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MI財經觀察
編者按
《IMI財經觀察》每周末帶您聆聽名家解讀中外金融的發展興替和制度演變,在史海鉤沉之中領略大金融的魅力! 本期奉上何平教授撰寫的“史話”系列,展現方圓乾坤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貨幣文化。
何平,原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國際十八世紀研究會會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理論、中日金融發展比較、比較金融制度,著有《清代賦稅政策研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研究》。
以下是文章原文:
漫步在上海外灘,可以看到一座帶穹頂的教堂式大樓,門口兩只獅子雕像,威嚴地守衛著。這就是1923年建成開業的上海匯豐銀行大樓。這幢當時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之間最華貴的建筑,不禁讓人們追憶匯豐銀行在近代中國擴張的歷史。
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各國通過各種方式侵入中國。其中,在中國開設銀行成為它們在中國實現侵略利益的重要手段。從1845年第一家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機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100多年里,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設的數十家銀行中,勢力最大的是英國的匯豐銀行。
1864年8月6日,匯豐銀行在香港創立,1865年3月3日正式營業。同年4月3日在上海外灘南京路轉角開設分行。與以前在華設立分支機構的外國銀行不同,匯豐銀行把總行設在香港,一開始便以中國為基地和主要掠奪對象。
匯豐銀行的發起人,都來自于當時在對華貿易中占據統治地位的英國洋行或英裔印度洋行,還有挪威、德國和美國洋行。匯豐銀行的首倡者蘇石蘭(Thomas Sutherland)與英國航海業巨頭大英輪船公司分不開。19世紀40年代就侵入中國海面,在中國領海橫行了100多年的英國遠洋輪船公司,是所有懸掛英國旗幟的大輪船公司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個”。1852年,蘇石蘭來到中國之時,還只是這家輪船公司的一名大班,而20年后他便是公司總部的經理,后來又擔任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還兼任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董事。在發起匯豐銀行時,他已經在遠東歷練多年,個人地位已經由一個普通的大班上升為大英輪船公司在香港的代理人。在匯豐成立之前兩年,他就和另外一些在香港經商的英國大資本家,組建了后來獨霸華南造船工業的香港船塢公司。匯豐銀行在成立過程中以及成立之后,都是憑借他這個公認的香港有勢力的人物的力量,獲得香港殖民地政府的支持。匯豐銀行董事會首任主席,主要發起人孔萊(Francis Chomley)是寶順洋行(Messrs. Dent & Co.)的代表,而這家洋行是繼怡和洋行之后在中國開辦的第二個私人的英國行號。其他發起人均是來自包括沙遜洋行在內的在遠東多年且富有經濟侵略經驗的有實力者。在銀行發行的2萬股原始股票中,1.8萬股分配給當年在香港、上海和中國其他地區從事貿易的洋行,其余的2000股則被分配給孟買和加爾各答的商行。
為什么要設立這家銀行?在其發起書中說得很清楚?!澳壳霸谥袊腫外國]銀行,只是總部在英國或印度的分支機構,它們的目的,局限于本國和中國之間的匯兌活動,很難滿足本地貿易的需要。而這種貿易和過去幾年相比,已經變得如此地廣泛和復雜?!?/p>
匯豐銀行的成立,對當時的經濟金融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為適應貿易擴大的需要,西方侵略者在華的活動,已經滲透到與流通領域相關的各個方面,從貿易匯兌、航運保險、碼頭堆棧到鐵路修建和船舶建造,無不配合貿易的發展。匯豐銀行被認為代表香港整個商業界的利益,旗昌輪船公司被稱為“萬國輪船公司”,均是貿易發展潮流激蕩的表現。匯豐銀行成立還令金融業務專業化,提高了效率。匯豐銀行建立之前,中國對外貿易的匯兌和金融周轉結算業務,幾乎全部掌握在洋行手中。來自英國本土的殖民地銀行,那時的營業額往往趕不上某些大洋行的一個外匯買賣柜臺的生意。匯豐銀行建立之后,原來分散在各家洋行手中的金融業務,逐漸集中到專業銀行。這種集中對中國來說也表明經濟掠奪的集中,匯豐銀行在近代中國的全部活動,以中國為主要基地,中國的經濟權益就是它的追逐目標。
匯豐銀行在舊中國的發展過程,反映了英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擴張的過程。首先,匯豐銀行通過借款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從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債26筆,總額4136萬兩,匯豐銀行一家貸了17筆,金額2897萬兩,占70.04%,成為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急先鋒。1894年后,西方列強把借款優先權的爭奪作為瓜分中國的主要手段,而匯豐銀行在承貸的外國銀行中獨占鰲頭,并在每一筆對華貸款中,附加苛刻的條件,如“英德續借款”合同中規定,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在借款償清前一直由英國人擔任,故此職直至1943年才由美國人李度繼任。政治借款以關稅作為擔保品,故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以清理債務、保障債權為借口,奪取了關稅支配權,中國關稅歸匯豐、德華、華俄道勝三家銀行存儲保管,但匯總和收支撥解的總樞紐為匯豐銀行的上海分行。1913年的“善后大借款”以中國全部鹽稅收入為擔保,所有鹽稅收入都必須解入匯豐等五家外國銀行存儲。至此,占巨大比重的兩大中央稅收的存管權都被匯豐等銀行所攫取,匯豐銀行無異于掌握了中國國庫,成了事實上的中央銀行。清政府想動用關稅、鹽稅抵債后的多余款項,也須取得帝國主義的同意,因此匯豐銀行成了當時中國財政金融的主宰。其次,通過壟斷國際匯兌,匯豐銀行控制了中國的對外貿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匯豐買賣外匯的總值常占上海外匯市場成交量的60%~70%,同時它還操縱外匯市價。以中國歷年償還主要外債的估算為例,它不以正常應有的匯率而每兩故意掛縮0.46875便士,僅此微小差別,至1937年止,其盤剝收益就約1500萬港元。最后,匯豐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行紙幣,資助外商企業,打擊中國民族工業。除關稅、鹽稅外,統治階級把貪污、搜刮所得巨款存入匯豐等銀行,使其存款飛速增長。1865年匯豐銀行存款為338萬港元,1932年即達93163萬港元,相當于中國當時146家本國銀行全部存款總和的42.6%。同時匯豐也以發行鈔票的方式掠取中國財富。1894年發行額為997萬港元,1937年就超過2億港元,1949年4月港幣發行額達到最高峰,總額為88095萬港元。三家授權發行銀行中,匯豐銀行發行占比92.4%,其中流入中國境內有6億港元,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由于這些活動,匯豐銀行獲得了高額壟斷利潤,1865~1949年就達53728萬港元。
從匯豐銀行的發展過程來看,19世紀90年代前,外國銀行在中國的勢力以英國銀行處于獨霸地位,而匯豐銀行又居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優勢相對有所削弱。戰爭結束后,匯豐銀行的業務又有新發展,1921年它在上海外灘興建高七層、占地十四畝“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的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建筑”,顯示了金額寡頭統治力量的膨脹。1935年,在英國直接策動下,蔣介石政權實行了法幣改革。中國法幣以1元兌1先令2便士半與英鎊相釘住,中國貨幣被拉入英鎊集團,匯豐銀行將庫存白銀作價移交給國民黨中央銀行,外匯匯率形式上也由中央銀行掛牌。后由于中國革命力量的迅速發展,匯豐銀行只好加強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業務。1949年以后,它便成了港英地區的中央銀行,獨占港幣的發行權。1980年10月匯豐銀行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開啟了匯豐銀行在我國改革開放新形勢下作為外資銀行活動的時代。80年代后期,由于中國收回香港主權日益臨近,匯豐銀行1992年將注冊地也遷回英倫本土。
編輯 羅夢宇
來源 《中國金融》
審校 田雯
監制 朱霜霜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