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滴籌的自救之路:一天新增5條黑名單
來源:保契
保契銳評
“公司已查明相關報道中涉及的違規線下工作人員,違規相關的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同事都將為此承擔責任。”——水滴籌創始人沈鵬。
與251一樣,為媒體報道提供便利的員工成了眾矢之的。
直白的翻譯或許是:公司本無錯,錯的只有出賣公司獨家秘笈給媒體,以博取C位出道的員工,此類員工居心叵測,勾結敵對勢力,打擊正義之師。
作為冉冉升起的新生代互聯網明星,水滴一定無數次復盤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興衰史。
瀛海威,中國互聯網的第一代領跑人,死于堅持用戶付費的模式,而此后創設的新浪、搜狐、網易以及BAT等互聯網明星企業的成功,則多以“公益+免費”的形式存活了下來,且以“我不僅做公益還能掙錢!”這種地攤小販都明白的“理念創新”引來無數投資人。
雖互聯網迭代提速,但底層邏輯卻難言巨變,故而,水滴在資本運作層面的成功自是水到渠成。
作為美團原10號員工,地推市場的操刀人,百團混戰的親歷者,沈鵬治下的水滴,自是會“像狼一樣地為公司攫取流量”。
但急躁、功利、兇猛決然、見到獵物就上、從不顧及生態的“狼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卻可視為水滴今日危機之因,何時大白于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正如,明基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在走訪美、日等多國企業后所言:蒼狼最終在歷史上的下場都是會消失的,因為草原總會有被吃盡的一天。最后生存下來的會是什么呢?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不會有狼,只有懂得生活文明的人類,用更文明的手段、更有文化的思考、更具有歷史觀的企業經營模式,才有條件繼續生存下來。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最近也一直回應不斷:“再管不好,我愿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
水滴籌的未來,留待社會愛心走向的檢驗。
今年,水滴籌上過的熱搜并不少。這一回,水滴籌因為掃樓式地推,再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連《人民日報》都發了評論,批評他們“是對信任與托付的傷害”。
有媒體曝光,水滴籌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醫院派駐地推“志愿者”,通過地毯式掃樓來引導患者下單籌款。水滴籌甚至設置了對“志愿者”的KPI考核指標,每月低于35單將被末位淘汰。
“志愿者”稱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幫患者辦好線上籌款,其中包括套用模板撰寫籌款人的求助故事。據悉,每成一單最高提成150元,有“志愿者”甚至為了搶患者而在醫院大打出手。
當把救人于危難變成量化的KPI,把有限的愛心和資源無限消費后,誰再來為正真需要救命錢的病人謀生路呢?抑或只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據悉,在眾籌的發起階段,水滴籌管理比較寬松,只要提交了就基本能通過。但是到了提現階段就沒那么簡單了,需要患者家屬提供資產證明,準入容易提現難。那么最后未提取成功的資金又究竟去了哪里呢?
三條業務并進能否更快地奔跑?
水滴公司有三個業務板塊,水滴互助、水滴籌以及水滴保險。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產品的核心邏輯,都是低成本獲客。互助和籌款,都是一個極好的保險流量池。水滴創始人沈鵬曾透露,成立初期每個互助用戶的獲客成本不到3塊錢。
在嘗到水滴互助帶來的流量甜頭后,水滴籌也應運而生。水滴籌并不收管理費,因此占據市場的速度很快,甚至超過了更早兩年進入市場的輕松籌。
天時地利,2017年5月,水滴保成立。承受了沒錢治病的痛苦,痛失了最親愛的家人朋友,籌款過程中的參與者,都上了一堂實實在在關于未雨綢繆規避風險的保險教育課。
水滴籌地推“志愿者”KPI的背后,最終是為了往水滴保險平臺引流。雖然水滴籌是整個水滴系列業務中最燒錢的那一個,但它能提供龐大的流量池。然而公司整體變現和盈利的重任,就交到了水滴保手中,利用平臺賺取賣保險的傭金。
在變現之路上,水滴保上線了私域流量的玩法:通過籌款和互助攢積的流量,把一些有意向的用戶拉到群里,進行私域流量的轉化,對用戶推薦“保險規劃”。因所需人力巨大,水滴組建了一個專門的團隊去做私域流量的運營。
雖然有巨大的流量池以及運營人員,轉化率卻沒有達到意料中的數字。據公開資料,水滴70%以上的用戶均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由于用戶過于下沉,保險的轉化率并不高。
畢竟保險在這些用戶眼里,還不算剛需。他們手頭有更多需要花錢的地方,而保險的排名,并不在前列,這類消費既不重要,也非緊急。如果出了事,也行還有水滴籌能幫忙?
這也是為什么水滴要去外面購買流量的原因。“水滴每天從今日頭條購買幾百萬的廣告,注意,是每天。”今日頭條的相關負責人透露。
當轉化率不夠高時,或許只能繼續從源頭上抓起: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籌款的業務中來,把流量池繼續擴大,讓地推人員去醫院掃樓,并美其名曰為“志愿者”。
失信籌款人黑名單三年僅24人
一天內就新增5人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沒有人愿意患大病,然而一旦患了大病,高額的醫療費用讓很多百姓無法承受。以眾籌的方式為患者籌集醫療費用,初聽上去頗具烏托邦的意味。友愛善良之人盡自己的一份薄力,集結在一起就挽救病床上的一個個因缺錢治療而垂危的生命。
但前提是這些平臺能夠規范有序運行,并對救助對象給予一定的審核。德云社弟子吳鶴臣妻子上水滴籌眾籌治病事件猶在眼前,還有諸多類似的“羅一笑”們已經讓這些零散的善心在網絡上消耗殆盡,真正需要錢的人還是等不到錢。
“羅一笑”事件發生的時候,大家還以為是會講故事,夠煽情就可以得到互聯網的幫助。萬萬沒想到,水滴籌的“志愿者”甚至可以幫求助人套用模板填寫資料,讓每一個平臺上求助的人故事都顯得那么生動可憐,卻又真假難辨。
面對洶涌的輿論,水滴籌絕地反擊,開始了充滿悲壯色彩的自救之路。
水滴籌不是沒有審核反饋機制,甚至在官網上還有一個失信籌款人黑名單。輿情爆發之前,該黑名單三年僅有24人,但輿論一出,三天新增5人。
水滴籌官網12月7日不完整截圖
(共24例,最新1例為2019年6月26日)
水滴籌官網12月10日不完整截圖
(共29例,最新5例為2019年12月10日)
在這次輿論風波觸達之前,上述頁面更新頻率很低。在12月7日,保契曾截圖統計,公示里僅只有24條黑名單。
其中2019年2條,2018年19條,2017年3條。然而12月10日再次查詢時,發現黑名單已經新增了5個案例。
面對這一數據,我們或許可問:
如果之前媒體的監督性報道遲遲沒有出現,水滴籌的瘋狂還將持續多久?
今日之急速反省,是否會矯枉過正?
水滴籌帶給公眾的愛心損失,最終能否修復?
面對放任的水滴籌們,誰又應肩負起監管的職責?
水滴籌們的保險變現之路到底能不能或者應不應走下去?
什么時候水滴籌才能做到像失信籌款人黑名單頁面說的那樣:“捍衛廣大愛心人士的善行善舉,讓真正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能夠看到希望,得到及時救助。”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