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萬億大禮包
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止于可計量的減稅數字,更在于提振信心。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琳
4月1日,作為今年減稅降費“重頭戲”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正式落地實施。
按照此前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下稱《公告》),4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
伴隨該政策的正式實施,汽柴油零售價、省級電網企業含稅輸配電價、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格、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等,紛紛下調。除此之外,車企也反應敏捷,目前已有多家汽車廠商宣布下調在售車型的廠商建議零售價。
稅率調整帶來的減稅實惠,只是改革的一角。種種信號顯示,增值稅領域未來還將向市場輸送多項改革“大禮包”。增值稅留抵退稅、進項抵扣等舉措進一步推進帶來的紅利同樣值得期待。
稅改加減法
近期舉行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深化增值稅改革主要包括四項內容:一是降低增值稅稅率水平;二是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三是試行期末留抵退稅制度;四是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進項稅額加計抵減。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在上述吹風會上表示,這幾項措施加起來,增值稅改革減稅降負規模應該超過1萬億元。這意味著2019年的減稅規模中有超過一半的“流量”來自增值稅改革。
“增值稅改革可以惠及從大型民營企業到中小微企業等各個層次的企業,減稅效果具有普惠性,增值稅動一動,就會帶來較為可觀的減稅規模。”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如此表示。
從行業角度看,稅率從16%降至13%的行業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從10%降至9%的行業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這意味著,聚集著大量中小微企業的制造業,成為本輪增值稅改革的一大受益者。
近日浙江省財稅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此輪改革將覆蓋浙江96萬戶一般納稅人,其中制造業一般納稅人占比43.41%,他們將享受的減稅規模預計將占此次改革全部減稅規模的70%左右。僅直接降低增值稅稅率一項,就可減輕全省企業稅收負擔500億元以上。
減稅之外,改革還將為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在阿里巴巴集團稅務總監李鵬看來,增值稅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可計量的減稅數字,更在于鼓舞人心,提振企業繼續擴大投資和壯大發展的信心。
“在減稅政策下,企業有了更多利潤和更多資金,再加上小微企業對經濟形勢有更為積極的心理預期,他們更敢去投資,去擴大生產、增加品類、增加廣告投入吸引客源。這才是減稅對企業帶來的最大影響。”李鵬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科技創新型企業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本次改革,曠視科技預計將在2019年享受減輕約25%的稅負。“但更大的利好,來自于國家用稅收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的‘加法’,減稅政策省下的資金我們會全部投入到自主原創AI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生產,這筆資金對我們聚焦算法與工程創新是一個助力,也能幫助我們進一步廣納人才。”謝憶楠說。
稅率簡并方向
本輪增值稅改革力度明顯,業界還對更多的改革舉措翹首以待。本刊記者采訪發現,稅率簡并、更進一步的留抵退稅政策,以及更為完善的進項稅抵扣,在業界呼聲較高。
增值稅稅率三檔變兩檔作為改革方向,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本次稅率下調后,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3%、9%、6%三檔稅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以快遞業為例,部分快遞業務增值稅稅率在此次改革后仍然保持6%,但承運商的交通運輸費則從過去的10%降至9%,由于扣除項目減少,部分快遞業務很可能增值稅稅負上升,這一成本有可能通過千萬商家傳遞至消費者。
基于這一情況,《公告》提出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除直接加計10%外,行業間的整體協調也是保證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一條途徑。比如中國鐵路總公司自4月1日起,同步對國鐵運輸的整車、零擔、集裝箱等貨物運價進行相應下浮,取消翻卸車作業服務費等6項雜費,降低貨車延期占用費等4項收費標準,主動將減稅降費效應傳遞給下游企業,預計每年可向貨主和企業讓利約60億元。
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看來,從根本上保證行業間稅負平衡的方法是進一步實現稅率簡并。“營改增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營業稅造成的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稅負不公平問題,如果增值稅多檔稅率的問題不能盡快解決,這一改革目標就會打折扣。”他說。
2019年,增值稅稅率簡并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增值稅改革要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近日也表示,此次改革并非單純地下調稅率,而是注重與稅制改革相銜接,注重突出普惠性,通過完善稅制向建立現代增值稅制度的目標邁進,還為下一步稅率三檔并二檔預留了空間。
更多期待
留抵退稅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是增值稅改革中另一備受關注的焦點。
所謂增值稅留抵稅額,就是一段時間內,企業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從理論上講,企業可以通過增值稅抵扣發票,將進項環節的稅負在銷項環節轉移出去,并不真正承擔增值稅稅負。但在現實中,企業由于集中投資等各種因素,所產生的進項稅額來不及通過銷項額轉移出去,這時就出現了所謂的留抵稅款。
2018年增值稅改革推出了留抵退稅政策,選取了少數領域進行試點,對其在一定時期形成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一次性予以退還。而此次《公告》則將留抵退稅改革推廣到了全部行業。
“這次改革,將留抵退稅改革推廣為全國范圍普適性的政策,是政府在掏真金白銀給企業減稅,相對于去年的試點來說,進了很大一步。”李鵬說。
那么,此項改革是否還有更進一步的減稅空間?李鵬認為,一些在關鍵領域進行新興技術研發的科技型企業,在發展前期可能處于持續虧損的狀態,意味著存在大量的進項稅留抵稅款。
這輪改革的留抵退稅政策聚焦于企業的增量留抵,但這些企業的歷史留抵稅款也十分巨大。這些稅款趴在賬上,對企業流動資金形成占用。
“如果能逐步完善留抵退稅政策,留抵退稅范圍從增量擴圍到存量也是企業愿意看到的。”李鵬說。
在進項稅抵扣鏈條的進一步完善方面,企業也表達了對政策更進一步的渴望。其中,利息支出納入進項稅抵扣,是不少企業的呼聲。
按照目前政策,企業“購進的貸款服務”以及與此直接相關的投融資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等費用,需要繳納6%的增值稅,且無法做進項抵扣。
多位來自金融投資、能源、生物制藥等企業的稅務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企業每年支付給銀行或相關金融機構的利息費用通常是巨額的,若無法抵扣,無疑會增加企業流轉稅負。
而隨著一些企業的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集團公司資金池的資金拆借利息、企業之間資金調撥產生的利息等能否納入進項稅抵扣鏈條,也成為其關注的重點。
推進立法
在2017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后,增值稅已成為我國第一大主體稅種。多位專家表示,加快增值稅立法步伐、增強稅制剛性顯得重要而緊迫。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曾發布營改增第三方評估報告,建議應在增值稅制度設計相對穩定后進行立法,增強稅法的嚴肅性,提出在增值稅立法前,應全面梳理相關稅收政策,加以歸類、整合,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形勢變化和政策本身的實行效果加以取舍、修訂,以有利于稅收征收管理。
接受本刊采訪的多位專家也表示,應將征稅范圍、稅基、稅率、減免稅政策等稅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維護稅收法律的穩定性、嚴肅性和權威性。現在,立法時機正在愈發成熟。“這一輪改革不僅是減稅,還為增值稅立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張斌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立法成為下一步增值稅改革的一大看點。王建凡近日表示,為落實好稅收法定原則,增值稅立法進程也會加快,推動增值稅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按照財政部條法司近日公布的2019年財政部立法工作安排,財政部將力爭年內完成增值稅法的部內起草工作,并及時上報國務院。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