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消息,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今日在京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數普惠 新金融”。國務院參事、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發表主旨演講。
王兆星表示,要解決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激勵、評價、獎懲、問責體系,要給予更多的正向激勵,要更多地激發信貸管理人員來開拓普惠金融市場,為普惠金融對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所以必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評價、激勵、問責體系問題。
以下為嘉賓現場發言實錄: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謝主辦方,使我有幸第二次來到人民日報社,第二次來到媒體大廳,和大家共同交流關于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一些挑戰。
今天我們的主題叫“數普惠 新金融”,也是普惠金融創新。我發現我們現在大家都非常喜歡擁抱“新”字,“新金融”“新業態”“新產品”“新工具”“新挑戰”。對于普惠金融來講也同樣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讓科技信息化、數字化,使普惠金融不斷地推向前進。但是在我們擁抱這些新的發展創新的同時,我們還不能忘記普惠金融的本意。我們不能因為擁抱“新”,不能因為推進金融創新,而忘記我們發展普惠當初的初心、使命和目標。不管我們走了多遠,不管創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我們的初心,不要忘記我們為何出發,更不要忘記未來的方向。普惠金融從本質來講實際上還是要為那些很難獲得、很難接近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民、偏遠的山民,使他們能夠接觸到、獲得到金融服務。而且在獲得這種金融服務的同時,不僅便利,而且更加經濟、更加實惠。
我們今天講金融創新、金融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這些都是好的,都會有助于金融事業的發展,也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進。但是,在我們發展這些新的科技、新的手段的同時,不要忘記它最初的使命、初心,就是要使所有很難獲得、擁有金融便利服務的人能夠得到便捷的服務,而不能因為金融創新是新科技,使一些人難以或者進一步加大了他們接觸和獲得金融服務的難度。金融創新、金融科技應該使金融服務更加簡單、更加便捷,而不是更加復雜。現在新科技、數字化、移動化、網絡化,確實便利了我們新一代年輕人,但是不要忘記那些老年人,不要忘記那些對新的科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不太使用的老年人,他們現在對這些新科技、對這些新的金融服務手段接觸起來、接受起來、使用起來更難了。所以我們創新不要忘記初衷,新科技的發展不要忘了是為了使我們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更加簡單、更加便利、更加實惠。如果違反了這條初衷、這條使命、這條本原,那么我們的創新、我們的新科技就有可能背道而馳、本末倒置。
所以要守正創新,還是從我們的最初發展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目標,來發展我們的科技、發展我們的金融手段、金融服務,使那些難以獲得或者對現在的新科技還難以接受、難以使用的群體,怎么樣更好地便利他們的金融服務的問題。這是我想在這里想強調的。
對于普惠金融,國內外在理論上、在實踐上都有很多的探索,也有很多的實踐,也有很多的突發。甚至在這方面,也不乏有人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項、獎勵。其實中國開展普惠事業也是比較早的。我記得在原銀監會2003年成立不久后的2004年或者2005年,原銀監會就專門組成了一個考察小組,由我來擔任組長,這個項目也是當時由世界銀行來支持。當時這個小組專門訪問了哈薩克斯坦,為什么要訪問哈薩克斯坦?因為它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所支持的、所實踐的,專門來便利小微企業服務的實踐項目。所以我們小組有原銀監會的同志,也有各家銀行的同志,在哈薩克斯坦共考察了大概十天左右,考察他們的運行模式、他們的流程、他們的風險管控和他們取得的一些成效。回來以后,我們專門借鑒國際先進實踐經驗,特別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專門起草了關于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因為普惠金融的對象主要是居民、農民和小微企業,所以我們起草這個《辦法》專門提出要建立加強小微企業、加強普惠金融服務的六項機制,即專門的信貸供給機制、專門的考核核算機制、專門的激勵機制、專門的風險評價機制、專門的客戶經理等六項專門機制。至今這六項機制仍然是我們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基礎。
經過這么多年的實踐,我國的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而且這種普惠金融和農民的扶貧、脫貧、致富,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都息息相關。在我們取得這些成效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我們在普惠金融發展當中,包括對基本的普惠金融的對象,即農民、小微企業方面,仍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著一些難點、堵點和痛點。許多方面還確實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而這些所面臨的難點、痛點、堵點,也是我們下一步普惠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領域。我們對普惠金融要擁有遠大的理想,但是對現實也不能過于理想化,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面對現實當中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下面我就結合我在今年9月11號-15號專門回到自己的農村老家進行了半個月的實地的調查研究,走家串戶,和老鄉進行交流、座談,也到田間地頭,到養殖場和老鄉進行現場的交流。也走訪了當地的基層金融機構,走訪了地方的領導干部,當地的金融監管部門,還有一些擔保公司。總的來看,對“三農”,對普惠,大家都高度重視,而且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現在現實的問題仍然是很多。剛才講的,仍然還有很多難點和痛點。我的老家是產糧大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金融在“三農”的發展、當地小微企業的發展當中,承擔更重要的使命和任務。總的來看,和我們理想化的一些判斷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這里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通過這些走訪,一方面,大多數的種植、養殖農戶總的感到仍然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另一方面,當地的基層銀行業金融機構卻有資金貸不出去。所以,這樣就存在著農戶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并存,農戶想要貸與銀行不敢貸并存。對于面臨的現實問題、困難、痛點、難點,也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深化改革的重點。 所以我體會到解決上面的問題,關鍵一方面銀行要解決它的風控問題,因為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金融,它的前提條件叫做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來使得那些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支持。所以,不能強行要求銀行來貸款。因為它不是財政撥款,也不是慈善。信貸資金的本質就是有貸有還,而且要有付息。一個關鍵問題,銀行要解決風控的技術、工具、手段,這里面既有盡職盡責的問題,同時也有充分利用可以獲得的信息的問題,解決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問題。
第二個核心問題,要解決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激勵、評價、獎懲、問責體系,要給予更多的正向激勵,要更多地激發信貸管理人員來開拓普惠金融市場,為普惠金融對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所以第二個方面必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評價、激勵、問責體系問題。第三個方面,農民、農戶和種植戶也要提高自己的集約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來提升自己抗御自然災害、抗御市場波動的風險能力。這方面,保險也并且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應該為銀行進行更好的風控,也為這些小微企業、農民獲得貸款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便利。要建立企業家庭個人的信息整合與共享平臺,財政系統也應該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來建立信用擔保體系,為種植戶、養殖戶提供融資方面的擔保,使得風險得到更好的控制。
金融監管部門也應該督促基層銀行金融機構回歸本原、專注主業,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為種植戶、農戶、小微企業服務,聚焦融資難點,實現支持、指導當地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更好地加大普惠金融的發展,更好地加大對于糧食種植、畜牧養殖戶的金融支持,最終來實現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情況下,使種糧養殖戶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使我們普惠金融能夠取得新的進展。謝謝大家。最后祝峰會成功。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