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蕩,需要注意什么?跨年行情,應該如何布局?【立即開戶,領取福利】
高毅、景林、重陽、高盛都來了,四季度明星機構5000次調研都去了哪些公司
記者 | 齊永超
在美國大選、西方疫情二次沖擊之下,全球市場的前景還有待觀察。在A股市場,內外資機構近期加強了對兩市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似有布局后市的意圖。
四季度以來,在國內經濟持續復蘇以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進一步改善的背景下,內外資機構調研的頻次整體保持活躍。
據《紅周刊》記者梳理顯示,電子、醫藥及績優表現成闖入內外機構法眼的“鐵人三項”,同時,內外資調研的標的覆蓋度非常高。有投資人就此向《紅周刊》記者表示,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顯著高于債券、房地產,這促進了居民大類資產配置進一步轉向股票市場轉移,并吸引外資不斷增配A股。
私募領銜內資調研機構
聚焦醫藥與科技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四季度以來(截至11月11日,下同),機構對兩市上市公司調研步伐整體呈現提速。以私募、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為代表的內資機構均有超過4000家(次)參與調研,其中,私募最為活躍,超過了5000家(次),調研的上市公司也達到了380家。
從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來看,其中不乏百億級私募身影。如景林、淡水泉、上海彤源、高毅資產、北京星石、上海重陽等。《紅周刊》記者梳理以上百億私募調研標的來看,多家公司獲得了數家私募集中關注,如海康威視,公司曾在10月24日與11月6日迎來了包括兩批次、合計超500家機構,其中就包括景林、彤源、淡水泉等百億私募。在調研中,雙方就如何構筑公司護城河、EBG行業景氣度以及AI賦能業務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事實上,調研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機構后期調倉動作的“一次篩選”。對于如何選擇調研標的以及調研上市公司時的關注要點,北京鴻道投資基金經理孫建冬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宏觀環境下、行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中觀環境下、行業景氣和投資情緒的微觀環境下,先從占據優勢的行業賽道出發,再選擇調研目標驗證行業景氣度和發展趨勢,深刻了解調研對象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競爭結構。”“總的來說就是遵循基本面趨勢投資的邏輯,從基礎分析框架出發、到市場影響傳導機制的資金面、基金面和風險偏好,最后在非決定論的思維下,驗證投資超額收益的來源。”
從行業賽道來看,內資機構調研整體偏好醫藥與科技。以私募調研數據為例,據《紅周刊》記者統計顯示,私募前20大重點調研股中,醫藥生物行業家數最多為7家,如長春高新、美年健康、一心堂、邁瑞醫療等;電子與計算機則分別有6家與4家,其中,電子股包括海康威視、領益智造、TCL科技等,計算機標的則包括華宇軟件、衛寧健康、美亞柏科等。從私募三季度重點調研主線來看,“恰好”與其三季度重倉配置醫藥、電子兩個主線產生了“一致性”。
另外,在整體聚焦醫藥、科技主題同時,內資調研機構對上市公司的“體量”偏好呈現多元化,仍為私募為例,私募四季度以來調研的380只個股中,市值在千億元以上的有17家,而市值低于百億元的則有172家,平均市值僅為273.95億元。
表1 私募四季度以來主要調研公司
數據來源:Wind
外資調研聚焦大市值股
“同愛”醫藥、電子等科技主線
與內資機構保持了“相同節奏”,外資機構的調研同樣活躍。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四季度以來,共有117家外資機構共參與了65家或205次上市公司調研。其中,高盛、瑞士聯合銀行最為活躍,兩者分別調研了13家與12家公司。而在今年以來,兩者分別調研了63家與52家公司,同樣位居外資最活躍的調研隊列。
而與內資機構對大、小市值股“通吃”相對,外資機構則更聚焦于大市值股。統計數據顯示,在外資四季度以來超過60只調研股中,有11只個股市值在千億元以上,不足百億市值的個股僅有8只,平均市值則達到了602億元,這是私募調研個股平均市值的兩倍以上。進一步來看,高盛與瑞士聯合銀行調研的公司平均市值則均超過了1300億元,如兩者共同參與調研的海康威視,市值接近4500億元;高盛調研的京東方A,市值接近2000億元;瑞士聯合銀行調研的匯川技術,市值也接近1400億元。
知名博主@阿貴龍門客棧就此對《紅周刊》記者表示,“以QFII為例,其比較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基于對具有中國優勢的公司作為配置方向,對公司研究的參照體系以國際化為對比,更加重視公司的行業龍頭地位與市值。”
從所調研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外資機構也表現出了向醫藥與科技“傾斜”。如外資四季度調研股中,醫藥與電子分別占了9席與14席。
不過,雖然內外資機構齊齊關注醫藥行業,但從短期看,醫藥生物四季度以來下跌了1.2%,位居申萬28個大類行業跌幅第7位,而自8月高點以來,醫藥生物則以12%跌幅位居行業跌幅榜首位。
“醫藥是QFII的長期主要配置行業,醫藥的市場表現也長期強于市場平均值。集采(藥品集中采購)在2020年推進,但是并未出現類似2018年的情緒化大跌。”“醫藥股今年下半年以來的回調,主要是2019年、尤其今年上半年以來行業持續上漲引發的合理調整。”@阿貴龍門客棧對記者表示。華西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崔文亮認為,醫藥板塊出現階段性調整、前期估值有所消化,在以時間換空間的邏輯下,年底估值切換有望為醫藥板塊醞釀新一輪的投資機會。但不同于年初以來的與疫情相關的投資主線,預計醫藥板塊投資邏輯將更加基于中長期。
表2 外資四季度以來調研數據(部分)
數據來源:Wind
中小板公司獲得“關注”最多
內外資機構整體調研活躍,與多個因素有關。首先表現在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整體改善,這在內外資機構共同增加對三季度業績改善明顯的中小板個股關注度也得到了印證。今年第三季度,中小板業績增長了27%,優于滬、深主板同期業績表現,此外,中小板第三季度“成績單”也同樣優于其第一、第二季度。
此外,四季度以來,無論內資機構與外資機構均增加了對于中小板個股的調研。目前,在內資、外資調研股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均占據了最大比重,占比分別為35%和40%,對比中小板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略超兩成的占比,顯然屬于“超配”狀態。
對績優股青睞也進一步體現在了具體個股。據《紅周刊》記者統計顯示,內資機構與外資機構四季度以來的調研股,第三季度實現業績增長的公司占比分別為75%與84%,均顯著高于略超6成的市場均值。以外資機構高盛、瑞士聯合銀行為例,兩者四季度以來調研的公司第三季度幾乎實現了100%業績增長,典型個股如京東方A、匯川技術、歌爾股份、分眾傳媒、大華股份、廣發證券、科大訊飛等。
其次,內外資機構調研活躍與大類資產進一步向股市配置的整體趨勢不無關聯。“經濟層面上來說,債券市場、銀行理財等固收類投資在2020年回報未能達成預期,此外,三道紅線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也不會放松,房地產投資不再像以前一樣受到資金青睞,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票市場已經成為趨勢。”“另外,從外資角度來看,當前有更多的外資機構正在進入中國,他們對強化A股市場的基本面投資將起到積極意義。”孫建冬對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逯文云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