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人民幣上演“大反攻”。近一周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連續回升近千點,升幅均超過1%。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此番人民幣匯率的“大反攻”意味著探明了階段性的底部,也預示著重回升值通道的開始。
而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最新的發文中也指出,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提高了利率調控的自主性。未來我國潛在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應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潛在增速和物價基本穩定的要求相匹配。
強勢回升,近7日連漲近千點
7月13日,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3年7月1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1527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7.1765元,單日調升238基點。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五個交易日升值,累計升值幅度超過500基點。
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樣連續回升,圍繞7.17波動。7月12日晚間,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收復7.17關口,其中,離岸人民幣匯率日內大漲近400點。自上周四起,人民幣對美元連續走高,截至7月13日21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957個基點。
其中,7月13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開盤價為7.168,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開盤價為7.1645。截至當日21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最高升至7.1568,離岸人民幣方面,雖有小幅跌落,日內也有最高41基點的上漲。
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看來,人民幣匯率已經探明了階段性的底部。“沒有只漲不跌或者只跌不漲的貨幣”,管濤表示,從7月初到7月12日,人民幣匯率創過去8個月以來的新低,但是看到銀行間市場即期詢價的日均成交量比上個月還下降了10%,這意味著人民幣創新低的過程中,外匯市場的交投更加趨于謹慎。此外,陸股通經歷了連續4天的凈賣出以后,最近又出現了連續的3天凈買入,也意味著資本市場的情緒開始回暖。
美元走弱,人民幣貶值壓力趨緩
“近期人民幣匯率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或來自外部,美元指數因美國6月的就業和通脹數據回落而走弱,人民幣面臨的被動貶值壓力趨緩。”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解釋道。美國勞工部7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物價漲幅整體回落,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降至2021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國CPI同比和環比分別上漲3%和0.2%,而5月同比和環比漲幅分別為4%和0.1%。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6月核心CPI同比上漲4.8%,環比上漲0.2%。這樣的數據即意味著美國的CPI漲幅已經跌至2021年3月以來的新低,而更為“頑固”的核心CPI也是自2021年10月后的新低。
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當日大幅下跌。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當天下跌1.19%,在匯市尾市收于100.522。最新消息顯示,由于通脹持續降溫,美聯儲加息周期有望接近尾聲。
“人民幣貶值壓力最大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美元強勢已至‘強弩之末’。”一名研究人員直言。美國CPI時隔兩年重回“3字頭”,通脹回落為加息預期降溫。在多方看來,這是人民幣此輪貶值告一段落、匯率迎來拐點的原因。
管濤也提到,近期人民幣匯率連續反彈的主要原因,從國內來看,二季度經濟復蘇放緩的利空基本出盡,但是市場對于經濟企穩和經濟刺激的預期加強。從國際上看,境外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美元走弱,從月初到7月13日,美元指數從103以上跌至100附近,也促進了人民幣匯率的反彈。
另一方面,央行綜合施策穩定匯率、宏觀數據的改善也對匯率的反彈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易綱近期在《經濟研究》發表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有效性與經濟金融穩定》一文。文中就指出,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提高了利率調控的自主性,促進了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基本面穩定又對匯率穩定形成支撐,外匯市場運行更有韌性,利率和匯率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觸底反彈,人民幣匯率逐步企穩
對于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多名分析人士都表達了相對樂觀的態度。
管濤表示,由于前期人民幣匯率的回撤對于各種利空有比較充分的定價,后期不排除有一些邊際上的利好,對市場信心都會有很大的提振作用。隨著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匯率有可能“觸底反彈”。
明明則指出,7月13日,海關總署披露的6月貿易順差規模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匯率并未對出口數據披露有明顯反應,或顯示出人民幣匯率后續的走勢或更多取決于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改善,而基本面的改善或需依賴于內需修復。短期來看,經濟復蘇斜率放緩階段,基本面對人民幣的支撐尚不明顯。中長期視角下,穩增長政策“組合拳”陸續落地生效,若市場對于未來經濟預期轉暖,或帶來直接投資賬戶和證券投資賬戶修復,人民幣匯率有望逐步企穩甚至重回升值通道。
對于匯率政策的問題,易綱在《經濟研究》中的刊文也給出了答案。文中提出,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這是保持經濟金融穩定運行并從宏觀層面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兩類政策不是并列關系,利率是貨幣政策的核心和綱,匯率在利率政策影響下由市場形成。貨幣政策調控首先要將國內目標放在首位,并為實現國內目標選擇利率等最優政策;其次需創造良好環境,使匯率由市場決定。
“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來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大幅變化的環境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沒有簡單跟隨,而是堅持‘以我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顯上升。在調控中充分考慮時滯等復雜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調節的同時,注重跨周期調節和跨區域平衡,在收緊和放松兩個方向都相對審慎、留有余地,貨幣政策始終運行在正常區間,實際利率與潛在經濟增速大體匹配。”易綱說道。
易綱在論文中指出,下一步,為持續提升貨幣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實現經濟金融長期穩定,應著力保持總量適度,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潛在增速和物價基本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此外,還要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同時注意加強政策協同,持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實習記者 董晗萱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