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巨虧超68億元 幸福人壽亟待打破多年窘境
公司已提出轉型發展戰略,主動收縮保費規模,開啟價值轉型發展。公司保費規模下降,但價值型保費同比不斷提升
《投資者網》占昕
巨虧逾68億元,讓幸福人壽成為了2018年國內壽險企業的“虧損王”。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幸福人壽2018年一至四季度虧損額度分別為8.66億元、5.79億元、1.99億元、51.84億元,全年累計虧損68.28億元。
據《投資者網》了解,虧損的激增主要與權益投資失利有關。令人擔憂的是,成立超過11年,幸福人壽多數時候仍處在虧損的狀態,業績穩定性偏差,而如何夯實承保業務、逐步擺脫盈利對投資的依賴,也是擺在幸福人壽面前棘手的問題。
盡管經營方面乏善可陳,但面對《投資者網》的問題,公司方面相關人士態度坦誠地給與了答復。
成立以來虧多盈少
幸福人壽告訴《投資者網》,在公司成立初期的2007-2010年里,通過快速鋪設機構,公司業務曾呈現快速發展,到2010年,鋪設分公司22家,保費在行業排名達到第17位。但從業績來看,公司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09年至2014年期間,幸福人壽的凈利潤分別為-2.45億元、-4.5億元、-7.37億元、-7.91億元、-7.53億元和-3.93億元。
但直到2015年借助萬能險的東風,在保險業務收入增長之下,幸福人壽扭虧為盈,2015、2016、2017年分別盈利3.35億元、0.18億元、0.49億元,所以,2018年的業績巨虧也是公司繼2015年實現盈利以來,再度陷入虧損狀態。
而對于期間的這段經歷,幸福人壽方面的回應比較含蓄,其表示,2014-2015年,在保險新“國十條”、監管“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保險行業重回上升周期。公司緊跟行業步伐,提出了規模與價值同步發展的策略:以規模型業務提升公司市場地位,為夯實價值型業務發展基礎爭取空間。
不過幸福人壽同時表示,2016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開始關注金融安全與金融風險,行業倡導“回歸本源”,“保險姓保,保監姓監”理念,出臺一系列監管政策,保險公司規模型業務發展受到限制。對此,業內表示,投資理財類的萬能險等業務由于好賣,在此前的規模增長方面確實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公司已提出了轉型發展戰略,主動收縮保費規模,開啟價值轉型發展。公司保費規模下降,但價值型保費同比不斷提升。”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投資能力直面考驗
幸福人壽告訴《投資者網》,公司通過“承保+投資”雙輪驅動,推動自身發展,但身處保險行業當中,也深受行業大勢的影響,因此,在公司業務發展軌跡上也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點。
“2018年股票市場單邊大幅下跌,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分別下跌-24.6%、-34.4%、-25.3% ,-37.35%。進入2018年四季度,股票市場加速下跌并創下新低,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四季度單季分別下跌-11.61%、-13.82%、-12.45%、-18.22%。考慮到壽險公司負債成本的剛性,股票市場的大幅下跌導致公司四季度凈利潤虧損加大。”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網》說。
不過,其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應對虧損。“通過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來降低未來可能面臨的利差損風險。負債端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加大保障類產品等高價值業務的開拓力度,嚴格管控費用支出并進一步提高費用使用效率,以有效降低負債成本。資產端將堅持穩健,審慎的投資理念,圍繞著保險資金運用做長期配置,在兼顧資產組合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資產收益率。”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指出。
而面對2018年6月的監管處罰,幸福人壽因資金運用制度不健全、投資團隊人員不足、未按規定開展投后管理等問題被銀保監會下發監管函,公司新增股權和集合信托計劃投資業務被暫停6個月。對此,幸福人壽表示,公司已經按照監管函提出的各項監管要求,制訂了整改方案并積極落實各項整改措施。將繼續按照監管要求,借此整改機會,持續提升公司保險資金運用的合規性和投資能力建設,推動公司保險資金運用工作健康發展。
“2018年,公司以較低成本發行了30億元資本補充債;價值保費助推綜合及核心償付能力提升,投產效益明顯提升。將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強調穩健、審慎的投資理念,進一步降低資產端資本占用,提高公司資本的使用效率。公司雖然去年4季度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上季度有一定的下滑,但隨著價值轉型整體戰略的不斷推進,公司未來償付能力狀況預計將會逐步改善。”幸福人壽對《投資者網》說。
而如何實現價值型轉型,并擺脫盈利對投資收益的依賴,很顯然,對于成立超過11年的幸福人壽來說,身上的責任與擔子并不輕。(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