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盜刷、信用卡糾紛、暴力催債、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層出不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林鄭月娥稱香港應把握機遇做好“促成者”角色 金融互聯互通進入快車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朱麗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正與中國人民銀行、外管局等機構探討“理財通”相關計劃。“相關安排將參照股票通的做法,(采取)資金封閉式循環的管理辦法,即內地居民通過內地銀行在香港開戶,賬戶擁有人以人民幣直接或換成外幣進行投資海外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債券、紙黃金等,完成投資后只能換回人民幣現金,境內資金只在境內提取。”香港金融監管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大灣區大機遇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確立了清晰的目標,“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灣區各方面發展迎來大機遇,粵港澳合作新藍圖燦爛展開。(辛靈)
市場期待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出臺,有望為香港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珠三角九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大特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月18日,規劃綱要公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確立了清晰的目標,“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指出,規劃綱要層次很高、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的規劃性文件,香港要好好把握機遇,具體落實,做好促成者角色。
林鄭月娥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稱香港若不能好好把握機遇,會是“蘇州過后無艇搭。”她指出,規劃綱要的指導原則,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而大灣區涉及三個關稅區,因此要求粵港澳三地政府尋求措施,既要保持“一國兩制”,又可以發揮優勢。
據悉,香港特區政府、廣東省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將于2月21日在香港舉行聯合宣講會。除林鄭月娥之外,本次宣講會將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及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參加。
香港定位明確
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這四個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其中,香港將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8日指出,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第二,為香港居民提供更廣闊的生活和發展空間,表明特區政府會充分把握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把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規劃綱要指出,在銀行業務方面,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有望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并會研究在廣東自貿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稱,大灣區發展進一步落實,有利整合區內資源優勢,加強跨境合作及發展,大幅提升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18日表示:“規劃綱要勾劃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經濟新引擎的發展愿景。其覆蓋的廣東、香港及澳門在科技、金融及旅游等行業的互補優勢,是區內經濟合作的重要動力。”他指出,香港和珠三角地區是匯豐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期待參與推動大灣區內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協助客戶把握該地區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香港這個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已提前敲響了警鐘。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17日發表網志稱,預期 2018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將低于1.5%,創下自2016年首季以來最疲弱的季度表現。
陳茂波表示:“(2018年)第四季的商品出口幾乎‘零增長’,跟首三季平均6%的增幅相比更是明顯急挫。同時,消費情緒也受影響,第四季的零售銷貨量按年僅升2.1%,跟上半年逾12%的升幅相去甚遠。”
據香港政府網顯示,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8日指出,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加上享有“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在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角色;一方面支持區內經濟發展,提升大灣區在國家雙向發展中的角色和功能,而另一方面,便利香港優勢產業進入大灣區市場可拓闊其發展空間,貢獻大灣區的發展。
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建項目紛紛落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不斷提速。林鄭月娥在2018年10月10日發表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由她親自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并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落實有關工作。
理財通或設置投資額度
繼股票通、債券通之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為區內的金融互聯互通助一臂之力。規劃綱要的一大亮點,在于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1月27日,廣東省政協委員、先機環球投資香港負責人何聞達在廣東省政協第十二屆二次大會發言時指出,在大灣區內生活的跨境居民已經越來越多,居民對跨境理財服務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但粵港兩地的銀行戶口大部分情況下難以互通,受限于個人外匯管理辦法,港澳居民來內地實際投資的規模有限,跨境理財已經成為大灣區居民日常生活的一個主要痛點。
何聞達建議參考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賬戶做法,為符合一定條件、如具一定資產及投資需求的灣區個人提供特定雙向跨境人民幣賬戶,讓賬戶持有人自由調配境內外資金,按自己需要進行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資格由相關監管機構決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正與中國人民銀行、外管局等機構探討“理財通”相關計劃。“相關安排將參照股票通的做法,(采取)資金封閉式循環的管理辦法,即內地居民通過內地銀行在香港開戶,賬戶擁有人以人民幣直接或換成外幣進行投資海外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債券、紙黃金等,完成投資后只能換回人民幣現金,境內資金只在境內提取。”香港金融監管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上述人士指出,按照類似的安排,香港居民亦可以在內地銀行開設理財賬戶,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投資內地的金融產品,實現資金雙向流動,可以對個人投資者設定一定的資產要求,以及年度跨境理財額度,“隨著內地投資者對資產多元化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加,大灣區內試行理財通可以突破現有資本賬戶管制的問題。”
兩地居民跨境流動,除了日常消費、購物的支付外,亦經常需要基本銀行服務。上述人士透露,目前香港居民在內地銀行開戶仍有一定困難,“需要提交內地地址證明、稅單等各種文件,因此我們希望與內地監管機構溝通,促使未來可以適當放寬相應的開戶要求,希望在大灣區試行香港居民以香港住址到當地銀行開戶口,或者在香港遙距開立當地銀行戶口。”
事實上,香港金融業界對于拓展大灣區財富管理市場的呼聲高漲。去年9月,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與畢馬威中國共同編寫的白皮書建議實行新的跨境財富管理計劃,把大灣區劃為單一財富地區,并分三個階段逐步實行。首階段將允許香港的私人財富管理機構進行在岸招攬和營銷推廣(反之亦然)﹔第二階段將進一步放寬跨境資金流動,同時保持對其有充分的控制﹔第三階段,可把計劃進一步擴闊及深化至內地其他地區。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內地大批高凈值人群。據統計,廣東已連續第二年成為國內擁有最多千萬(元)資產高凈值家庭的地區,其中擁有千萬(元)可投資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就有13.7萬。
此外,2018年粵港澳三地保險保費收入據統計約1160億美元,相當于全國總額的四分之一。香港保險業界已經意識到,搭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春風,將為香港保險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規劃綱要中指出,推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機動車和醫療保險產品、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產品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以及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同時,規劃綱要亦表示支持依法合規及有序地推動大灣區內包括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保險機構在大灣區內指定地區設立經營機構等。
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18日表示:“香港保險產品在大灣區市場上有良好的競爭力,香港保險業如果能發揮其優勢,除了可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外,亦可為香港保險業持續繁榮開拓新領域和新動力,同時強化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根據現有的監管要求,香港保險中介不能在內地進行香港保險的銷售。境內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身意外險、疾病保險,屬于服務貿易類的交易,在外匯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許和支持的,而人壽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則尚未開放。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