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啟迪桑德南寧項目未建 年報虛報進度16%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呂方銳 帥可聰 宋婕 陳鋒 濟南、北京報道
如果能把小鎮比作一個人,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的脊柱是104省道。高大的卡車和長途客車,席卷著沙土在省道上呼嘯而過,高亢刺耳的喇叭聲從行人的頭頂上罩下來。小鎮上最高檔的酒店房間是80塊錢一晚的農家院。
在這樣的小鎮里,安放了一個近百億元投資的環境產業園,小鎮居民中卻無人知曉。《華夏時報》記者走訪發現,1600多畝的項目規劃地塊上,除了采砂的大坑,就是種著油菜花的農田和林地。
上市公司啟迪桑德(000826,SZ)于2017年10月中標該項目,此后再無公告。實際上早在正式中標之前,啟迪桑德已經和濟南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項目公開招標在此之后。素來與濟南市政府合作緊密的另一家環保企業,中國光大國際(00257,HK)也參加了招標,落選后提出招標“定向、偏袒啟迪桑德”,招標公司連發多封函件進行解釋。
當地居民不知,中標單位不提,圍繞著這樣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百億元項目,兩家上市公司展開了爭奪。
無處安放的垃圾
2016年開始,常住人口700多萬的濟南,垃圾無處安放了。
有關部門出具的材料顯示,2015年濟南市七個區和濟陽縣的日均生活垃圾近4000噸,到了2016年上半年平均已達到4400噸。它們全部被送往濟南市目前唯一在運營的垃圾處理廠——濟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下稱“第二垃圾廠”)。
第二垃圾廠位于位于濟陽縣孫耿鎮,按照其設計,每天可以焚燒2000噸生活垃圾。實際上,2017年其每天焚燒的垃圾已經接近2500噸,遠遠超過設計能力。除此之外,超過燃燒能力的垃圾被運進了灰渣及垃圾應急填埋場。當年,每天有1000多噸——高峰時甚至近3000噸——垃圾被填埋處理,嚴重超過填埋場的設計能力。四個填埋區中有三個的堆高已經達到10米以上。
除了第二垃圾廠外,濟南市還有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填埋場)在建,已基本具備使用條件,每天可以填埋近800噸垃圾。但材料稱:“考慮到周邊群眾訴求,(第三垃圾廠填埋場)仍未正式投入使用。”
在這種背景下,建設一座新的垃圾焚燒處理廠迫在眉睫。濟南市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決定,建設濟南市(長清馬山)生活垃圾暨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發電項目(下稱“垃圾焚燒項目”),項目選址在長清區馬山鎮,第三垃圾廠填埋場的旁邊。2016年濟南市城管局和市政公用事業局向市政府請示立項。
《華夏時報》記者4月13日走訪長清區馬山鎮。這是一座僅有3.3萬人口,沿著104省道南北生長的小鎮。第三垃圾廠填埋場位于小鎮以南,104省道東側,距離鎮政府約6公里。有附近居民習慣性的將第三垃圾廠簡稱為“三垃”。擬建的垃圾焚燒處理廠緊挨著第三垃圾廠。
當時擬定的運作方式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具體方式為建設-運營-移交(BOT)。項目初步投資估算約9.32億元,其中建設投資約8.92億元。
濟南能源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南能源”)作為政府出資方,與啟迪桑德共同出資設立項目公司。其中濟南能源出資8400萬元占股30%,啟迪桑德出資1.96億元占股70%。包括2年建設期在內,項目合作期限27年。期間啟迪桑德運營垃圾焚燒項目,按噸收費,焚燒處理濟南市垃圾,并獲得政府各項補貼,出售焚燒所發的電力等收益。27年后項目無償移交給濟南市政府方面。
項目生變
焚燒項目獲批后進入招標階段。2017年1月項目尚在招標過程中,市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將垃圾焚燒項目擴大為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下稱“環境產業園”)。后者的投資額陡然變成近90多億元,為原焚燒項目投資額的10倍,招標評標的相關標準也因此發生改變。
按照后來市政府的設想,環境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644畝,采用“項目+園區”模式投建。項目整體布局為“一園五區”,即環境產業園下設污廢處理區、再生資源產業區、環保產業區、環衛產業區、配套服務區等五區。
綜合多方材料和公開報道,垃圾焚燒項目被作為環境產業園的一期項目,二期園區建設項目主要用于發展環衛、再生資源、環保裝備等相關產業。
這一改變為中國光大國際的質疑埋下伏筆。
另外,垃圾焚燒項目并沒有如最初計劃完工。按照最初的設想,項目建設階段為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下旬,2018年11月至12月進行驗收,12月底投產。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焚燒項目仍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封頂的跡象。施工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廠區2019年底就可以焚燒垃圾,但徹底完工的日期仍不能確定,“要說目前項目建設完成了百分之多少,沒法描述。”
市城管局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根據項目合同約定,垃圾焚燒項目的開工日期為2018年7月,竣工時間應為2020年7月,不存在延期情況。
相比之下,環境產業園的進度更加難以估算。按照規劃,到2020年園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約30億元,引進國內外環保科技項目2-3個……報廢汽車、電廢、電子產品拆解量分別實現項目預估產能的30%-50%等。
4月13日記者走訪時,規劃地塊仍然沒有開工跡象,有第三垃圾廠填埋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境產業園的征地工作還沒有完成。這一說法得到了鎮政府工作人員的確認。市發改委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環境產業園的部分分項目,包括餐廚垃圾項目和醫療廢棄垃圾項目尚未開工,但前期工作已經于近期開展。
招標質疑
濟南市現有的環保工程項目,多是由中國光大國際建設運營。前述第二垃圾廠、濟南市公用事業局所屬的4個大型污水處理廠都是由其負責。
中國光大國際原名新安置業有限公司、寧發國際有限公司,1993年被光大集團收購后更名為中國光大國際,主要經營環保行業。旗下業務分環保能源、環保水務、綠色環保、環境科技、裝備制造及國際業務六大板塊。
2017年6月,參與垃圾焚燒項目招標的中國光大國際向負責項目招標工作的國信招標集團發函,提出質疑。
中國光大國際認為,部分招標要求與項目實際需要有差距,有的要求僅有啟迪桑德一家符合,疑為量身定制。
最值得關注的是其提到的第五點,“《招標文件》及《資格預審文件》中要求項目總規劃面積1644畝,項目總投資31.84億元,另需設立60億元綠色產業基金。與2016年10月20日啟迪桑德與濟南市人民政府簽署《濟南市環境產業投資戰略合作協議》(下稱“戰略協議”)相關內容高度重合……”
公開報道證實了這一質疑。報道顯示,啟迪桑德與濟南市政府前述的這份協議主要內容為:各方同意就《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開展合作,合作項目擬建地點位于長清區馬山鎮,總規劃面積1644畝,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布局為建設“三園兩中心”,即“靜脈產業園+環衛產業園+再生資源產業園+環保裝備制造及交易中心+產業服務中心”,項目總投資約為92.88億元(含綠色產業基金融資60億元人民幣)。濟南市人民政府授權相關政府部門采用公開招投標等法定方式確定投資主體……
《華夏時報》記者找到一份2017年1月濟南市政府關于環境產業園的會議紀要。會議明確提到,按照市政府2016年10月簽訂的戰略協議所確定的“項目+園區”模式,由市發改委組織專家評估方案。
中國光大國際在函中認為,招標“定向、偏袒啟迪桑德”。國信招標集團專門發布了招標文件澄清函和答復函。對于“先簽合同后招標”的說法,其答復稱,招標文件依據政府規劃、各個子項目現有的批復文件及各個子項目業主需求做出,與其他文件無關。招標文件的編制過程中未曾見過問題中提及的文件。
任職于啟迪桑德并參與了項目招投標的蔡經理告訴記者,招標前公司與濟南市政府簽訂的是“寬泛的合作協議”,并不是針對項目。類似操作在行業內不鮮見。而垃圾焚燒項目擴大為產業園,主要是考慮到垃圾焚燒項目可能遭到當地居民反對,產業園項目多樣化且能帶動當地就業,有利于居民接受項目。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夏申茶
(本文來自于華夏時報網)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