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yè)領袖
靠焦慮販賣知識賺錢怎么了?
來源:證券時報
【念念有余】
賣化妝品的靠衰老焦慮賺錢,賣奢侈品的靠階層焦慮賺錢,賣知識的人靠知識焦慮來賺錢,也沒多大錯。
余勝良
昨天還在嘲笑權健嘲笑那些傳銷的受害者,今天已經被別人嘲笑,跨年演講后,有人把邏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和資深財經寫手吳曉波羅列在一起,認為有一群人靠制造公眾焦慮賺錢,我們生活在一個無處不在的焦慮鏈條里。
抨擊者認為羅振宇和吳曉波營造了公眾焦慮,讓公眾認為不進行知識迭代就會落后時代,被時代淘汰,成為失敗群體中的一員,然后將知識碎片化交給受眾,受眾只是囫圇吞棗,沒有經過消化,難以形成體系。而且有相當部分是錯的。羅振宇們的目的,是為了販賣二手知識賺錢。
羅振宇讀了很多書,很早就有做主持人的野心,可是由于外形等原因,出鏡并不容易,但他一點點都實現了。吳曉波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很出名了,出了不少暢銷書,現在還能寫爆款微信文章。這些人做主持人,出暢銷書都沒問題,誰能想到他們竟然能夠像明星搞個人演唱會一樣,搞跨年晚會,還搞得要找黃牛買票。
這在歷史上可不多見,這種現象也讓人困惑,一小撮知識分子,或者偏面向公眾的知識分子,靠著販賣知識,像明星一樣變現影響力,但羅振宇們做的事情,并不容易,首先讀一本書需要花費不短時間,很短的時間內講清楚一本書的內容也非常不容易,而且還要做得好看,還要公眾愿意付費。
有人抨擊說,羅振宇傳遞的知識像是大力丸,給人力道猛烈之感,這也就罷了,其中還有一些是錯誤的。這就是知識販賣者的焦慮,因為要不停地販賣不同的知識,不像固守某一領域的專才,可以一直在某個細小的行業(yè)耕耘下去,邏輯思維要做的生意是告訴大眾盡可能多的知識,涉及不同領域,那么犯錯誤的概率就會比較大。
應該明白的是,獲得知識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次聽幾十分鐘,只能有一個大概了解。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系統(tǒng)的知識,需要時間、機遇和金錢,人們上大學本科就要4年時間,還要讀碩士、博士,就是要進行曠日持久的科班訓練,在嚴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道又一道難題。需要的時間和金錢都不少。而在邏輯思維這點時間,花了這么點錢,怎么可能得到系統(tǒng)性的知識?
寒門子弟要獲得系統(tǒng)性知識,一般都需要進大學才可以,此前可能也讀了很多書,但在書籍選擇上缺少指導,讀書方法上也缺少指導,只能靠自己摸索,浪費了很多時間。但一個教育背景比較好的人士,很早就知道有哪些書含金量高,在進階上受到的啟發(fā)也早,少走很多彎路,成才概率就高。
我們渴望獲得更多知識,那么知識付費就提供了這種可能性,有人已篩選出比較好的書籍和見解,可以拓展邊界,避免在原來的領域里原地踏步,接觸更多,就有更多可能性。打造一個人的知識體系需要理解知識點,還要有綜合思考批判吸收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能力讀了碩士、博士也沒有多少用,讀再多書也沒有用。
所以羅振宇們可以幫助多數人拓展見識,只能幫助少數人成就思考能力。后邊這種能力需要多年訓練,而且即使多年訓練也不一定能有,本來就不是羅振宇需要負責的事情。
另外,羅振宇們要賺錢,就要在足夠大的公眾中求一個更大的公約數,需要將知識點提煉得簡單容易懂,比較簡單的辦法是將知識娛樂化,人們之所以愿意欣賞一部電影、一場音樂會、一場歌劇,是為了獲得一點點刺激,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提高能力花錢買罪受——提高個人能力從來就不輕松,輕輕松松脫胎換骨那是神話。但是外界賦予的使命是經過簡短的學習之后,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通過制造焦慮賺錢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見,賣化妝品的靠衰老焦慮賺錢,賣奢侈品的靠階層焦慮賺錢,賣知識的人靠知識焦慮來賺錢,也沒有多大錯。即使沒有他們來制造,焦慮也天然存在。
假設羅振宇靠脫口秀賺錢,估計就沒有人對他有這么多的苛責。傳授知識和救國救民、傳道授業(yè)解惑,啟發(fā)民智這些高尚詞眼捆綁在一起,在我們想象中應該具有仙風道骨,皓首窮經,人們對這個群體的道德要求比較高。
在我們的價值體系里,向來善于挖掘陰暗人士的光輝一面,哪怕一點點優(yōu)點,都會加以放大。同時,好人只要稍有閃失就會成為把柄,并被攻擊,原來他們不過如此,立刻就成了和你我一樣的人,讓我們有了道德優(yōu)越感。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