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銀行綜合評選正式啟動】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擬定于7月下旬在京舉行。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本年度銀行評選正式拉開帷幕。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 【網絡投票】
朱鶴新:推動征信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作者 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新時代征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并有效進行信用激勵和信用懲戒。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人民銀行切實履行征信管理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職能,推動我國征信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征信業面臨新機遇
征信全覆蓋的頂層戰略設計體現了征信業的人民性
我國現代征信體系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從企業和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信貸征信起步,主要基于民事信用交易信息共享,信息來源于民,服務于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征信業逐步從傳統的銀行信用領域快速向商業信用、政府信用和全社會領域有序擴展,為企業和個人投融資提供信息服務,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隨著征信覆蓋范圍的擴大和征信應用的加深,人們的信用意識空前高漲,業已形成一個人人關心信用記錄、人人參與信用建設、人人分享信用建設成果的社會氛圍。
我國近二十年來的征信實踐表明,征信不僅能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及其傳播,而且能促進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企業和個人經濟交往并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改進宏觀調控和社會管理。從國際視野看,我國現代征信業起步較晚,但后發優勢十分明顯。現代征信業已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是進行宏觀審慎管理、實施貨幣政策、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征信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現代中央銀行職能的重要核心基礎。總體判斷,我國征信業的發展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征途充滿新的機遇,空間廣闊,前景可期。
征信業的人民性要求采取“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以確保征信公正性
征信根源于民事信用交易,既涉及個人隱私和財產權益,也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國家經濟情報,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復雜性、專業性和群眾性的特征。民事信用交易遵循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規律,這個內在屬性決定了征信業必須堅持市場化的發展方向,必須按照市場規則有效平衡在信息共享過程中信息權益讓渡與信息權益保護的關系。征信市場化取向客觀要求征信機構必須具有獨立第三方的特性,并有效防控征信活動中的利益沖突,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保護的內在要求。市場化會給征信業帶來無窮的活力,征信機構掌控著企業和個人海量的信息,這不僅是一種經濟資源,也是一種戰略資源,更是一種政治資源。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和金融科技高歌猛進的背景下,“金融+信息+科技”三箭齊發使得金融業對征信業的依賴度直線上升,市場化趨勢日益明顯。與此同時,防范信息技術濫用、規避市場失靈、確保征信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客觀上要求依法加強政府的裁判作用。政府的裁判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立法,二是監管。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能對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產業化商業應用的法律規范,只有國務院于2013年頒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人民銀行據此穩健推進征信業市場化發展。在初期,由于缺乏征信業市場化經營管理經驗,人民銀行設立直屬事業單位——征信中心,建設和運維國家設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根據市場化的要求設計征信中心的業務規則,在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征信中心市場化的服務和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培育一些民營的純市場化的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作為重要補充。這樣,人民銀行在推動我國現代征信業市場化發展過程中,結合實際,具體選擇了一條“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發展模式。該模式利用后發優勢實現了征信信息大集中的國際大勢,有助于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維護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更有效突破了“先亂后治”這個市場發展的怪圈。這充分體現了征信業發展中的公正性,增強了公眾信心,為征信業在商業上的可持續提供了無限的市場機會。
征信業的公正性要求提高征信活動的科學性
現代征信業無論是在信息采集環節,還是在信息加工處理儲存環節,以及在提供信息服務環節,均不可能進行原始的手工操作,大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線運行。無論是進行原始征信數據的匹配,還是進行征信數據加工分析,在業務模式的設定、參數及其權重的選取以及數據算法設計等方面,均須遵循原理和規律,提高科學性,不可有選擇性地進行區別或歧視安排。征信的科學性是其公正性的保障。征信科學性的要求,也給征信業的改革和創新帶來了可持續的機會。
改善征信有效供給需要高水平開放
市場經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在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浪潮中,征信業對外開放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企業征信領域,美國和英國最大的跨國企業征信機構鄧白氏(Dun & Bradstreet)公司和益佰利(Experian)公司已分別獲準在中國開展企業征信業務。在作為企業征信高級形式的信用評級領域,美國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已獲準在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征信業在對外開放的同時,當前尤其應加大對內開放的力度。目前,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是我國企業征信和個人征信市場服務的主導力量,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征信機構。截至2018年末,征信中心已經收錄9.82億個自然人信息、2582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信息,并采集非金融信息10.68億條。征信中心同時運維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2018年新增融資4萬筆,金額近2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融資筆數占46.7%;平臺促成的小微企業融資利率平均為5.72%,較平臺上線之初降低了1.18個百分點。征信中心同時運維的動產融資登記平臺,累計實現動產融資登記業務377.5萬筆,查詢業務2030.2萬筆。征信中心個人和企業累計征信查詢量分別達到18.2億次和1.08億次,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度《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信用信息指數”這一評估指標最近三年連續獲得滿分,充分體現了征信系統在促進營商環境提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目前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作為我國征信業的主干系統,在自身為金融業直接提供服務的同時,如何依法依規創新向國內社會各方有序開放數據提供基礎服務,是下一步深化征信市場改革需要重點突破的課題。
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運維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本質上屬于政府主導的公共信用登記系統。人民銀行履行征信管理職能,在強調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目前,經人民銀行備案準入的132家企業征信機構和96家信用評級機構,80%以上為民營資本興辦;經人民銀行審批成立的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發起股東全部為民營資本。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市場化征信機構目前仍處于數量多、規模小、經營散、能力弱的局面,難以充分滿足市場征信需求。
尤其是在互聯網電商和線上信用交易場景下,如何解決在線經濟金融交易中的欺詐、歧視和信用違約等失信問題,如何利用網上交易和交往等貸前替代性數據為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普惠金融提供征信服務,是一個世界性待解的難題。我國現階段在這個領域的征信供給明顯滯后,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推動的創新和創業活動中,征信供給短缺導致個人數據灰黑色產業鏈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為“開正門、堵邪門”,人民銀行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際最新經驗,大膽探索,在國際上率先將互聯網領域信用問題納入全覆蓋的征信系統建設,制定互聯網信用體系建設專題方案,統一規劃,穩步推進,防范網上失信風險傳染,防止金融風險跨界轉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征信市場對內開放的力度,積極引導國內有顯著實力的市場化信息科技主體進入征信市場,探索利用貸前替代性數據開展征信服務的新路徑。
征信市場進一步對內開放應堅持高水平發展的原則,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只有標準嚴、門檻高,才能確保市場準入的機構是有高水平競爭力的機構,才能符合征信機構少而精的市場規律,才能確保征信市場的活力和動力,才能確實增加征信有效供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征信服務的全方位需求。
征信市場高水平對內開放,將堅持國家戰略決策與市場選擇有機結合的原則。在政府統一指導下,充分發揮市場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尊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深化征信市場的改革和開放,有效平衡征信各方的權益,對標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征信機構,盡快建立與我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征信制度和各類征信機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征信全覆蓋的前提在于高質量發展
征信全覆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防控金融風險跨市場、跨區域、跨領域轉移傳播。征信全覆蓋的內容應包括信息范圍的全覆蓋、服務功能的全覆蓋和權益保護的全覆蓋。以上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保障。
從征信信息覆蓋范圍看,目前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主要覆蓋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后(含融資擔保)信息的共享,對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傳統金融機構的新型融資負債信息共享尚未做到全面覆蓋。以新批設的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市場化征信機構,主要致力于覆蓋銀證保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放貸機構貸后(含融資擔保)信息的共享,但由于核算基礎、管理體制和風險偏好差異等眾多原因,目前也尚未做到全面覆蓋。無論是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還是現有的市場化征信機構,主要基于采集貸后(含融資擔保)信息來開展征信服務,這是符合傳統征信業的通行做法的。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創新和創業并舉。一方面,催生了數以千萬計的小微企業和數以億萬計的普惠性金融人口,這些小微市場主體因信息不對稱問題難以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務,廣大群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產生了大量的貸前數據(如注冊登記信息、行政處罰信息、法院民事判決信息、各種消費形成的支付信息、生產經營形成的水電氣話使用及欠費信息等),掌握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斷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對貸前替代數據的采集和應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和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市場化征信機構均可以做,但限于其業務模式和運行規則的既定性和穩定性,及時引入其他已有市場基礎的主體展開有限競爭,可以更快實現信用信息的全覆蓋。對征信機構來講,信息采集是征信業的永恒難題。目前,世界銀行主導下的國際征信委員會,正在致力于研究將非信貸的替代數據引入征信業的規則性指導意見。當前,人民銀行在推進征信市場對內開放過程中,注重利用貸前替代數據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性金融中的征信服務,體現了行業的前瞻性。
從征信服務功能看,目前國際和國內征信機構提供的服務產品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原始征信數據匹配累加形成的信用報告,這類業務也叫信用登記或信用記錄;另一類是基于征信原始數據的分析數據服務,如信用評分、信用評級以及各種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產品等。這兩類業務有內在關聯,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兩者可以同時由一個征信機構開展服務,也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由不同的征信機構開展服務。即使是第一類信用報告業務,也可以根據不同種類的信息編制出不同類型內容各異的信用報告。我國現有征信機構的服務,大多以信用報告的方式以不變應萬變,尚處于整理原始征信數據的起步階段,征信分析數據服務嚴重滯后,難以滿足社會各方多元化、個性化的征信服務需求,離征信功能全覆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權益保護看,確保信息主體合法權益和征信信息安全,是征信業務規則的底線和征信業的生命線。無論采取何種信息技術創新,若不能有效解決信息主體不可控的線上“裸奔”問題,則這種創新就是一種偽創新,這種制度就是一種邪門歪道,應盡快從嚴予以糾正。尤其是在利用貸前替代數據開展小微企業和三農征信服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供應鏈等信息技術。但無論采取何種技術,都應確保信息來源可追溯、可糾錯、可維權,不能利用所謂的數學算法“忽悠”公眾、張冠李戴和以偏概全;應確保信息應用渠道可知情、可授權、可類比,不能利用數據優勢進行人群歧視、謀取不當利益和進行不公平競爭。
綜上所述,確保征信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到三個“尊重”:尊重原理、尊重市場、尊重監管。尊重原理,就是要按科學辦事,對于不同質的信息、不同質的權益、不同質的業務、不同質的規則、不同質的技術,應在合理分工的大前提下有序開展合作。尊重市場,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以權力分配為導向,堅持相關方權益平衡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不宜形成市場壓倒性的優勢或劣勢。尊重監管,就是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充分認識和利用征信業機構規模不大但市場影響巨大這一典型特點,在堅持征信市場化發展過程中,科學把握監管與開放的尺度,既要依法依規充分地擴大開放,又要通過合理監管以保障公平競爭和防范利益沖突,促進征信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