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歸入三文魚市場遇冷 多商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

虹鱒歸入三文魚市場遇冷 多商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
2018年09月11日 00:57 新京報

遠離消費陷阱,規避消費誤區,提升消費體驗,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服務,您的每一條投訴,每一次對消費的建議,都可能會改變這個世界。投訴請上黑貓:【點擊投訴】

  9月10日,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滿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日前透露,該標準將在進一步完善后于9月15日前正式實施。而圍繞該標準將虹鱒劃歸為三文魚的爭議卻未停止。上海市消保委調查數據顯示,73.43%的消費者擔心企業會借機誤導消費者。中消協方面也認為,團體標準在制定時應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多方協商一致。

  而新京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多數水產零售商和餐飲企業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整個市場并沒有較標準頒布前發生根本變化。此外,虹鱒占我國每年三文魚消費總量僅為1/10左右,加之團體標準本身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因此分析認為,該團體標準對絕大多數三文魚進口商、零售商來說“形同虛設”,更像是虹鱒養殖企業為提升銷量而做出的“傍大款”行為。

  多數商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頒布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該標準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等14家單位起草,將備受爭議的虹鱒正式歸類為“三文魚”,只需在產品標簽上注明三文魚(虹鱒)即可;同時明確了寄生蟲指標,認為國產虹鱒可生食。

  三文魚團體標準是否能推動虹鱒市場的“陽光化”?新京報記者自9月5日起以消費者身份走訪北京四道口水產批發市場和京深海鮮市場,發現虹鱒身影難覓,且多數商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

  在四道口水產批發市場,約有10戶商家銷售三文魚,以冰鮮魚為主,均為簡易保鮮膜包裝,沒有標明產地和品種,價格在60元/斤左右。一位商戶說:“我們從不賣虹鱒,一般是從挪威或智利進口的大西洋鮭。懂行的人也不會吃虹鱒,兩者口感還是有些差別的。”另有商戶透露,購買虹鱒要提前預訂,可與上游商家溝通,但目前沒有現貨,價格比進口三文魚便宜20%左右。

  在京深海鮮市場,三文魚價格為45元/斤-80元/斤。一名商戶稱,今年5月三文魚爭議爆發后,問詢產品產地和品種的消費者多了起來。“消費者的懷疑是正常的。以前大家都認為三文魚是進口的海水魚,沒想到虹鱒也會被當成三文魚。況且,虹鱒與大西洋鮭的養殖環境、外觀差別較大。”該商戶說,目前監管部門對市場監管更嚴格,幾乎沒有商家將虹鱒當三文魚賣。如果賣,虹鱒必須明確標識,不能誤導消費。多名商家還表示進口三文魚可生吃,但虹鱒不建議生吃,“淡水魚的寄生蟲不好把控。”

  而對于該團體標準的發布,多名商家表示并不知情,“我們一直都是賣進口三文魚,從其他國家進口都有正規的標簽、產地,也不會賣虹鱒,這個標準對我們影響不大。”

  除水產商家外,多位海鮮餐飲業內人士也認為,虹鱒和三文魚存在本質區別,價格、口感、營養價值也不同,不認可將虹鱒歸為三文魚。

  清真海鮮連鎖企業清香閣董事長何強對新京報記者說,普通消費者確實分辨不出三文魚和虹鱒。在業內看來,三文魚和虹鱒不是一個品種,也不認可將虹鱒歸為三文魚。“三文魚等海魚刺身是非常安全的,虹鱒是淡水魚,寄生蟲風險較高,不適合生吃。”

  從事多年水產貿易的水產專家樊旭兵向媒體表示,團體標準不是國家標準,也不是行業標準,不具有強制力。“不是說團體標準定出來,其他企業就都會遵守這個標準,市場和消費者就會認可這個標準。這個標準的作用有多大目前還不確定。”

  個別餐廳或有虹鱒混用情況

  相比零售環節,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餐飲渠道或存在用虹鱒替代大西洋鮭的情況。9月5日起,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北京10余家餐廳,多位店員表示門店使用的是進口三文魚,一般來自法羅群島、挪威和智利,并稱“虹鱒不是三文魚,不能生吃”。不過也有個別店員稱,門店所售三文魚既有進口也有國產的,且都可以生吃。

  9月9日,藍鉆國際美食自助百匯西直門店一工作人員表示,店內普通單人自助餐提供的是國產三文魚,日料自助使用的是進口魚,兩者均能生吃。其國產三文魚來自集團自有養殖基地,但并不清楚是否為虹鱒。藍鉆國際美食自助百匯石景山店店員則稱,其國產三文魚用的是銀鮭魚。同樣提供三文魚的漢巴味德自助餐廳銀座和諧廣場店店員稱其用的是進口三文魚,但不方便透露產地。

  9月6日,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從杭州三文魚批發商馬先生處了解到,目前三文魚價格每天都在浮動,當天進口三文魚價格為每斤40多元,國產三文魚(虹鱒)價格為每斤30多元,每斤價格相差10元左右。

  馬先生還透露,日料店通常采購進口三文魚,而人均100元及以下消費水平的海鮮自助餐廳則使用虹鱒較多。“蕭山好多家自助餐廳用的都是這個魚(虹鱒),口感和顏色上分辨不出來。”他還建議,可以先拿一條虹鱒和少許進口三文魚測試一下消費者的反應,也可以兩者混用。

  馬先生的說法也得到了廣州批發商羅女士的印證。羅女士稱,國產三文魚(虹鱒)價格便宜,不少餐廳都在用,賣得挺好,且不經常吃的消費者可能分辨不出來。就是否在菜單上標注產地這一問題,羅女士表示:“你標注之后,人家一看是國內的就不想要了。可以直接寫三文魚,不用說得太露骨,大家都是這么寫的。”

  對于餐飲渠道混用虹鱒的現象,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湯慶順認為,個別餐飲企業可能存在用虹鱒冒充三文魚惡意謀高利的情況,但目前主要問題在于是否有明確的分類和標準,以及標準是否被餐飲企業和消費者認可并接受。如果標準不清楚或者是直接將虹鱒和三文魚簡單劃歸為一類,不考慮市場接受程度,餐飲企業完全可以用符合標準的低檔產品。

  電商平臺主動下架虹鱒產品

  在《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身處爭議之時,電商平臺已開始主動下架虹鱒。

  據報道,京東平臺于今年8月主動下架全部虹鱒產品,并對產地、食用建議、養殖方式等產品屬性信息未標注完整的產品進行排查。

  9月9日,新京報記者在京東平臺以“虹鱒”、“虹鱒三文魚”、“虹鱒魚刺身”等多個關鍵詞進行檢索,均只出現了虹鱒魚子醬產品。而以“三文魚”、“淡水三文魚”檢索時,出現的品牌明確標示為“三文魚(大西洋鮭)”,并未出現虹鱒身影。一家名為“供港旗艦店”的商鋪顯示在售三文魚(虹鱒),但已處于“暫不支持配送”狀態。

  在天貓平臺搜索“虹鱒”,龍羊峽旗艦店的虹鱒刺身產品悉數在列,但已將產品名由此前的“雪域新鮮三文魚”改作“三文魚(虹鱒)”,不過在食用方式上有“三文魚沙拉”這一生吃推薦做法。

  七成消費者擔心被商家誤導

  事實上,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出臺并未“改變此前各說一詞、無規可依的局面”,反而引發新的爭議。9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團體標準是國家鼓勵和倡導的一種新型標準,由市場主體自行制定,但團體標準該如何管理和監督,還沒有成熟經驗。三文魚團體標準涉及消費者利益,應征求相關方意見、協商一致來制定標準,如果制定者和消費者認知不一致就容易造成誤導。

  早在8月21日,上海市消保委就為此召開首個消費聽證會,公開討論虹鱒算不算三文魚,以及該標準是否會造成誤認。上海市消保委常務委員、上海聯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江憲認為,行業協會是社團法人,要規范行業行為。“既然分得這么清楚,為什么不標注虹鱒和三文魚?我們應該要做一個約定俗成的方式,給消費者作解讀。”

  上海市消保委還在其官網發起“三文魚定義之爭”消費調查,包括“您覺得將虹鱒魚列入三文魚類別之后,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么?”調查數據顯示,有73.43%的消費者擔心企業會借機誤導消費者。對于這一調查結果,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不認可,并向媒體稱“不予理睬”。

  在團體標準中,虹鱒歸類為三文魚,并表明經過寄生蟲檢測后可以生吃。對于虹鱒寄生蟲的爭議,9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官網發布《水產品相關問題回復》一文,稱今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湖南、廣東、青海三省監測國產虹鱒63份和進口三文魚29份,監測顯示所有樣品均未檢出寄生蟲。不過,衛健委還是提到,對于生食水產制品,要確保食材符合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但還是盡量食用熟食,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然而,新京報記者9月9日再次查詢發現,衛健委官網已經找不到該文。

  虹鱒被指靠“傍豪門”提升銷量

  實際上與進口三文魚相比,國內虹鱒養殖歷史更早。根據《河北漁業》2015年第3期《虹鱒魚養殖發展研究概況》介紹,1959年黑龍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建立我國第一個虹鱒魚試驗場,從而揭開我國虹鱒魚養殖序幕。直至1996年,虹鱒魚養殖業開始得到廣泛推廣。

  不過,“真假三文魚”之爭也由來已久。我國最大的虹鱒養殖場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應米燕介紹,國內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最開始引進的品種為大西洋鮭,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將大西洋鮭與三文魚等同。而國內大規模養殖的三文魚主要是虹鱒,養殖者與消費者的認知偏差引發了爭議。

  對于媒體所報“國內三文魚1/3產量來自龍羊峽”的說法,多位業內人士均予以否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目前國產虹鱒魚產能相對較低,消費量的上升只能靠進口。國內每年總體生食三文魚消費量在10萬噸-12萬噸,其中國產虹鱒僅占1萬多噸。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方面介紹,按照環評審批,目前公司虹鱒養殖規模為2萬噸,現有養殖面積240畝,年養殖產能為1.5萬噸,與國內三文魚年消費量相去甚遠。

  一位多年從事水產行業的人士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國內虹鱒的養殖規模與產量并不大,目前也沒有形成規模,與進口三文魚銷量相比十分弱小。受今年5月以來的三文魚爭議影響,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方面在9月8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虹鱒銷售已受到影響,但具體銷售數據暫不方便透露。崔和此前也曾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三文魚網絡風波受到11億人次的關注,導致虹鱒銷量銳減。

  相比之下,挪威進口三文魚在華銷售并未受爭議影響。據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監博薇婭介紹,截至2018年6月,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為7054公噸,出口額約為3.6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548%、544%。博薇婭對新京報記者說,根據挪威相關規定,虹鱒魚和三文魚的名稱和商品標簽必須嚴格區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魚,因此虹鱒魚并不能被稱為三文魚,挪威虹鱒魚平均售價也略高于挪威三文魚。”

  水產行業人士表示,其看好三文魚的未來前景,因此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面前,國產虹鱒魚想要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必然是“傍豪門”,讓自己成為“三文魚”,這樣才能在養殖成本相對低的情形下提升價格和產能,從而實現市場銷量的增長。

責任編輯:李鋒

三文魚 商家 商戶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