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地方兩會|政協委員佘京學:建議放寬高端人才“進京”門檻
本報記者 顏世龍 北京報道
2021年1月21日、23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和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分別召開,高端人才問題被眾多代表和委員所聚焦。政協委員、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佘京學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關鍵是人才,要發揮北京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人才培養和吸引、留住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目前,北京科創中心正在建設中,仍面臨較大的人才發展問題,急需加快破解。
佘京學說,北京限制人口政策,尤其是近兩年北京各用人單位人才引進落戶標準的提高,導致很大一部分高端人才被驅之門外。調研中有關人員提到,北京高校中往年50歲以下的博士生導師能直接落戶,而2020年從外地引進教授就存在戶口解決不了的情況。2018年,北京市人社局雖然印發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對具有國家‘雙一流’大學(或學科)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年以上工作經歷,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高等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但由于北京高校執行的是國家人社部文件,在引進人才落戶北京的政策標準進一步提高,要求是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等人員,使得很多高端科研人才都難以在北京落戶發展。
從近幾年清北等985高校畢業生留京率的情況來看,北京的優勢和競爭力也在逐漸喪失。清北等985高校畢業生留京率逐年下降。2013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高達71.79%,清華本科生留京率為30.7%,2019年分別跌到16.07%、18.20%。根據北大和清華公布的數據,華為已經連續三年成為清華北大的最大“雇主”,緊隨華為的是總部位于深圳的騰訊。從2014年起,廣州、深圳就接替上北京、上海,成為全國常住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個城市。
目前,其他各大城市為加大對人才的引進,紛紛放開人才落戶限制。例如上海與清華、北大等本科應屆生簽訂綠色通道,只要是供職于上海的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13個重點科技領域的人才,可以攜家屬直接落戶;廣州將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入戶年齡限制放寬了5歲。除了落戶外,南方城市加大對人才的吸引,還提供獎勵補貼、解決子女入學及配偶工作、住房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高端人才待遇普遍高于北京。像深圳為吸引人才推出15%的個稅減免優惠,100萬年薪的個稅從45萬減至15萬。
佘京學建議,一要放寬高端科研人才進入門檻,向人社部溝通爭取在北京地區采用統一的人才引進政策,屬地化執行《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以加大對各類人才的引進。
二要進一步提高高端人才待遇水平,其中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招攬人才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議能參照深圳政策,對高端人才實施個稅減免,以減少與南方城市人才引進的待遇差距,提升對高層次人才吸引的競爭力。
“北京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但也面臨全球頂尖人才不足等問題,表現為:國際頂尖科學家缺乏,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大數據、生命科學(基因、核蛋白等)等領域,高精尖人才儲備少;人才國際化不足,外籍從業人員低于硅谷、倫敦、東京等地水平,與上海等國內城市相比亦有差距,國際人才服務能力尚需提升。”佘京學說。
為此,佘京學建議:一要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吸引各類優秀人才。設立國有的國際性獵頭公司,以服務政府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及其團隊為目標,以市場化方式招聘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團隊,避免政府直接吸引人才所產生的政治敏感性;
加大吸引華裔科學家回國工作力度,在中美硬脫鉤風險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以更大力度創造更好條件幫助華裔科學家回國工作,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開辟新的人才引進渠道,豐富國際化人才來源;加大引入訪問學者力度,吸引海內外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后研究;優化人才薪酬結構,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進行人才激勵,給予海內外人才打包收入支持;建設國際人才社區,為科技人才提供宜居宜業條件,探索優化對科研機構訪問國際學術前沿網站的安全保障服務;簡化簽證審批等手續,便利國際人才來華發展。
二要搭建全球頂尖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科技創新平臺。為國際人才搭事業發展的平臺,針對全球頂尖戰略科學家,建立體現科學家自身意志的新型研發平臺,通過負面清單管理等方式減少政府干預,形成穩定支持機制;支持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的科技項目,破除外籍科學家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的障礙與約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支持外籍科學家更好融入本地學術環境,為全球科學家在北京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