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裁員是一場升級考驗
陳白
對于80后開始的這一代職場人來說,裁員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詞匯,它存在于關于父輩們國企下崗潮的懵懂想象里。在現實中,主動跳槽而不是被裁員,是形容工作變化更常用的詞匯。
我們已經習慣了過去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習慣了總有這個風口代替那個風口,甚至已經習慣了經濟增長從二位數到一位數的放緩,因為即使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在微觀層面,每年加薪、升職的向上曲線依然是大家預期的常態。
但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在2018年末的媒體報道里,一位資深的HR曾說這是他16年人力資源職業生涯里第一次遇到候選者全是被裁員者的情況,而他觀察其中大部分候選者還希望自己薪水上調,并沒有做好過冬的心理準備。
風起于青萍之末。相比2018年公司還在以人員優化而不是裁員來指代架構的調整,如今,從頭部的京東確認裁員10%、滴滴裁員15%到一些創業公司干脆暴力裁員,甚至有的創業公司一度宣布“996”工作制——這些措施成為面對市場、面對現實時更直接的選擇。
如今的這一批中國互聯網頭部公司,普遍誕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前后。哪怕以BAT這樣的巨頭來看,到2019年,他們也不過剛剛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至于當下新聞中的滴滴、小米、京東……盡管如今他們的品牌已然如雷貫耳,公司估值或市值已然堪與全球科技巨頭比肩,但從公司發展的歷史來看,他們依然十分年輕。
我們習慣了看增長曲線,卻忘記陽光下尚有陰影,有時我們確實可能低估了裁員產生的蝴蝶效應;但相比于那些百年公司的動蕩輪換,有時我們或許也同樣高估了所謂的裁員潮。
這些中國巨頭萌芽的階段,正是1999年-2001年硅谷科技泡沫破滅之時。在2001年,亞馬遜的貝索斯面對上千名員工說,“這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但是基于商業考慮,我們必須這樣做”,當時亞馬遜合計裁員15%。如今的亞馬遜,依然是全球創新公司的翹楚,當年的裁員危機,對于亞馬遜來說也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機遇窗口期。
經濟發展都有周期性,即使是那些百年公司,也并非一直處在永續的上升期,波浪式的成長不止是經濟周期,更是幾乎所有公司組織的發展模式,拓展業務是一種必然需求,縮小企業規模也是一種必然調整。
那些穿越危機依然基業長青的企業,往往都把收縮看成是一種有序的、蓄勢的行為,是為未來大發展所做的準備。
從更長的歷史時間段看,如今的裁員潮,是中國公司成長的必修課。度過這樣的調整,他們將會學到如何度過危機,如何更好地處理與員工的關系,如何理解公司在社會中的價值與責任,這是一場終究要面對的升級考驗。
但與此同時,要想通過裁員甩包袱應對周期、度過危機,顯然并不現實。從西方企業裁員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來看,裁員本身并不能為企業帶來真正的再生,只有將裁員與促進管理效率提升的其他組織變革措施,如重新確立組織戰略、調整組織結構、改革考核與薪酬制度、再造組織流程等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企業走出困境。
如果我們對標硅谷上一輪泡沫擠出時的痛苦,對于當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裁員潮中的個體來說,其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事實上要遠遠好過當年的硅谷。移動互聯時代所最顯著的趨勢是,個體價值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公平對待——零工經濟、開放式創新、SOHO式就業……這些新就業形態,成為當大公司組織在面對調整時的穩定緩沖墊。而對于公共管理者來說,如何為這一部分緩沖提供更好的服務,也是穩就業的解決方案之一。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