬元的凈利潤規模在首批企業中盡管居于前列,但也并非突出。
然而,經歷十年發展,愛爾眼科卻從一堆明星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首位突破千億市值的企業,截至10月29日晚,愛爾眼科總市值為1182.74億元,是第二名樂普醫療總市值的兩倍。
早前,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資本市場平臺對公司業務規模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09年上市時,愛爾眼科上市募集資金凈額達到8.82億元,超出原計劃3.4億元的2倍。對于愛爾眼科而言,IPO募資首先解決了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同時快速提升公司業務規模。
“醫院需要一個培育期,大約要3年才能盈利。公司快速發展勢必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而短期的銀行借貸滿足不了我們發展需求。上市獲得的資本金解除了我們發展的后顧之憂,公司從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吳士君解釋稱。
上市之后,愛爾眼科利用IPO募集資金新建、擴建及收購約30多家眼科醫院,完善全國布局;后又多次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和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驅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此外,愛爾眼科還從2014年開始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通過并購基金的擴張模式來提高其外延擴張效率。據悉,愛爾并購基金旗下醫院超120家。2019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又通過并購基金收購11家醫院。近日,愛爾眼科還在籌劃向ISEC Healthcare Ltd.股東發起要約。
“十年來(創業板)有成績也有不足,里面有一些問題股,有些公司成長性不足,這實際上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希望(創業板)改革,能夠進行優勝劣汰,獎優罰劣。”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