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簽約數額創下新高,明年報名情況火爆
進博會“大訂單”展現中國經濟新氣象
11月4日下午,在第三屆進博會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阿進口專場簽約活動上,與會嘉賓通過網絡視頻完成遠程簽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在本屆進博會上透露,大眾集團將在未來4年投資150億歐元,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布局。
對于“進口”一詞,不同年齡段的中國人一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對于00后來說,“進口”或許只是指尖一次稀松平常的網購;對于90后來說,它也許是外表方方正正的人生第一臺電腦;對于70后和80后來說,它是小時候和街坊四鄰圍在一起,目不轉睛盯著的進口電視。
在11月10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一組組數據讓人備感振奮:累計意向成交數額高達726.2億美元、累計進場人數近61.2萬人次;未來10年,預計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
這些數據為“進口”一詞寫下了更加令人心潮澎湃的注腳:一個個“小”愿望的實現,折射出神州大地的“大”變化。
老百姓的小日子里藏著大市場
90后“滬漂”周霖是進博會簽約量創新高的直接感受者之一。
周末開著在上海自貿區買的平行進口車,陪女朋友去逛街買進口化妝品;每逢佳節,給遠在安徽老家的父母買瓶法國葡萄酒,是周霖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愛意的一些方式。
“小時候,一臺進口電視、一部進口膠片相機對我們來說都如獲至寶。”他向記者感慨說,隨著中國與世界聯系更加緊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老百姓也能越來越方便地享受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質商品。
有人說,過去數十年,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不僅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也實實在在地改善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如今,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世界第二大服務進口國,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進博會已成為全球新品的首發地、前沿技術的首選地、創新服務的首推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說,雖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但各方合作意向熱度不減,按一年計,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
據了解,第三屆進博會共設服務貿易、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食品及農產品六大展區,展覽面積超過了上屆規模,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411項,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連續參展比例近80%。
在新品發布專區,有42家國際知名參展企業舉辦發布活動。其中,消費品展區6場,醫療展區10場,服貿展區6場,裝備展區11場,食品展區9場。
事實上,成交不僅是衡量進博會成效的重要標尺,也是參展商、采購商是否有獲得感的重要體現。
本屆進博會期間,相關部委以及地方政府舉辦的政策解讀、對接簽約、投資促進配套活動則達到101場。包括中國一汽、中航工業、中國石化、國家電網、中國移動在內的55家中央企業紛紛簽下大單。
據了解,中糧集團簽約額較上屆增長近20%,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優質農產品將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東航集團、南航集團分別“清空購物車”,采購內容涵蓋飛機發動機維修服務、特種車輛、機上飲品等大宗項目;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向福特汽車購買了價值8.14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一汽-大眾則再次開出支票,向大眾汽車集團和奧迪汽車股份公司購買進口CKD零件、奧迪進口整車等。
統計數據顯示,前兩屆進博會上中央企業累計簽訂了386個合同/協議,意向成交金額總計311.3億美元。截至10月31日,第一屆進博會上簽訂的合同/協議執行率達到90%,第二屆執行率接近90%。
據孔福安介紹,本屆進博會線上線下合計共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購商參會,達成合作意向861項;在本屆進博會全部展品中,進行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的數量占比達一半以上,同時還舉辦了10場投資推介會。
“與前兩屆相比,今年的進博會顯然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的背景下,此次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再創新高,這不僅顯示了我國巨大的經濟發展空間,更展示出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迅速復蘇的良好勢頭。
他以本屆進博會上屢屢簽下大單的能源、民航和汽車領域舉例,解釋說:“一方面,中國是這些領域的重要市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消費市場逐漸回暖,中國市場的‘溢出效應’還將不斷增強;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對這些領域的技術創新有著相當豐厚的政策優惠和政策支持,同時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這些都對外國企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中國航空業長期發展的勢頭不會改變,我們正在采購新機隊,這次簽署的發動機采購協議和包修協議就是為新發展做配套。”正如東航集團負責人所說,眼下要為航空業的下一步復蘇提前布局。據了解,目前東航國內市場的航班量恢復至112%,第三季度客座率較第二季度環比上升9.14個百分點。
周霖也是這屆進博會上“大采購”的潛在受益人。得益于中國民航業的率先“回暖”,他所供職的旅游公司終于迎來了國內游客的“小高潮”。他告訴記者:“從疫情暴發時限制旅游出行到開放跨省游,這不僅代表著國家對于疫情防控更加有信心,也讓我們旅游業從業者一步一步地恢復正常生產,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老朋友”刷新合作新高度
“經濟發展了,老百姓才有更多的閑錢和閑暇來追求健康、環保、高品質的出行生活。”周霖家中的冰箱門上,貼滿了他和女朋友在日本、泰國等地旅游時購買的冰箱貼。在他看來,這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格調、一份情懷。
他的這一感受在進博會上同樣有所體現。
本屆進博會期間,醫療健康類、服務貿易類和技術裝備類的采購協議比第二屆進博會有所增加。不僅國內各企業集中采購優質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額超過上屆,交易結構也得到了不斷優化。
以備受關注的能源領域為例,除了原油、化工等領域的采購協議再創新高,與新能源等新興技術有關的技術創新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進博會為能源行業投資合作、技術創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中國石化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卓表示,中國市場要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而中國石化要與國內外合作伙伴一道,在能源轉型、科技研發、物資采購、貿易與投資、碳減排等方面繼續攜手共進。
“實際上,今年簽約比較多的,都是一些恢復較快并有望取得快速增長的領域。”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看來,從“新基建”到新能源,再到數字化轉型,中國都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他告訴記者,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經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技術高地,“在這些領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中外合作前景,例如發展新能源汽車,建設氫能城市等”。
龐廣廉表示,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原材料,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購買情況往往被視為經濟復蘇的風向標。與此同時,“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既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外企業和科研人員的動員令。
“實際上,正如‘十四五’規劃所強調的那樣,未來5年中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中國要從石化大國轉變為石化強國,而這離不開國際合作和協作創新。”龐廣廉認為,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石油和化學工業也要在高性能材料、特種化學品和生命科學等領域探索技術創新,加強對外合作。
他預測稱,與此相關的投資、合作和技術創新都會有“廣闊的市場和燦爛的未來”。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試圖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首選品牌”的大眾汽車顯然同意這一觀點。
“我們十分贊賞和歡迎中國最新提出的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介紹說,大眾計劃年底前在全國16座城市建立255座充電站,助力其2025年前在華交付1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進博會上的每一單簽約,都可以看作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出行領域,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代步升級為高端化、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和產品。”資深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人士楊小林認為,由于目前汽車、出行市場的供給側與需求端仍存在落差,國外的高端品牌和先進的技術成果可以在中國找到市場。
在本屆進博會上的汽車展區,大眾、豐田、福特等世界前七大整車集團悉數到場,展區內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面積超過90%。
楊小林建議,跨國車企應優先將先進技術和高端產品導入中國市場,“這樣既能盡快形成規模化效益,幫助自己擴大市場,又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他看來,得益于規模龐大的市場,許多新興技術都能在中國市場的實際應用中進行“二次創新”,并逐步發揚光大。
他說:“從移動互聯網技術培育出電子商務,到汽車‘新四化’促使中國形成規模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將技術供給與強勁的內需結合起來,就能夠迸發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開放之窗”讓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辟中國市場早已是相關企業建立全球產業鏈的必然選擇。”盤和林認為,本屆進博會再創新高的采購清單表明,中國對外開放正在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他告訴記者,在5G、人工智能、數字貨幣等新興科技領域,中國擁有規模最大的應用場景和較高的市場接受度,而許多優秀的國際企業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獨創技術。
“因此,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應該是將二者結合,為發展新技術創造一個有產品、有技術、有場景、有應用的環境,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幫助人們提高生活水平。”盤和林表示,對外開放、中外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企業要學會‘與狼共舞’。”楊小林直言不諱地表示,強大的外國企業會在國內市場產生“鯰魚效應”,因此市場開放有助于推動中國汽車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例如,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后銷量一路走高,這一方面促使消費者提升了對電動車的認知,提振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信心;另一方面,其強勁的市場表現也提醒中國企業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做好自己的產品。”他建議說,中國企業要在對外合作中“長本領、促發展”,并結合自身優勢展開差異化競爭,學會與強大的外國企業一起開拓市場。
“世界那么大,盡管因為疫情的原因,短時間內沒法出國去更多、更遠的地方看一看。但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外國商品,還是能讓我感覺到,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舞臺中央。”11月10日晚,周霖陪女朋友看完了“雙11”晚會,從縱覽全球網紅美妝品牌,到云逛全球免稅店,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讓他“尾款人”日程更加緊張的是,隨著一系列對外開放措施的落地,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進口將進入人們的生活。目前,已有數百家企業報名、簽約參展第四屆進博會。有專家預計,未來5年,中國服務進口規模占全球比重將會超過10%。
從改革開放之初需要憑“外幣代用券”購買的家電,到眼下上海、海南等地自貿港內數量龐大的集裝箱……經過漫長的旅途,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品進入中國人的視野,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進博會的簽約成績單不僅曬出了中國深入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也被視為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一個縮影。幸運的是,還有更多新機遇將通過這扇開放的“窗”,來到我們身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杰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11月12日 10 版
責任編輯:李昂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