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密碼
以深刻滿足人性需求為驅動,以最大限度提升人的主觀能動性為目標。 文/天士力控股集團品牌規劃總監 關鍵 當前,企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一方面,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潮流下,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方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持續構建產品市場競爭力、延長品牌生命周期,需要企業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力,實現創新驅動; 另一方面,層級繁復、決策遲滯、人浮于事等“大企業病”已成為企業發展瓶頸,而新生代員工更加注重個性彰顯、個人價值發揮及利益獲得,追求人企平等互利。這對企業文化建設、管理水平提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如火如荼,企業要與時俱進,還需借助這些技術重構內外部關系,培育核心競爭力。 重重挑戰之下,企業轉型升級要以更深刻滿足人性需求為驅動,以最大限度提升人的主觀能動性為目標,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變革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同時內煉文化外塑品牌并用好信息與數據,綜合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 管理回歸以人為本 管理要圍繞“人”而非“事”展開。不能因“事”而廢人,更不能因“管”而廢人。 需要強調的是,管理是手段,目的是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為企業創造出最大價值。 所以,企業要回歸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推動員工從以往單純的服從力和執行力向創造力轉變。 正確處理好“管”與“理”的關系也非常重要。許多企業在管理中“重管輕理”。其實,“理”是“管”的前提,沒有“理”好的企業也就不會在真正意義上“管”好。 “理”,即梳理員工責、權、利之間的關系以及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有權無責、有責無權或有責無利等情況,都會極大遏制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并對工作效率和成果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有些企業過分強調員工對企業的服從與忠誠,甚至崇尚愚忠文化,提倡盲目崇拜和感恩。但忠誠不是無源之水,它緣于企業員工共同成長,共創價值,共享利益,直至將個人命運與企業命運緊密結合。 變革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企業需從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入手,賦予變革內在驅動和落地保障,最終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例如,不論股份制還是合伙制,都是在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方面的改進,也是對責任權利之間關系的不斷優化。 與股份制相比,合伙制變資本雇傭人才為資本與人才“共享共創共擔”,共同推動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這使得人資關系更加緊密,人才開發更加充分,內部管理更有效率。 在知識經濟和互聯網時代,過去自上而下的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無法吸引、激勵并留住人才,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未來,上下級結成伙伴關系將成為趨勢。 因此,企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組織體制變革,從而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與利用,并準確及時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從而保障企業有序、高效、可持續發展。 重塑企業文化及品牌 完成了組織體制和分配機制的頂層設計之后,企業文化的重塑至關重要。 對于企業而言,只有通過內部文化熏陶,將價值觀轉化成為員工共同認同和遵循的精神審美和行為準則,直至形成共同的集體人格,才能最終實現從價值觀到行為的知行合一。 文化是優化企業內部關系的載體,而品牌則是強化外部關系的紐帶。圍繞企業核心價值,通過廣泛而深入的認知轉化最終實現高附加值、可持續的市場轉化是品牌的作用與意義。 更重要的是,品牌可以增強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對產業鏈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能力。 正如微笑曲線理論所闡述的,全球產業鏈一般由實力雄厚的跨國品牌主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缺少核心技術,主要負責制造加工環節。但無論加工貿易還是貼牌生產,制造加工環節付出的只是土地、廠房、設備、水、電及勞動等成本,具有可替代性,企業為爭取訂單,常常壓低價格。 因此,單純擴大企業規模和資產重組,都無法改變既定社會分工網絡和產業鏈地位,也就無法實現高附加值、可持續的效益增長。以品牌為支撐,搶占產業鏈的制高點才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贏得競爭的必由之路。 用好信息和數據 “以用戶為中心”要轉化為實際的經營行為與能力,需要兩大工具——信息和數據。 可以預見,未來,顧客將愿意向企業提供個人數據,并期望獲得更高質量的體驗作為回報。由此,數據成為企業管理與營銷的重要工具。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企業應該通過采集、分析客戶數據,制定新的產品和服務理念清單。 首先,對內建立全流程的用戶資源轉化機制,搭建大數據營銷資源管理平臺。基于前臺、中臺、后臺的建設,對用戶資源進行統一采集和識別,從用戶提出新品期望、提出產品需求開始,到市場調研、產品研發、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社群建設、產品購買、反饋征集、改進方案等環節,讓更多用戶參與其中。 其次,在對用戶進行精準識別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廣覆蓋、深服務、多層次、零距離的大數據營銷系統解決方案。 為此,企業要為員工配備能夠隨時獲取、分析關鍵信息并簡化溝通的AI工具,讓員工能隨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同時,利用網絡技術與人工智能,更好地跟蹤和應對顧客行為和購買習慣;利用算法來了解顧客喜好,從被動轉向主動服務;根據在線瀏覽行為、購買歷史、位置等細節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建議,改善銷售和體驗。 依靠數據驅動產品研發與銷售,企業一方面能夠迅速預見并將新產品投入市場,及時滿足客戶需求,形成與客戶雙向、親密、持續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優化工廠、倉庫、商店和其他供應鏈要素之間的快速、靈敏反應。 最終,企業將構建開放、去中心化、多元參與的數字生態圈,成為從外向內展開合作的資源型組織,實現全生態共享增值。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