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知識資本在崛起 2030年有2.5億人受過高等教育

劉俏:知識資本在崛起 2030年有2.5億人受過高等教育
2018年04月09日 20:28 新浪原創

牛市來了?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

  新浪財經訊 4月9日,由新浪財經、正和島聯合主辦的2018博鰲新浪財經之夜·正和島夜話在海南舉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出席并演講。

  雖然現在談到人口紅利減弱,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等問題,但劉俏指出,也有另一個力量早崛起——中國知識資本。到2030年,將有4億到4.3億90后,將近4.3億年齡在40歲以下收入相對比較高的消費群體在中國崛起,而其中2億人是受過高等教育。換句話講,2030年中國整個勞動力市場里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將達到2.5億。

  2.5億人的活力一旦激發出來,他們的創新精神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轉變?劉俏表示,這里面可以想象的空間非常非常多。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俏:謝謝大家!我給大家講一個關于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機遇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是在決策層、企業界、媒體討論比較多的一個話題。這里面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過去四十年我們確實看到中國經濟取得驚人的奇跡,不敢說空前或者絕后,但是在人類歷史上,從脫貧也好,從總量的增加也好,我想可能我們看到了一個經濟的強國崛起,對背后的企業家意味著很多。

中國經濟奇跡中國經濟奇跡

  總結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發展,有一件事情,滿清時期開始工業化的進程沒有完成,中華民國其實也沒有完成,中國建國之后的前30年計劃經濟其實也沒有完成,但是在改革開放40年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完成了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這個數字反映在很多方面,反映在我們的生產率、人均GDP,反映在中國基礎設施崛起方面。

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完成反映在全要素生產率(TFP)上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完成反映在全要素生產率(TFP)上

  還有一個維度是企業,我們看數字可以看很多,比如全球500強企業,2017年中國上榜企業,加上臺灣已經達到115家,美國是132家。按這個速度,我估測可能就三到四年時間,中國完全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擁有500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

  有一個背景,我們進榜的企業基本上過去40年是靠中國的投資拉動,對生產力要素需求非常強勁的,我們很多企業都是提供生產力要素的企業。這是A股市場去年年底十大市值公司,其實騰訊、阿里巴巴因為在海外上市,沒有放在排行榜里,但是A股市場里,十大上市公司,除了貴州茅臺,我跟他的董事長開玩笑,貴州茅臺在中國也是一個生產要素企業,因為它提供了生產要素。企業的分布情況其實跟我們講到的過去40年的經濟發展的增長模式是密切相關的,我們需要投資,我們需要生產要素,我們需要資金,我們需要原材料,需要能源。

中美兩國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對比(2017年12月30日收盤價數據)中美兩國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對比(2017年12月30日收盤價數據)

  但是這個趨勢在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高歌猛進的時代結束了。中國上市公司,A股市場上市公司基本上平均的投資資本收益率不到4%,換句話說我們1塊錢作為運營資本投進去之后,一年的稅后利潤基本上就4分錢,跟美國的10%相比,可能要低很多,因為美國同期1870年到1970年完成工業化進程100年,我們做了一個比較仔細的比較,發現大概同樣的指標投資資本收益率是11.6%,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這帶來一個后果,意味著我們未來再靠這種高歌猛進,靠投資拉動,靠這種高舉高打銀行信貸來驅動的增長可能就難以維系了,這是高質量發展階段很重要的一個大的背景。

  高質量發展對我們企業意味著什么?看一個簡單的圖示,我們講驅動經濟增長,從一個比較宏觀的形態上講兩個維度、兩個指標,一個是投資率,一個是投資資本收益率。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關鍵在于ROIC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關鍵在于ROIC

  未來可能中國最能依賴、最可靠的一個驅動因素,可能就是投資資本收益率,換句話講是我們企業的資本的使用效率。而這背后就意味著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新的企業家群體的一個全面的崛起。我想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時間,如果我再去描繪中國A股市場最大的十個上市公司的時候,也可能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行業分布,甚至所有形態的分布。

  我簡單給大家描述一下我們大概有什么樣的機會,對企業家而言有什么樣的機遇。我做了一個簡單關于未來的猜測,本身也意味著我對未來是必須樂觀的。

  首先看總量數字,我做了一個比較保守的估測,如果GDP每年保持5.5%相對比較保守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我們甚至不用到2035年,實際GDP將近達到157萬億,名義GDP甚至可以高達260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字跟去年的82.7萬億的GDP相比,其實還有一倍以上的空間,這在中國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的機會。

  對行業意味著什么?舉兩個行業說這個例子,第一是金融行業,因為在座的可能很多是跟金融相關。金融行業我做了一個簡單測算,現在整個金融資產大概占到GDP的比例可能是不到4倍,美國大概5到6倍之間的數字。假如到2030年,金融對GDP的比例達到4倍,意味著到2030年整個中國經濟體系里邊,金融資產的規模將達到600萬億?,F在其實260萬億的樣子,我們未來還有一倍以上的空間。當然像建設銀行、工行基本上是巨無霸、宇宙級的金融機構,工行可能今年的資產規模也就23、24萬億的樣子,而我們討論的是600萬億的資產規模。在座的各位可能從事金融行業的創新者而言,可能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另外一個例子,大家經常講中國人口紅利的問題。在進入老齡化時代之后,未富先老等等。但我們看到另外一個崛起的力量,中國人力資本或者知識資本在過去四十年的積累。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現在講90年以后出生的人,到2030年,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大概還有4億到4.3億,相當于一個歐盟的人口總量,比美國3億多人口要多很多。到2030年還有將近4.3億年齡在40歲以下收入相對比較高的消費群體在中國崛起。而其中2億人是受過高等教育。換句話講2030年中國整個勞動力市場里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將達到2.5億。

  大家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2.5億人的活力一旦激發出來,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思想一旦激發出來之后,他們組合起來會帶來一種什么樣的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一種驅動?這里面可以想象的空間是非常非常多的。

  結合在一起之后,其實我感覺我對未來,對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機會、中國企業的機遇是非常非常樂觀的。

  時間關系,簡單地講一點,這也不是我自己的見解,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對于企業家或者企業而言,可能更多思考的是怎么去為這個群體、或者是這個時代去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我會講一句話“make for China為中國制造”。

  全世界可能至少在未來的20年—30年,在中國會崛起一個具有相當大消費實力的群體,他們的偏好、他們的需求、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跟向往,這個差距怎么去彌補?可能是在座企業家在未來十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需要去破題的這樣一些領域。

  時代變遷,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時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時代,我想在在座各位企業家的努力下,也可能我們會說不負時代、不負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這么悠久的文明所給予我們的時代機遇。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新浪財經 博鰲 北大光華 劉俏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農商行 002958 3.96
  • 03-06 金時科技 002951 --
  • 03-05 上海瀚訊 300762 --
  • 02-27 奧美醫療 002950 11.0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