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2月25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2月19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通過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人民幣問題還未遠去,美國又開始尋找新的借口發難中國。北京時間10月27日,白宮表示總統奧巴馬可能在二十國集團首腦峰會(G20)上提出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問題。
德國的借口是,稀土是生產電動汽車鋰電池的重要材料,沒有稀土,電動車就無法運轉,試圖將不履行節能減排的“罪名”強加給中國。然而,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德國,他們都喜歡避重就輕,絲毫不提稀土開采對中國農林、水資源和人身健康帶來的污染危害,只是強給稀土戴上“自由貿易”的帽子。彭博社報道說,美國和日本會拿稀土貿易問題在G20上刁難中國,預計一些發達的歐洲國家也會相繼跟風。
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斯10月26日稱,美國將在11月的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上提出稀土議題。
[全文]
歐盟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歐盟還沒有計劃與各方采取正式合作,“這很難說,顯然我們有同樣的擔憂”。提及各方合作,該消息人士舉出歐盟與美國向WTO控告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的行動。2009年6月,歐盟與美國聯合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指稱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但其中并不包括稀土。目前該案仍在WTO專家組調查和仲裁階段。
Carsten Dannohl接受記者采訪時并沒有排除歐盟在稀土問題上訴諸WTO的可能性,他表示:“若歐盟委員會確實在進行上告WTO的調查,我也不會感到驚訝……我希望雙方可以在雙邊基礎上解決問題。”上述消息人士則透露,上述WTO原材料案件的進程將會幫助歐盟決定如何進一步應對在稀土問題上的爭端。[全文]
“首相菅直人將會從10月28日起訪問河內,會見越南總理阮晉勇。其間將會談到稀土合作問題”,這是產經新聞10月22日的新聞,而標題則是更富炒作性的《稀土:越南共同開發,擺脫中國依存》。日越兩國的稀土合作,放在目前從東亞到南海的一系列地緣政治局勢下看,格外引人注目。
10月19日,菅直人在官邸接見記者,探討日本的稀土儲備問題。面對日本媒體報道的“中國將會在明年減少3成的稀土出口”這一話題,菅直人表示:“除了要考慮減少使用稀土以及再利用技術的開發外,目前必須思考建立稀土儲備的問題,我想政府會穩健沉著地應對這個問題。”
除了之前提到和越南的合作,美國重開加州稀土礦的政策使得日本得到鼓勵;日本住友商社在哈薩克斯坦開發的稀土礦將于2011年投入生產;開發蒙古的稀土礦也被提上日程。[全文]
美國:1982年,美國“戰略礦物原料特別工作組”以總統的名義,向國會提交一份長達33頁的報告指出,必須采取行動,加強儲備,開拓全球資源。美國的稀土儲量居全球第二位,但從1999年就已停止開采本國資源。
日本:從1983年起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儲備制度同樣采取官民合作。國家儲備量的目標是42天的國內基本消費量;民間儲備量的目標是18天的國內基本消費量。
韓國:2008年7月,韓國知識經濟部決定增加稀有金屬儲備,將采取官方和民間企業合作的方式,不斷提高稀有金屬儲備規模,到2012年將稀有金屬儲備種類增加到22種,增加到滿足國內60日使用量。
稀土被譽為“工業味精”,因具有豐富的光、電、磁、超導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尖端科技和軍工領域,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高新技術戰略物資。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資源,占世界可采資源的一半以上。長期以來,“賤賣”始終伴隨著我國稀土產品的出口,珍貴的稀土幾乎成了“土”。
有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稀土年出口量比1990年增加了九倍,價格卻下降了55%以上。由于我國稀土產品出口價格低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部分擁有稀土礦的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的稀土礦,轉而從我國進口。目前國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產品從我國進口。
在稀土儲量占國內稀土資源儲量80%以上的白云鄂博,處境更是堪憂。進入百靈廟鎮,便會看見“白云鄂博污染最為嚴重的地方”,在那里,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石礦廠、稀土廠熱火朝天地大干快上進行生產。
[全文]
日本為防止大量從中國采購稀有金屬等引起中國警覺,“就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乃至東南亞設廠,從中國轉口,甚至大量收購廣西、云南一帶走私的稀有金屬原料或半成品。也有一些日本企業以談判投資礦山為誘餌,大量從礦山企業購買稀有金屬原料。
近兩年,日本從我國采購的渠道和策略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大量、公開、集中采購轉為多批、少量、分散采購。還有一些通過中國香港、泰國等地進行轉港貿易進口。其目的一是轉移視線,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購時間差,扭曲正常的供求關系,打壓和操縱市場價格。如此巧妙的隱形稀土供應鏈,折射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狼式對手:懂社會分工,懂抱團協作。[全文]
到2002年初,我國稀土企業已經達170多家,分布在10多個省市,其中內蒙古就達60家,但年處理能力在2000噸至5000噸的只有10家,其中年處理能力大于5000噸的只有3家。這些企業普遍規模小,競爭力差。目前國際市場稀土需求量為10萬噸/年,而僅我國稀土產能達20萬噸/年。每年剩余10萬噸,怎不賤賣,日美等國家乘機大量廉價收購中國稀土。
而中國眾多的稀土生產企業,80%的為私營企業。既沒有彼此股權等合作協同,又沒有行業組織促成抱團。各個稀土企業都獨立對外出口,這使得外資企業能分兵突破,誰開的價位底就給買誰的。明顯的羊群式企業。
珍貴的稀土資源,卻任人賤價宰割,本質上因為我們羊式奶媽,是我們落后的產業化意識,唯利是圖的小產業思想在賤賣我們的珍貴資源。[全文]
8月15日,有媒體報道,由工信部制訂的《〈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修訂稿》已經完成,其中有“稀土出口將會威脅中國稀土產業安全”的表述。《修訂稿》為稀土出口劃出了紅線:未來6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總量,將控制在3.5萬噸/年以內。初級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而且還將進一步進行細分管理,嚴禁出口鏑、鋱、銩、镥、釔等金屬。 [全文]
《政策討論稿》進一步強化了對外商投資我國稀土資源和稀土產品出口的控制。堅持禁止外商進入礦山,進行勘探和采礦,即使合資或者合作也不行。在稀土冶煉分離上,只允許外資采取合資或者合作的形式介入,不允許獨資。但鼓勵外資投資建設深加工企業,深加工是指稀土合金的下游產品,即與稀土產品本身性能不同的產品,包括催化劑、永磁材料、貯氫材料、電池材料、發光粉等。[全文]
通過兼并、聯合和重組等方式,逐漸構建以若干大型企業集團為主導的稀土產業格局,提高產業集中度、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在組建稀土企業集團的同時,將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進一步壯大融資的難題。到2015年,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數量將由目前近100家減少到20家左右,一大批稀土分離企業將淘汰出局。[全文]
稀土產業政策將出爐
發展布局:
按照規劃,我國稀土礦分為南、北、西三大區,輕稀土將重點發展內蒙古和四川,有條件地發展山東;重稀土則重點發展江西、廣東和福建。在開采上,將嚴格執行指令性計劃,2009年~2015年,每年稀土精礦總體規模為13萬~15萬噸,冶煉分離企業產量為12萬~15萬噸。
出口管理:
未來6年,出口配額總量每年將控制在3.5萬噸以內,并且將對出口進一步實施細分管理,部分品種將被嚴禁出口。在產業重組方面,2009 年~2015年,國家將不再批準新稀土礦采礦權,對于已有稀土企業,將著重從技術裝備水平、環境保護、管理水平三方面入手實行淘汰,并鼓勵稀土產業進行聯合重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