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口國

黨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口國
2018年12月24日 03:16 人民日報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口國,年進口值占全球1/10左右給擴大進口算算賬(經濟熱點)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杜海濤 王 珂 林麗鸝 羅珊珊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額最終定格在578.3億美元,這不僅讓全球看到中國擴大進口的行動和決心,也讓各國企業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和紅利。今年以來,在已然不小的基數上,我國進口再次跑出加速度——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口1.9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4%。

  進口領域的這些變化,引來不少關注和討論。有人說,進口是花錢,出口才是賺錢,所以出口比進口好,這種觀點對不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勢頭上升,在此背景下,我國為什么要主動擴大進口?國內消費持續升級,未來商品進口將呈現哪些趨勢?擴大進口應當從哪些方面發力?近日,本報記者深入走訪了部分消費者、企業和業內專家,給擴大進口算算賬,也給上述問題尋找答案。

  擴大進口為哪般?

  ●主動擴大進口,就是要充分發揮進口的重要作用,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主動擴大進口,既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作為,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措施,還是實現互利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

  “我經常來逛這家超市,主要是看中里面的進口商品種類豐富。”在北京市朝陽區大望路SKP購物中心的BHG(北京華聯)精品超市內,消費者李鑫對記者說。在他的購物車里,進口大米、啤酒、葡萄酒、洗發水、牙膏甚至拖鞋,堆得滿滿當當。

  記者在這家超市發現,專門選購進口商品的消費者真不少,在超市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隊。不僅是超市,SKP購物中心其他進口商品同樣受到追捧。作為我國進口商品最集中的高端商場,北京SKP擁有全球1000多個國際著名品牌。2017年度,北京SKP銷售額高達125億元,位列全球同業第二,僅次于倫敦哈羅德百貨,進口商品的火爆可見一斑。

  近年來,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并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84萬億美元,是2002年即加入WTO后第一年的6.2倍;服務進口4676億美元、逆差2395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10.1倍和798.3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和服務貿易進口國,貨物和服務年進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進口大步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人的觀念沒轉過來:我們以前一直強調出口的重要性,提出打造出口強國,現在為什么要主動擴大進口?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對進口作用的理解也不斷加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認為,主動擴大進口,就是要在改革開放40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進口的重要作用,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主動擴大進口,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作為。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消費需求多樣性日益增長。近10年來,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年增長率均達到兩位數。通過合理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進口,有利于豐富國內消費選擇,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消費需求。

  “在我眼里,進口商品為消費增加了新選擇。”李鑫說,前幾年買東西,對個性化要求并不是特別高。比如買洗發水,以前是洗得干凈、香味合適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他更看重洗發水的功能,包括防脫發、防頭屑等。“國內的產品不一定都能滿足我的這些需求,自然而然就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國外商品。”李鑫說。

  ——主動擴大進口,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措施。

  鼎德華夏農業科技集團是國內一家深耕智慧農業的企業,今年從以色列進口智能灌溉生產設備。跟使用國產設備相比,生產成本節省15%—20%,產量提高10%—15%,一年就能節約750萬元。“這筆買賣相當劃算。”集團董事長魏剛說,“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還能提升工人的技術水平以及企業對客戶服務的水平,增強了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進口,對于改善國內生產要素供給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通過進口優質產品,能倒逼我國企業降低成本、改進工藝、創新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主動擴大進口,是實現互利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追求的是平等互利的雙贏、多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中國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積極主動擴大進口,能夠把中國的發展成果和紅利更多惠及全球。這是中國履行國際責任和改善國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舉措,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再進一步看,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讓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更是中國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平發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重要體現。

  進口什么受歡迎?

  ●今后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國內消費者對于進口商品的需求,明顯呈現“從功能性剛需、補充性消費向全品類需求、日常性消費轉變”的趨勢

  “有了跨境電商,買進口商品更方便了。”上海浦東新區某金融企業員工李涵經常購買進口商品,其中多數是買給6歲兒子的日用品和零食。對于這幾年國內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變化,李涵感觸很深。

  6年前,李涵兒子剛出生,買奶粉成了一件麻煩事。“只要有身邊的同事出國,就要請別人幫忙帶。先不說能不能買得到,由于奶粉罐占用空間大、重量也不輕,每次開口求別人時,我總覺得不太好意思。”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迸發,國內對于進口商品的需求水漲船高。相比之下,進口商品的供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于“短板”狀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兩年,得益于我國主動擴大進口工作深入推進,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變化。

  中國國際商會、德勤中國研究中心和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進口消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6年,消費品進口品種更加豐富。商品品類覆蓋母嬰、美妝、家居、個護、保健、數碼、運動戶外、服飾等領域。

  今后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讓世界各國企業看到中國大市場的新機遇。國外品牌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消費市場未來更需要哪些品類的商品?

  “進口商品趨勢和國內消費升級緊密相關。”網易考拉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說,從網易考拉成交數據看,中國消費者對于進口商品的需求,明顯呈現“從功能性剛需、補充性消費向全品類需求、日常性消費轉變”的趨勢。進口商品的消費熱點品類,集中在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信息消費等領域。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化品和母嬰類的奶粉進口是促使進口消費品增長的兩大重要品類,分別增長48.6%和40.4%。而食品中的肉類商品、電子電器為主的家庭設備類商品,則分別出現3.8%和23.4%的負增長。

  “各品類商品進口額和增速的差異,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社會環境和人口結構之變。”中國國際商會的專家認為,二孩家庭、消費升級、產業轉型、互聯網浪潮下的新商業模式等,都成為影響中國進口消費品的因素。

  從購買意愿看,食品、母嬰、化妝品、鐘表眼鏡和珠寶首飾是消費者未來最有意愿增加購買的品類。消費者的觀念逐漸從“洋貨就是好貨”轉向圍繞安全、原料、品質、設計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進口消費品。

  從細分品類看,食品類的水產海鮮和保健品,服裝類的運動鞋,母嬰類的嬰幼兒奶粉和輔食,電子電器類的攝影器材、電動牙刷和家用清潔機器人,鐘表類的手表等,在進口市場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進口渠道看,隨著支持力度加大,中國跨境電商多種資源與平臺優勢逐漸顯現,海外品牌與零售商已將跨境電商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路徑,希望更快地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跨境電商為許多國外企業進入中國提供了機遇。”天貓進出口事業部政務顧問李淼說,日本某醫學美容品牌在2013年嘗試通過線下專柜的形式進駐中國市場,但一直未果。2017年2月,該品牌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迅速獲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通過一般貿易的傳統流程引入商品大約需12個月,且需投入大量前期注冊、門店、廣告等費用,而通過跨境電商開展業務只需要3至6個月,為快速進入市場和降低成本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更好進口還缺啥?

  ●推動國外品牌更順暢地進入中國市場,還要打掉不少“攔路虎”。

  ●要幫助企業降低物流、用工等成本,破解進口貨的“時差問題”,讓國際最新、最潮的優質商品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

  11月底,在重慶國際郵件互換局鐵路口岸中心內,裝載著德國郵包的集裝箱打開,經海關查驗通關后將被送到收件人手中,標志著中歐班列郵件進口完成成功測試。貨運班列運郵的性價比更高,常態化運行后不僅給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渠道,也為國內消費者購買國外商品提供了新的寄遞方式。

  中國在擴大進口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經過連續多次自主調整,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由去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將使中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于年底前在去年基礎上再壓減1/3,到2021年底進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

  擴大進口,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在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推動國外品牌更順暢地進入中國市場,還要打掉不少“攔路虎”。

  記者發現,解決進口商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市不同步的“時差問題”,是眾多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期盼。“國內國外對于商品的監管標準和規定差別很大,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多不便。”同仁堂國際電商事業部副總裁王印卿說,通過一般貿易進口的保健品、奶粉等國內監管相對嚴格的商品,一般注冊時間可能需要2至3年,很多產品難以在第一時間進入中國。

  “去年底,我國對唇膏、香水等187項進口消費品大幅度降低關稅,可是,國內市場上相關商品的價格遲遲未做調整。”北京某互聯網公司職員任紅很困惑。對此,某化妝品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公司的定價策略往往都是一年一定或幾年一定,很難根據關稅等情況作出即時調整。進口商品的價格還受店面租金、庫存、匯率、人工成本等諸多因素影響,這很可能使消費者短期內對降稅紅利幾乎“無感”。

  業內人士建議,跨國公司應實行全球統一定價策略,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同時,國內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出臺措施,幫助企業降低物流、用工等成本,讓國際最新、最潮的優質商品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

  杭州海倉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強告訴記者,“海外建倉”可以有效降低跨境電商成本、提高運輸配送效率,但也經常面臨國外法律法規和國內不一致的問題,有時還會遭遇一些無法解決的審批難題,“這給物流企業的跨境經營管理帶來不小的壓力。”

  “我們的市場潛力很大,但也要幫助國外品牌打消更多顧慮。”某跨境電商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說,對于中國市場,一些國外品牌既有沖動又有疑問:誘人的市場蛋糕,吸引著他們前來布局;但是對政策和市場的不了解,也讓某些品牌因擔心經營風險而猶豫。“國內企業應致力于如何進一步做好渠道,幫助更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共享中國機遇。”

  信任和品質,也是企業多次向記者提及的關鍵詞。“品質是進口商品的關注點,信任是進口商品的生命線。”物產中大云商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總經理柴志恒說,應建立起一個產品追溯和跟蹤體系,將產品的原產國、裝運港、進口口岸、保稅倉以及海關申報、檢驗檢疫申報等全鏈路的物流和監管等商品信息全部匯集起來,保證整個進口環節陽光化、透明化。

  “主動擴大進口,口岸監管部門責無旁貸。”杭州海關表示,未來會全力配合地方政府推進全球電子商務平臺(eWTP)建設,并在海關領域探索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促進海關在政府監管、技術標準、知識產權、貿易方式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繼續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化管理水平,用大數據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效率,促進貿易便利。

  “相信隨著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中國擴大進口將會取得更大進展,更多國外品牌和國外商品將高效地進入中國,進一步豐富國內消費者的購物車。”東艷說。

  制圖:郭  祥  蔡華偉

責任編輯:李鋒

進口商品 商品 品類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8 華林證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島銀行 002948 4.52
  • 12-27 華培動力 603121 11.79
  • 12-26 華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