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機構突圍,拼什么
挺過“至暗時刻”,新金融行業正在努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王麗娟
無論是最初的互聯網金融,還是轉型于金融科技,這批潮起于2013年、爆發于2014年、風險暴露于2015年、在整治與監管高壓之下走過最近幾年的金融新勢力,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邊是行業整頓、轉型之下的唱衰之聲不斷,“溫水煮青蛙”“觸底”“失意”等關鍵詞頻現;一邊是行業向好發展趨勢漸明晰,網貸備案有實質進展,相關中概股股價回升,金融科技試點城市公布,等等。
挺過了“至暗時刻”,行業在重塑中開啟一輪新征程。
賽程過半,對于頭部機構,以BATJ和TMD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和小巨頭,通過去金融化“曲線救國”的路徑日漸清晰,流量紅利優勢逐漸轉移至技術硬核和生態建設。
反而是那些已經上市和準備上市的腰部機構,既沒有牌照優勢,又沒有明顯的流量優勢,如何在監管高壓和市場整合下,守住市場并開疆拓土,是個難題。眼下,留給中小型機構的機會和時間已然不多。
拼牌照
金融業,持牌經營一直是跨不過去的鴻溝。即便是紛紛去金融化的互聯網巨頭,手里也是握有多個金融牌照的。所有打著金融創新規避監管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如今,在整個新金融業務范圍內,既有網貸備案、個人征信牌照、金融科技標準等增量準牌照懸而未決,也有第三方支付、小貸、消費金融、基金代銷等存量牌照隱形門檻越來越高。
于是,金融牌照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是影響未來新金融格局的關鍵因素。
盤點目前新金融領域的中小型機構,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居多。包括宜信集團、網信集團、樂信集團等都在各個地方政府申請了互聯網小貸牌照。因為,相對支付、消費金融、民營銀行等能夠保證資金往來、信貸業務正常開展的牌照,互聯網小貸的門檻相對較低,也是新金融機構最能接近持牌開展金融業務的一種可能。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目前,金融和類金融牌照的審批都在收緊,如果能夠提前獲取相應的牌照就有競爭的先發優勢。而且在金融強監管、持牌經營的背景下,獲取金融和類金融牌照一定是企業增高護城河的關鍵。
只是,行業趨之若鶩的互聯網小貸牌照早已收緊,并將面臨更高的監管門檻。
繼2017年互聯網小貸暫停批設后,這些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批設并監管的兩百多家互聯網小貸公司,將會迎來統一的管理辦法。據報道,監管層正醞釀統一的互聯網小貸管理辦法。
再結合當前透露出來的網貸備案的相關消息,這些新金融機構監管有向“類銀行”方向發展的意思。這不僅意味著牌照門檻會越來越高,也意味著牌照含金量會提高。
“最后許多拿不到金融牌照的中小型機構可能會淪為助貸機構。”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其實現在許多網貸平臺和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在向助貸機構轉型了。
從幾家美股上市公司財報數據來看,機構資金的占比都在過去一年有了顯著的提升。
2018年四季度,樂信的機構資金占比已到7成;拍拍貸來自機構的資金從第三季度的14.3%上升至第四季度的20.4%;360金融撮合貸款資金的78%來自金融機構,比去年底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73%的機構資金比例上漲了5個百分點;趣店與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資金余額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112億元大幅增長至190億元,實現了近70%的大幅同比增長。
拼服務
新金融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傳統銀行在中小企業、個人客戶的金融服務中的缺位和低效。于是,新金融機構紛紛扛起普惠金融的大旗。
如今,在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再次提速。不忘初心,回歸本源,新金融機構想要在下半場獲得長足發展,一定要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擴大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
這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落在實處的行動,真正讓新金融機構有持久生命力的基礎。
百乘金科創始人兼CEO賈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普惠金融單筆金額較小,但所要覆蓋的客戶、接觸的數據都是海量的,靠人工去解決這些問題效率特別低。
賈鵬提到,新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的痛點,以百乘金科服務的小微企業來看,經過實測對比,在時間耗費、借貸利息、審核操作、抵押流程四個維度,百乘金科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借貸成本的70%。
作為百乘金科的子板塊之一,房互網已累計協助小微企業貸款金額368億元,合作經紀人及機構58780個,累計服務小微企業2萬多家,用戶包括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創業青年等各類群體,覆蓋了批發零售業、建材業、制造業等10多個行業,而逾期45天以上的壞賬率小于1%。
周治瀚也指出,新金融機構將中間環節減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是核心競爭力之一。開鑫金服通過供應鏈系統讀取核心企業上下游交易數據,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風控精度,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成本融到資,現在它們的平均年化融資成本在9%左右,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以往被傳統銀行視為“臟活累活”的業務,新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和技術手段改善了服務效果,確實改變了行業生態。于是,新金融機構與銀行合作的趨勢逐漸明顯,“去金融化”風潮也逐漸向中小型平臺蔓延。
“去金融化”導致企業必然要改變既有的收費方式和盈利模型。從行業巨頭到初創公司,大家都開始了一條更符合監管要求但商業化難度更高的to B之路。
賈鵬表示,為B端金融機構服務時,新金融機構需要提供風險管理、技術服務、結構化金融等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把全端流量高效橋接給持牌金融機構的同時,賦予機構數據校驗、風控建模、結構化的能力,從而實現B端、C端的高效運轉,共同服務普惠金融。
4月18日,樂信與工商銀行、中國人保、民生銀行等19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協議,樂信創始人兼CEO肖文杰指出,隨著中國消費結構升級和層次的提高,傳統金融機構和新金融機構在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深入合作,共同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市場潛能巨大。銀行等金融結構持牌經營,資金充足、多年積累的風控能力優勢明顯,而金融科技公司優勢在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運營、用戶體驗等能力巨大,兩者的互補關系越發明顯。
讓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這一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提升服務能力是根本。
拼技術
金融的核心是風控,而風控的關鍵是科技。隨著數字化風控的實踐與普及,一大批以智能風控為核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引領行業走向更健康、合規的發展方向。
如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正逐漸成熟且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相對于互聯網技術的去中間化,這些新技術更加關注自身與金融行業的融合與聯系,通過對金融行業具體流程和環節的改變來推動金融行業的深度變革。
金融與科技兩者結合之后產生的不再僅僅是表層的新金融產品,而是變成了相對較為底層的技術和服務,通過這些技術的推動來實現金融機構的蛻變和用戶體驗的提升。
“我們理解風控有兩個核心,一是技術層面的數據挖掘和分析,二是人對于金融業務的理解?!辟Z鵬提到,百乘金科的根基是智能風控、數據風控、科技風控,通過大數據對小微經濟個體進行交易層面、支付層面等全方位建模和風險通盤考量,真實、準確、高效地為小微企業把脈,賦能金融機構,降低金融機構對普惠用戶的評估難度。
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百乘金科自主研發了魔鏡風控體系和六維模型,形成了C端和B端并重的風控閉環。
可以看到,在監管不斷加碼、合規壓力逐漸加大的背景下,科技的力量更加令人矚目,并且正在成為新金融平臺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如今,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隨著數據基礎逐漸夯實,智能化時代亦不遠。沿著智能化、數據化的方向布局金融業是當下金融機構爭取未來的最有效手段。
肖文杰認為,運用大數據完成線上線下全覆蓋的全場景的風控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優勝劣汰加速化的市場環境之下,具有“強場景+強風控”等綜合優勢的金融科技企業將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金融科技公司正是利用了技術手段從獲客、反欺詐、信用審核到催收等方面,逐漸推動金融業務向智能化發展,也逐漸形成對金融機構的助力效果。接下來,大規模獲取用戶、高效地對用戶進行信用識別和風險定價,以及高效催收,都是未來幾年里需要持續提升的能力,這是端到端、全流程的平衡能力。
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中國目前有48%的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未來3至5年,68%的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未來,在技術手段的推動下,各類金融機構的融合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而對于客戶而言,可以真正實現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