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李昭琛[微博]
李克強提“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或釋放出貨幣政策至少不再放松的信號,政策或將支持各路金融機構搶食銀行“放貸蛋糕”;IPO重啟是必然的,同時股權質押融資將迎大發展,金融創新業務不斷涌出,優質券商迎長期利好。
6月7日,《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布,即IPO將要重啟,在投資者看來,監管層似乎是要把又一批想把股市當提款機的公司放進來。
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北主持召開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他指出“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6月8日,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中國結算滬深分公司的安排,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將于6月24日在滬深交易所同步開通。
6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經濟數據,CPI同比漲幅2.1%低于市場預期漲幅,PPI同比下跌2.9%大于市場預期跌幅。
這四條新聞看似關聯不大,我們不妨天馬行空地摘出下面一條邏輯線。
一、想把“錢”趕進實業,好難!
長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需要錢的時候主要都是靠銀行放貸,實業利用這些錢獲得的經營利潤大于貸款利息,就有利可圖。而我國實際情況是大型國有企業有資源有渠道,容易從銀行拿錢,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卻不是一般的難,錢的泛濫和短缺就這么完美地并存。
“民間借貸市場利率早已飆升,但官方利率仍然維持穩定。”這樣一來,低息借錢高息放貸成了最賺錢的方式。所以上市公司中銀行最賺錢(2013年4月10日圖解上市公司第2期:瘋狂的銀行 搜刮A股公司一半利潤),所以央企被詬病以利息補貼利潤(2013年5月27日新聞:37家央企去年借貸三萬億 利潤實為利息轉移),所以上市公司“不務正業”地熱衷于購買理財產品(2013年5月31日新聞:上市公司理財產品需求井噴 半年滾動投入800億)……
只要這種非經營的低進高出的價格型利差始終存在,那么從錢就會源源不斷地從銀行系統流出去,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去干實業。這種賺錢模式的持續條件:一是價格水平必須越來越高,二是錢能源源不斷地從銀行系統流出來。這樣一來,企業盯著價格做產量,下游消化水平跟不上就會堆起庫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高增長。
多少年來,反正經濟一直是超過8%的高增速的,央行[微博]對錢的調控也盯著價格水平(主要是CPI),價格高了收一收銀根,我就少賺點兒;價格下來了松一松銀根,我就多賺點兒。無論怎么調,都好難把這些錢趕去實體經濟,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實業萎靡不振甚至崩潰。捂著眼睛掙錢吧,別哪天自己成了最后一個接棒者。
二、收緊銀行造血 放開社會供血
在上面這個背景下,高層可能就開始想了,那種賺錢模式別早晚成了“傳說中的龐氏騙局”(2012年10月15日新聞:前中行董事長(現證監會主席)肖鋼炮轟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于是可能就想辦法切斷上面的賺錢鏈條,也就是改變那種賺錢模式的持續條件:一是要把價格死死壓住,這點從今天公布的CPI/PPI數據就能反映出;二是把銀行的錢管住,不能再輕易地流出去。
在這個邏輯下,我們可以預期,未來準備金率能不下調就不下調,公開市場也至少不會過于寬松,官方利率在本來就“名存實亡”的情況下至少也不會下調。最后,不放錢給經濟輸血,萬一經濟降下來怎么辦?高層早就一直在打預防針:咱們可以容忍(2013年4月26日新聞:中央政治局經濟會議解讀:容忍更低的經濟增速)。
錢不能再從銀行系統大量流出去了,那經濟對錢的需求怎么出?只能從已經流出去的錢里出,即是李克強總理表述的“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可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高層關注的將是怎么把社會貨幣存量激活。
2011年起,央行開始提一個“社會融資規模”的監控指標,并漸漸取代“人民幣貸款”與M2。從“人民幣貸款”到“社會融資規模”,就是從貨幣增量到貨幣存量,簡而言之,就是開始扶持銀行系統之外的“經濟供血者”。
從證監會[微博]頻頻的創新動作來看,我國金融業已呈一種混業的趨勢,即各種業務牌照在漸漸放開——說白了,就是各路金融機構開始可以搶食銀行的“放貸蛋糕”了。在林林總總的創新業務里面,我們關注一條關于“股權質押融資試點”的創新(2013年6月8日新聞:股權質押回購將現真身 6月24日滬深同步開通)。
三、IPO重啟是必然的 股權質押融資或迎大發展
不但要推出股權質押融資,還得要讓它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資手段。
你說你經營得好需要錢擴張規模了,別動不動就增發搞錢,同時政策也在管著銀行不能任意放錢。政策支持你質押股權來借錢,誰接受你的質押誰去承擔這種經營風險。市場及評級機構看好你,股價自然上漲,質押估值高融到的錢自然就多。等于將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收窄至與二級市場股價掛鉤,將風險與收益進行完全的市場化。
從最新公布的《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來看,以期通過新股發行定價改革約束一級市場價格,同時在限售條件上也為后續可用股權質押融資來制衡二級市場價格提供基礎。問題的焦點在于,最終能否使股權質押融資渠道為市場各方所接受,真正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主渠道。
IPO重啟是必然的,抵制IPO無異于賭徒幫莊家控制籌碼。從更長遠來看,當股票市場籌碼相對于整個經濟體的資金面不再稀缺,并出現大量優劣分化的時候,才是廣大投資者用腳與莊家抗衡的時候。
另一方面,需要做的就是使得大量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到股權質押融資方式上來,以解決民營實業對資金的渴求。
當然,以上都僅是從各種新聞中捕捉的一些導向性的蛛絲馬跡,希望這些臆想能在不論多久的將來變成現實吧。另外可以預期,在政策的支持下,證券市場必將迎來大擴容,不止股權質押融資將蓬勃發展,其他金融創新業務也將不斷涌出,對于優質券商來說,這是真正的長期利好。
(本文作者介紹:曾用筆名汐燭生,新浪財經研究員。擁有證券與期貨投資分析、基金、交易等從業資格。 )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