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牛年第一股”銀行迅速跌落?第二三大貸款客戶陷經營險境,個人經營貸不良驟升!
來源:行長要覽
要參君
“ 對于重慶銀行來說,也許資本市場只是其影響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背后的資產質量風險。”
要參君
2021年第一家上市銀行——重慶銀行股東股權問題有了重大進展。
據重慶銀行公告,該行日前收到中證登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稱,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帆科技”)所持有的近1.3億股該行限售流通股解除凍結;代表力帆股份(即“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力帆科技原名)在重慶銀行擔任非執行董事的湯曉東也因工作調整辭職。
然而,力帆科技只是壓在其身上的第一個“擔子”,另一個“擔子”還沒能卸掉:作為重慶銀行的第三大貸款客戶,隆鑫控股在今年1月20日發布公告稱逾期債務多達32筆,總金額已經超過了60億元。
A股新生的兩個“擔子”
2月5日,重慶銀行登陸A股,成為2021年首家上市銀行。
早在2007年,重慶銀行就已經提交了A股上市申請,可直到2013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登陸H股的內地城商行,重慶銀行都沒能在A股掛牌。
與漫長的A股上市之路對比明顯的是,在申購階段,投資者就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重慶銀行的追捧,開盤后更是直線拉升漲停。
重慶銀行登陸A股也就意味著正式實現了A+H兩地上市。然而地方性銀行在資本市場并不受到熱捧。在重慶銀行之前,其兄弟重慶農商行便率先實現了A+H兩地上市,然而首日即開板、次日即跌停,目前仍處于破發狀態。
對于重慶銀行來說,也許資本市場只是其影響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背后的資產質量風險。在該行前十大貸款客戶中,重慶力帆、隆鑫控股分別為其第二、第三大貸款客戶。
作為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企業,力帆股份于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但從2018年開始,在銷量嚴重下滑、債務纏身、資金鏈告急、經銷商維權等重壓下,力帆股份的經營陷入窘境。
據重慶銀行公告,該行日前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稱,力帆科技所持有的近1.3億股該行限售流通股解除凍結。與此同時,代表原力帆股份在重慶銀行擔任非執行董事的湯曉東也因工作調整辭職。股權解凍、派駐董事辭職的背后,是原力帆股份及下屬十家全資子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ST力帆涉及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已經消除,成功“摘星”。
而隆鑫集團則同樣出現債務危機 ,其于1月20日發布公告披露,隆鑫控股逾期債務多達32筆,涉及工行、中行、建行、重慶農商行、廣發銀行等十余家金融機構,總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多數已于去年到期。
不良貸款集中在個人經營貸款
盡管自2月5日登陸A股以來便遭“瘋搶”,而從部分主營業務的經營狀況來看,重慶銀行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截至2020年6月,重慶銀行公司銀行業務占比為56.06%,而其中,小微企業貸占比較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微企業貸占公司貸款的41.92%。
重慶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的占比并不高,截至2020年6月,占比為23.76%。
零售貸款方面,截至2020年6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2017年12月底,重慶銀行的零售貸款分別為922.91億元、907.80億元、687.75億元和626.24億元,分別占重慶銀行貸款的35.04%、36.93%、32.56%和35.34%。零售不良貸款分別為10.41億元、8.84億元、8.55億元和7.11億元,零售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3%、0.97%、1.24%和1.14%。
可以看到,在城商行中,重慶銀行無論是零售業務整體占比,還是零售貸款占比,都不算高,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個人消費貸方面,截至2020年6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2017年12月底,重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分別為357.08億元、411.73億元、312.00億元和300.25億元,分別占個人貸款的38.68%、45.35%、45.37%和47.94%。
重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產品主要包括“薪e貸”、“捷e貸”、“幸福貸”、“長江卡循環貸款”、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及聯合運營貸款等,產品體系比較完善。
而近來各家銀行都在大力推廣的個人經營貸,在重慶銀行個人貸款中占比也不低,產品覆蓋也比較廣。
截至2020年6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2017年12月,重慶銀行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分別為182.60億元、 161.93億元、 122.43億元和111.71億元,分別占個人貸款的19.79%、 17.84%、17.80%和17.84%。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銀行的零售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個人經營貸款,個人經營貸款主體主要為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和建筑業等微型低端個體工商戶,抗風險能力較差,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點。
綜合自證券時報網、消金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