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一步看懂生活中的經濟學,來新浪理財大學,收聽《吳曉波帶你學點經濟學》
演講 /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雪萊寫過一句詩: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學過這句話,那時候我們覺得熬一熬吧,春天總會來的。
今年上半年,總體態勢有些撲朔迷離。我在跟企業界朋友們接觸的時候,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如果說現在是冬天的話,春天會不會來?春天一定會來。
但是即將到來的這個春天,是我們熬一熬就能等到的嗎?
從今年大年初八開始,我去一個做服裝的企業參觀,到上個禮拜,我又去了杭州一家做雜貨的企業,我甚至干了一件特別“荒唐”的事情——參加了一場淘寶直播。走訪了各行各業的公司后,我有一個感觸,這半年來我們看到的變化已經跟過去的經驗有很大的差別。這個即將到來的春天可能是完全陌生的春天,是我們一生中從來沒有碰到過的春天。
5年后、10年后,中國經濟還會一次次迎來它的春天,萬物有代謝,經濟有周期。
不同的僅僅是周期在發生新的特征性變化,我們在過去形成的很多能力和認知,在未來都會出現一些完全不同的可能。
中國經濟經歷歷史上最讓人激動的時期,進入到了焦灼的狀態,每一個產業、每一個領域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是我們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用中央的話來講叫做“新常態”。
01
大趨勢
中國商業被什么改變?
被互聯網改變
信息化革命是過去20年來推動全球改變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再過一個半月,是阿里巴巴創業20周年,去年11月11日是騰訊創業20周年,明年的1月20日是百度創業20周年,中國互聯網的整個產業經濟已經經歷了20年的漫長發展。
無論你在任何行業,作為中國任何城市的一個市民,在過去20年里,跟信息的關系、跟商品的關系、跟服務的關系,跟金融、跟空間的關系都因為互聯網得到了巨大的改變。
2
被民營資本改變
讀大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句話:國有企業應該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中處于主導地位。在今天,這句話已經不成立了。因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比如信息資訊、電子商務、貨物流通、生活服務、移動支付、房地產,這些行業都已經被民營資本控制了。
最近有一個產品很火,叫做“學習強國”,很多公務員一天要學習一兩個小時,這個產品已經變成中國8000萬黨員學習的基礎設施了,這個基礎設施是誰提供的?是一個叫阿里巴巴的釘釘事業部提供的。
在未來,國家層面上的產業規劃、資產配置和政策準入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思考,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很多產業領域的困局,就是我們對這個認知的落后所帶來的。
被新中產改變
前面兩個講的是供給側的變化,從需求側角度來說,超過3.5億的中國新中產階層正在改變中國商品銷售、品牌建設的每一個要素。
這也是吳曉波頻道這些年一直在推動的一件事情,我們認為今天中國的商品供給已經不再由價格驅動,而是被品質驅動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出現了一批愿意為品質買單的中國新中產階層。
這個景象在現代商業史上,并不是一個獨特的中國現象。工業革命以來的一些大國中,當一個國家的中產階層成為它的消費和就業主力的時候,這個國家的本土商業文明意識就一定會崛起。
1900年代美國和1960年代日本所發生的事情,今天在中國同樣發生了。我估計這一輪審美迭代會長達20年,對很多制造者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福利。
02
小困境
2019上半年總結
2
三大制造業災區
今年的中國制造業有三大災區都跟“家”有關:家電、家居、家用車,都出現了負增長。
上半年家電行業同比下跌3.2%。不久前我去廣東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家居建材裝修博覽會,從做瓷磚的到做家居的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基本上是零增長。在汽車行業,除了頭部幾家以外,很多企業的銷量變化都是-20%~-30%,這是十年來前所未見的情況。
這三個重災區背后是什么?是一個更龐大的行業,叫做房地產。居民消費的問題,短時間內也不容易解決。
文創產業不知所措,現代服務舉步維艱
新中產崛起后,大家愿意把時間和生命投入到美好的事物當中,所以文創行業被寄予厚望。但在今年上半年,文創行業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限制,不知所措。現在看一部國產好電影都不容易。
4
創業低谷,獨角獸破發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五周年了,今年應該是“雙創”以來創業最差的一年。今年上半年,VC/PE募資總額同比下滑30%,投資總額同比下滑60%,有資金的人找不到好的資產,在創業的人找不到好的投資人,出現了“雙向錯配”的情況。
獨角獸屢屢破發,很多股價跌去了60%、70%,甚至80%。
5
農副產品上漲,“豬周期”的恐懼
農副產品價格還在繼續上漲,能源的價格也在上漲。
6
政府成為最大投資主體
今年上半年投資和產業持續低迷,但我們還是有6.3%的GDP增速,怎么來的?就是靠政府。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量2.84萬億,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還有大規模的超過2.25萬億的土地出讓金,加在一起5萬多億,這還只是地方政府部門,不包括中央政府的部委投資。
從現狀來看,今年上半年的“冷”,如果用原有的“熬一熬”的方式,恐怕是過不去的。那是不是說中國經濟在今天就走到盡頭了?我并不這么認為。我們在產業經濟層面上,還是能看到很多的可能性。
“很難熬過去”這個觀點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今年2月,任正非在北京做匯報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今年的冬天,不再是靠‘熬’能夠過去的。”
他在匯報中講,今天中國的經濟周期和技術周期進入到了非線性的狀態,不是靠原來的邏輯、原來所積累的核心能力就能夠持續下去的。周期仍然存在,但是周期呈現出了新的特征。
舊的道路走不下去了,舊的模式無法被復制,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做選擇,需要一些新的可能性。
03
新變局
為何說2019年靠“熬”過不去
第一,外延式的產業周期終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變化都是非線性的,甚至都帶有終結性。過去三四年來形成的模型,那些非常熟悉的東西,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春天將不會出現。
第二,新的消費認知正在形成。原有的價廉物美的時代結束了,不可能再通過成本優勢獲得可持續的增長。
第三,互聯網模式創新出現的瓶頸。建立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風險資本投入,獲得大量的人口紅利和用戶,再獲得大量的資本繼續往前跑——這種模式也結束了。中國商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需要越來越多的慢功夫。無論是硬科技行業,還是文創行業,一家企業能走多遠靠的將是研發能力和內容能力,而不是僅僅靠商業模式的創新。
第四,全球化競爭格局的突變也是不可逆的,在今年發生了這些非常大的變化。
我給大家舉例的公司,都是我上半年用腳跑過的公司,有些是必然,有些是偶然。這些必然和偶然給了我們擺脫原有成長路徑的一種思考和可能性。
我們未必會去完全拷貝這些公司正在做的嘗試,但是他們提供的商業理念,比如個性化內容成為新的流量節點,比如第二曲線的創新,比如新國貨給我們帶來了種種效應……這些企業正在進行的活生生的試驗告訴我們,中國的商業進步到今天并沒有終結,終結的僅僅是一些舊的模式和周期。
所以,創新和不斷突破,不斷迭代、試錯、小步快跑,是度過這個產業寒冬的唯一辦法。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