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a target="_blank">黑貓投訴】
原標題:銀行理財子公司首秀亮眼
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大資管圈的新貴,其經營“成績”備受市場關注。
首批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至今已逾半年,截至今年4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其中已有7家披露了首份“成績單”,可喜的是全部實現盈利。
統計數據顯示,這7家理財子公司截至去年末的合計資產規模為755.05億元,合計凈利潤接近8億元,工銀理財最突出,以3.3億元凈利潤和163.97億元資產規模位居同業榜首。
今年初,銀行理財子公司擴容仍在繼續,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4月12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預計到 2020 年底,獲批開業(含正式開業)的理財子公司總數或將接近 30 家。不過在產品方面,數量穩中趨降,線上布局加速,資產端負債端壓力加大。
7家成績單全報喜
截至4月13日,已有7家較早獲批開業的部分國有大行和大型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率先披露了2019年業績,工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位居前四,資產規模均超百億元。
工商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工銀理財實收資本160億元人民幣,2019年末,總資產163.97億元,凈資產163.3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3.3億元,在已披露數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排名第一。
年報還顯示,工銀理財目前擁有包括固收+、現金管理、權益、項目、多資產組合、另類、量化、跨境等全品類350多只特色產品,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26420.57億元。
談到未來規劃,該公司稱,下一步將推動與母行在渠道銷售、產品布局、項目推薦、風險管控、系統運營、考核評價、區域理財,以及境外發展等八個方面協同發展。
建信理財資產總額152.17億元,凈資產150.60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0.60億元。中銀理財資產總額102.33億元,凈資產101.75億元,截至2019年末,理財規模744.92億元。
農銀理財2019年末總資產124.47億元,凈資產為123.07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96億元。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2019 年9月,農行與農銀理財簽署了理財業務委托管理協議,前者委托農銀理財管理其作為管理人的理財產品及相關理財業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農行理財產品余額(不含結構性存款)合計20293.9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692.65億元,增長22.2%;其中,凈值型理財產品7819.3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31.05億元,增長47.9%。
值得注意的是,交銀理財2019年末總資產為81.77億元,在同業中排行第五,凈利潤8912萬元,資產管理規模1102.05億元,已高于建信理財和中銀理財。
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緣何能在短期內全線盈利?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4月13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歸功”于理財子公司完全獨立運營,輕裝上陣,沒有歷史遺留包袱,盈利模式以收取管理費為主。
劉銀平同時指出,雖然相對傳統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范圍更廣,可直接投資權益類資產,但理財子公司和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資管機構相比,在權益投資方面的投研能力和實操經驗仍較欠缺。
擴容加速非標仍是難點
截至2020年4月13日,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獲批籌建及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共有18家。
“預計到 2020 年底獲批開業(含正式開業)的理財子公司總數或接近 30 家,未來新開業理財子公司將主要以股份行和頭部城商行為主?!惫獯笞C券銀行業分析師4月12日表示。
4月8日,平安銀行籌建的理財子公司平安理財發布“招賢榜”;此前的3月27日,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透露,擬設立的信銀理財已確定落戶上海,預計今年二季度開業。
然而,在資管新規下,過渡期內存量理財的處置依然是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解決的關鍵點,非標處置更是重中之重。
4月13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目前城商行對存量資產處置比較積極,股份制銀行進行得也較為順利,但國有行相對滯后和困難,尤其交行壓力較大。
3月27日,交行候任副行長周萬阜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理財業務中需要延期的資產規模大約為1000億元,主要是PPP、非標為底層資產的理財產品等。
“對于存量資產,將采用三種方式安排:一是交銀理財陸續發行符合新規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進行對接;二是安排表內資金承接,無法承接的推進標準化改造后通過交銀理財發行理財產品對接;三是對違約債券、不良非標資產、部分未上市股權、另類投資等資產‘一事一議’專項處置?!敝苋f阜稱。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興業銀行近日也發布公告稱,出于專業分工考慮,部分存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可能由興業銀行變更為興銀理財。
疫情帶來線上急布局
2020年伊始,伴隨疫情蔓延及全球金融市場震蕩,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資產也面臨收益率倒掛、回撤幅度加大等多重挑戰,且資產端壓力逐步向負債端傳導。
“疫情下,債券市場收益率進一步下行;企業信用債違約潛在風險壓力上升;股市震蕩,部分有權益類資產配置的理財產品有回撤壓力”,4月12日,東莞證券研究員段福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面臨拓客及服務上的壓力,于是,部分理財子公司嘗試通過網絡直播等線上方式為客戶介紹投資理念,推廣理財產品信息。
據悉,疫情期間,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興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開通了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的線上自助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功能。
“銀行個人金融部、私人銀行部一直是為資管部、理財子公司輸送‘彈藥’的中堅力量”,4月12日,法詢金融資管研究部總經理周毅欽表示,因為春節后封閉式理財產品紛紛到期,線下營銷中斷的理財份額必須要轉移到線上予以彌補,否則可能引發產品流動性風險。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投資者線上購買理財產品的習慣。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