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金融支持實體,應當走出讓利認知模式

一財社論:金融支持實體,應當走出讓利認知模式
2024年07月01日 08:33 一財網

  金融如何支持實體,是一個常問常新的話題。

  最近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二季度例會召開,對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做了與時俱進的更新。會議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全社會共識,更是金融的立業之基。近年來金融體系中出現的空轉套利等問題,其本質就是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要更好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關鍵要明晰為何會出現錯位。唯有辨析清楚這一點,才能對癥下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政府與市場邊界不夠清晰。在金融服務與金融監管中存在的以管代監,導致金融機構在金融活動中遇到行政壁壘和門檻,這影響了金融系統的風險識別、風險定價和風險緩釋策略安排等。

  二是政策支持與金融業務邊界不夠清晰。以科技、綠色、普惠、養老和數字等金融為例,這些都帶有政策支持和優惠,但這些政策支持并不免費,這反映在金融體系中就是如何覆蓋政策支持帶來的風險敞口等現實操作問題,這也會以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形式出現。

  三是貨幣政策定價傳導有待加強。長期以來貨幣政策以數量型為主,且貨幣本身的市場信用也相對較為模糊,這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風險識別和定價等。

  顯然,當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出現的一些阻遏現象,并不能單純通過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如降費降息和降準等,就藥到病除,而是必須將重點落在創造條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能力上,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助推經濟價值創造。

  貨幣政策有效傳導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驅動因素,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行動邏輯的起點。目前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升級工作成效顯著,這為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基礎性保障。最主要體現為:

  一方面,貨幣的信用內核正得到充盈,今年以來央行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機制已成型,這意味著人民幣具有了國債信用這一內核。國債收益率曲線逐漸成為政策基準定價利率等,將有利于真正理順貨幣價格和資金價格關系,為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傳導提供基準保障。

  另一方面,貨幣政策正在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型,7天期逆回購利率正具備政策傳導利率的顯著功能,這有助于央行的貨幣政策逐漸從利率走廊框架中走出來。畢竟,有上下廊的利率走廊框架,使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更多是一種區間管控,7天期逆回購利率則是央行與市場的趨勢互動。

  貨幣政策價格傳導機制的日漸暢通,預示著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正在逐漸理順,市場擁有了直接參與和影響貨幣政策走向的訴求表達和利益制衡渠道,這有助于從基準利率環節理順金融市場風險定價,防范非市場風險敞口在金融體系暴露。

  如果說價格型貨幣政策打通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任督二脈,那么要讓貨幣金融體系的價格傳導不走偏、不扭曲,就需在金融監管環節徹底摒棄以管代監的傳統思維,真正基于市場規則和邏輯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進一步增加捍衛市場程序正義的公共服務。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還要讓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推動其價格發現、風險定價和管控緩釋等功能有效發揮,這就要盡可能避免通過行政手段影響金融機構對特定行業定價,避免用降準降息等金融讓利實體的單一指標來評價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畢竟,如果風險定價出現扭曲、風險敞口無法有效覆蓋,降準降息反而會加劇實體和金融的雙風險。

  為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對特定行業和企業進行政策支持,需明確至少兩點:一是保障金融市場定價自由和獨立,二是政策支持的力度需與特定行業和企業的邊際風險暴露匹配。唯有如此,金融支持實體才能持久,且不產生定價扭曲和風險失配。

  利益玄穹鑒,公平信史書。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讓金融更能促進實體經濟新陳代謝、優勝劣汰和價值創造。唯有走出降準降息的讓利認知,用改革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豐盈的空間和行動自由,金融與實體才能孕育出相互助推的生命力。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實體經濟 貨幣政策 傳導 利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
  • 07-01 喬鋒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鍵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達 603350 20.56
  • 06-17 愛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