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并不是土,而是儲量較少的一類金屬的統稱。稀土元素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
原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原上海市稀土學會副理事長劉湘林告訴記者,稀土素有“工業味精”之稱,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所以把它們按照一定的配方添加到鋼鐵、陶瓷或玻璃中,這些材料的性質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稀土在各種高技術工業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比如釹可以加工成磁性材料,制作驅動馬達、核磁共振儀原件、渦輪發電機磁鐵,鈰被用作優質拋光材料,用于玻殼拋光,銪作為發光材料主要用于顯示屏涂層,而鑭則被認為是新能源用儲氫材料的主要成分。
“高性能電池、硬盤驅動器、核磁共振成像儀、固體激光器、磁懸浮列車等等,這些高科技產物中都有稀土,雖說占的成本比例并不大,但沒有稀土就沒有了這些產品的很多優異性能。”
除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外,如今,隨著研發的日益深入,稀土在軍事工業上地位也越發凸顯。“凡稱得上高技術的兵器現在幾乎都有稀土的身影。”劉湘林給記者舉例:“F-22超音速巡航戰機的功能,依托的是使用特種稀土材料制造的強大發動機以及輕而堅固的機身;‘愛國者’導彈能輕易擊毀‘飛毛腿’導彈,得益于前者精確的制導系統,這套制導系統中便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
近年來,日本、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加大了從中國引進“廉價”稀土的力度。日本從我國攢足了20年的使用量并存放在了海底,居世界稀土儲量第二位的美國更是在2001年封存了該國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由我國大量進口,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效仿美國開始禁止在本土開采稀土。這也讓很多國人感到了稀土出口潛伏的危機,“保衛國家安全,禁止稀土出口”之類的吶喊聲不絕于耳。
劉湘林告訴記者,大量“賤賣”稀土資源固然需要遏制,但把稀土問題完全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似乎有些過頭:“我國稀土應用大約90%以上為民用,用于國防和尖端技術領域的僅為5%左右。國際上也大致如此。而且目前世界上還有很多稀土礦藏陸續被發現,澳大利亞的韋爾德山、俄羅斯的托姆托爾、加拿大的圣霍諾雷、越南的茂塞,即使中國不提供,從其它國家照樣可以取得資源,不過是時間和成本問題罷了。”
劉湘林建議,不妨將17種稀土元素細分、并給每一種稀土元素恰當定位:“存量稀少、用途獨特、優勢無可替代的中重稀土,應該作為戰略資源加以重點保護。而對于那些存量多、應用普及的鑭、鈰、鐠、釹等應該讓它們走下‘神壇’,加大開發和運用力度,不能再把稀土一概而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