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圍繞經濟增速和發展模式的討論頗多,其中不乏頗有見地且備受關注的言論。
致力于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建言獻策。其中,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提出的“10億人口還是低收入,中國要迎接經濟增長新高峰”,引來不少關注之聲。
事實上,類似的觀點在經濟學界并不鮮見,比如認為中國有廣大的縱深,沿海地區發展后,中西部地區還有廣泛空間。但這兩年的一些經濟數據顯示,現實的發展并未完全按照經濟學家們所預料。整體消費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回落了1.2個百分點。
其中最重要的汽車銷量還同比出現了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2%和2.8%,為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然而,2018年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僅170輛,美國的千人保有量在800輛左右,歐洲、日本在500~600輛左右。
工業品銷量開始出現下滑,主要并非因為中國市場需求疲軟,而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還“買不起”。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初抽樣調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約八成,也就是說大約還有10億人處于中低收入階層。而這群人主要生活在小城鎮或鄉村地區,未來隨著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可挖掘的潛力不小。
有鑒于此,國家發改委今年1月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施方案,提出六個方面24項具體措施。其中一個重要方向是推動消費下沉,包括補足城鎮消費供給短板、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等。
要讓中低收入階層買得起,最為重要的是要讓這類人群收入穩步增長并解決消費的后顧之憂。從近些年的數據來看,雖然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但絕對值的差距一直在拉大。
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兩者差距還很大。而且,相對于低收入人群,收入相對較高者在醫療、養老等方面的保障明顯占優,存錢養老、防病的思維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十分普遍,這也制約了后者的消費需求。
提高收入是重中之重,這其中,打破“二元結構”讓數以億計的鄉村低收入人群自由進城從事服務等行業,被認為是良策,因為小城鎮和鄉村的生產力和致富途徑太有限。今年的中央“三農”文件亦首次提出,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同時,應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以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等方式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與范圍,增加農村老人的養老金(目前大部分地區每月100元)。
消費下沉也很有必要。回顧中國消費發展史,數年前家電行業銷售增長遇到瓶頸時,曾啟動過“家電下鄉”,后來鄉村地區消費成為家電行業新的增長點,一直持續至今。當前,鄉村地區對于汽車、智能手機等消費品的需求仍不小,因此在穩步提升中低收入階層收入的同時,有必要通過置換補貼等形式,提振內需。
可以說,雖然中國經濟發展仍有縱深度很大,數億低收入人群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潛力,但也需要通過政策支持與保障等方式去挖掘。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