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銀行信貸正迎來“開門紅”,多家銀行已如期完成了投放計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央行和銀保監會均表示,接下來將加大金融對國內需求和供給體系的支持力度。
信貸“開門紅”反映出經濟回升態勢。金融是經濟的鏡像,信貸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業的預期和信心。當前,制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其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高于上月3.7個百分點,升至較高景氣區間。
但也要看到,需求不足仍是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因此要著力擴大內需、優化供給。針對信貸供給,一要做到總量有效增長。要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二要做到結構持續優化。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為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油、鼓勁,力促經濟恢復回升。
接下來,信貸投放要有量的提升,靠前發力。銀行業有句話頗引人深思:在信貸需求旺盛的時候,銀行把貸款放出去不算本事,信貸需求不足時把貸款放出去才算本事。這句話說的是逆周期調節、靠前發力的重要性。2022年個別月份的金融數據曾短期波動,我國一度面臨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約。對此,有關部門強化跨周期調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引導信貸資金價格下行,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形成有效配合,最終保持了宏觀經濟大盤的總體穩定,2022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120萬億元、躍上新臺階。接下來,銀行業要充分抓住經濟恢復回升的有利條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信貸投放還要有質的突破,力求精準。增加信貸投放不是“大水漫灌”,各家銀行追求信貸“開門紅”,也不應只是追求業績總量、市場份額增長,而是要追求質量,要將信貸資源“精準滴灌”至實體經濟迫切需要的領域。銀行業應關注以下三個重點。一是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加強對餐飲、文旅等受疫情沖擊的傳統服務行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幫扶。二是支持重點基礎設施,以及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的重大項目建設。三是做好外貿企業的信貸服務,鞏固拓展外貿競爭新優勢。
信貸投放還要有后勁兒,做到可持續。盡管信貸“開門紅”是第一季度的特有現象,但加大信貸投放卻是持續全年的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因此,不可有短視思維,要謀劃長遠,加強項目儲備,深入企業調研,全面真實地掌握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此外,銀行業還要切實降低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部分企業看似信貸需求不足,實則“有需求、但借不起錢”。因此,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能夠進一步激發潛在融資需求、提振市場信心。2022年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五年前下降1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在此基礎上,銀行業要堅持合理讓利,主動為受困企業免除、減免相關服務費用,如賬戶服務費、轉賬匯款手續費、抵押登記費等,與實體經濟同舟共濟。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