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夏人壽將易主誰手?
來源:星球保LAB
“我在長大,卻沒有人可以依靠……”—《是枝裕和 無人知曉》
保險市場最大的瓜終將花落誰家?
這場圍繞華夏人壽易主的瓜吃了一牙又一牙,北京南邊的大棚里已經長出新的來了,可是瓜還沒吃完。
易主,關鍵詞和主語在主。
從15年前的籌建最初,華夏人壽從來就不缺故事,一路被資本眾星環抱,再隨著資本之星的隕落一路高歌上云端,更有2015年和2017年由中天金融主演的兩場大戲,票房一路走高,更是在正大集團的參演下沖上了頂點。
穿越了最長的周期,劇情反復跌宕讓華夏人壽成為保險圈最獨特的“小花”。
“小花”參演的最惹眼的要數三場大戲:一是2015年9月,華資實業曾連發20個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300多億元,意圖增持控股華夏人壽(擬51%股權),兩年后再發公告終止融資計劃,未能如意;
二是,2017年11月,中天金融擬以不超過310億元的價格拿下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意圖成為大股東,被成為保險圈再次可能上演的“蛇吞象”(PS:上一出是誰你們一定還記得)
時間就是如此匆匆,把后浪逼成了前浪,把前浪逼得再也浪不起來。
“蛇吞象”劇情最終沒演成,中天金融煩惱纏身,期間不斷有處理旗下資產以“籌錢”的新聞爆出。
沒多久之前,第三出也登臺了,這次“小花”直接和大佬演上了對手戲。
2019年8月,有參股洽購華夏人壽的是正大集團的消息傳出來,為顯真實,更是傳出了收購股份的具體比例。
與此同時,還有平安洽購華夏人壽的消息同步流出,這一版本更是有鼻子有眼,稱自2018年開始,雙方談判斷斷續續了好幾個月,遇阻在華夏人壽的要價上。
眼看著華夏人壽就要迎來大結局了,不知道事后會不會懷念這其中的每一段蜿蜒曲折,蕩氣回腸。
01:承壓的指標、停薪留職創業風波
“小花”不僅在股權上不斷上鏡,自己就是制造“緋聞”的原生體。
疫情期間,華夏人壽一封鼓勵干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內部通知引發風波,這不是第一次。稍微回憶一下,華夏保險2019年初就曾宣布減員5%。
你以為減員都只和底層員工有關,sorry,在華夏人壽,人人平等。
華夏的內部文件顯示,文件內容顯示,受疫情影響,因2020年經營利潤壓力的增大,為優化干部結構,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鼓勵B類以上管理干部(特別是45歲)以上的,可選擇停薪留職進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
有人追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看華夏人壽背后的問題。
果然,呈現出來的都是表象。4月30日,華夏人壽在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年報顯示,2019年其保險業務收入1827.95億元,同比增15.5%,凈利潤8.42億元,同比下降68.1%。
其中,投資收益248.9億元,同比下降11.67%;退保金246.68億元,同比增長237.55%。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華夏人壽凈現金流為-26.84億元。
年報讓華夏更是在圈內得了一項新名頭,“黑馬滑鐵盧”。
最光輝的高光時刻,2019年末,華夏人壽保費規模在壽險業排名第四,僅次于國壽、平安壽、太保壽三公司,總資產達到5873億。
當然,至少“小花”曾經光環纏身,你呢?
02:華夏人壽到底值多少錢
華夏人壽之所以特別,之所以受到關注,并不僅僅因為“緋聞”,保險圈的粉絲絕不會因為一點緋聞就睜開自己高貴的眼睛。
華夏人壽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開啟,和一個時代的落幕。除了易主的金錢故事、資本市場的妖精指摘、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估值是華夏人壽從前,現在,哪怕是未來最重要的話題。
華夏人壽2006年底獲批開業,2007年初正式開業,現在你們看到的出道的“小花”其實已經13歲了。
你以為“小花”容易,說句陳詞濫調,你知道我用了多少年,才能坐在這里和你喝咖啡?
從剛開業,一直到堅持前進的第六年,華夏人壽的保費尚不足60億,國內壽險市場是巨頭們的天下,中小公司拼搶搏殺在二線,并無一席之地。遵循著保險業“七平八盈”的規律,華夏人壽即便著急也無用,據數據統計,2009至2012年累計虧損達到了21.08億元。
2012年,華夏人壽劇情大反轉。
“小花”告訴你,奇跡從來沒有不可能,只要你相信。
2013年開始,華夏人壽以黑馬的姿態絕地反擊,100億元,200億元,400億元,行業前身,記錄一次次被自己刷新,揚眉吐氣。153億資本金支撐2000多億元規模保費的奇跡撐起了6年的奇跡突進。
然而橋歸橋,路歸路,一切終要回到最本源。
這一次,華夏人壽又走到了命運轉折的關口。新主將定,價格如何,80多家壽險公司中的獨特“小花”,這次是否將找到終身所靠?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