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記者莫非)黃河,源起青海,在山東墾利與渤海相會,流經齊魯9市,奔流不息。
海岸線綿長、海域面積廣闊等資源優勢,為山東發展海洋經濟、拓展發展新空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山東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不斷激發技術創新活力,全面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主辦的中央媒體青年編輯記者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走進齊魯大地,從一束光、一股風中捕捉能源轉型的綠色推動力。
風從海上來
向著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出發,車窗外的碧藍大海中,一座座潔白的“大風車”逐著海風勻速旋轉,為齊魯大地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只見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車間里一片忙碌。大型數控機床轟鳴運轉,工人忙著檢測風力發電機零部件。
“我們主要生產主軸、輪轂、底座、連體軸承座等5-30兆瓦高端風電核心部件。”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綜合部負責人劉鳳偉介紹說,其客戶主要為西門子、美國GE、金風科技、維斯塔斯、遠景能源、上海電氣、中國海裝等全球頂尖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主導產品風電主軸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5%以上,位列全球第一。
在車間一隅,一個碩大的風機輪轂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18兆瓦風機的輪轂”,劉鳳偉介紹說,“它的風輪直徑達260米,組裝起來有50層樓那么高。”
近年來,隨著智能化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金雷以大型化先進設備實現高效率高精度制造,運用數控加工、機器人噴涂、ERP管控、西門子操作系統等數字化生產工藝和精細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工藝精度和產品質量,全面提升了海上風電核心部件研發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廣利港區通用碼頭上,幾個偌大的紅色門機和履帶吊高聳矗立,與不遠處堆場上一排排巨型白色風電機組葉片、塔筒等交相輝映。
東營市廣利臨港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生偉告訴記者,隨著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的全面起勢,為滿足風電大型裝備出海組裝需求,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區屬國有投資平臺—東營廣利港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了廣利港區通用碼頭二期工程建設。
“項目計劃總投資7億元,建成后年設計吞吐量為65萬噸,風電機組150套,配備大件專用起重機,為海上風電裝備裝船下水服務,滿足渤中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需要。”李生偉說。
光自海中生
從空中俯瞰,一個由藍色光伏板鋪就的“箭頭”鑲嵌在大海之中,不一樣的藍,交織出別樣的景觀。
這是國家能源集團國華HG14海上光伏100萬千瓦項目,是2024年度山東省重大項目和儲能示范項目,也是國內首個開始實施的兆瓦級海上光伏項目。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各國紛紛尋求低碳、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積極布局清潔能源,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區域的國華HG14項目應運而生,利用海域空間資源,開發海上光伏發電,是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
該項目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光伏產業“由陸入海”的戰略轉型邁出了堅實步伐,對于推動區域能源結構優化、集約節約利用淺海灘涂資源以及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項目計劃于2024年12月全部建設完成并網發電。”該項目經理張澤成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預期年發電量17.8億千瓦時,能節約標煤59.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4.1萬噸。”
張澤成介紹,該項目在海域內進行建設,充分考慮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施工措施——“漁光一體”開發方式,在已確權養殖用海范圍上方建設光伏發電單元,既保障了漁業養殖功能,又實現了清潔能源的發電利用。同時,項目還強化了海洋生態環境的監測評估,通過持續抽檢和預警,確保項目運行不對海洋生態穩定、平衡產生擾動和影響。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利臨港招商部長姜志偉告訴記者,近年來,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發揮資源稟賦優勢,順應國家發展趨勢,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
“經開區利用均勻穩定的風力條件建設1處風力發電項目,依托大時長、強光照的太陽能資源優勢建設了5處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同時配建光伏電站配套儲能電站2處。”
姜志偉說,隨著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建成投產,大功率風機、高強度主軸、齒輪箱、減速器、葉片、線纜等重要裝備均已實現自產和外銷,為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奠定了堅實有力的產業基礎。
氫在港中聚
走進山東港口青島港,海天一色之間,隨處可見大船頻靠、車流不息、奮進忙碌的生動圖景。
這是世界第五大港口,也是中國第二大外貿港口。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青島港始終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港口樞紐作用,以自身綠色發展助力上下游產業鏈低碳轉型。
2024年8月,山東港口青島港岸電接電量完成118萬千瓦時,同比提升262%,月度接電量首次突破100萬千瓦時大關。
一直以來,青島港在岸電推廣應用方面積極探索多種方式,讓集裝箱船舶高壓岸電用上“黑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碼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自主研發高壓岸電自行機器人,推進岸電設備熱備狀態不停機連續供電。
“8月7日,我們圓滿完成‘中遠海運阿根廷’輪、‘中谷珠海’輪、‘勇春’輪三艘集裝箱船舶岸電接電任務,接電量80834千瓦時,創晝夜高壓岸電接電量最高紀錄。8月份,自動化碼頭岸電接電量47萬千瓦時,占全港岸電接電總量40%,創歷史最高。”上述負責人說。
一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強省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2021年,山東省組織召開“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專題工作會議,對“氫進萬家”工程進行部署,著力為全國氫能發展提供產業樣板、探索發展路徑。
擴大氫能應用、加快能源替代是大勢所趨,建設氫能港口、打造綠色港航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組建五年來,山東港口積極踐行綠色低碳使命,推動港口能源變革,創新打造了全國首個港口低碳清潔能源供給體系等4項“氫能港口”成果,為全球港航業綠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在具體舉措上,山東港口依托青島港構建港口氫氣供應體系、高效加氫體系、用氫安全管控體系“三大體系”,打造港口氫能全產業鏈一體化應用示范、多場景應用示范、多元化應用示范“三個示范”,建設氫能產學研創新發展平臺、氫能貿易樞紐平臺、氫能港口公共服務平臺“三大平臺”。
走進山東,讀懂山東。我們看到,山東正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實現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式發展。未來的山東,能源結構將更“綠”、供應韌性更“強”、產業體系更“新”,“風、光、火、核、儲、氫”等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正在逐步構建形成。
責任編輯:王萍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