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保障產品安全是車企的主線也是底線
證券時報記者韓忠楠
8月12日,某知名企業家在駕駛蔚來ES8時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7月30日,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大道,一輛蔚來EC6撞擊石墩后車輛損毀嚴重并發生自燃,車主不幸遇難。這兩起交通事故,讓智能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智能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和自動駕駛安全該如何保障呢?
事實上,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給行業監管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帶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當新能源車企積極擴張產能、提高車輛續航、錨定高階自動駕駛時,監管部門究竟該如何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在“放”與“管”之間把握好度,是值得細細斟酌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產業前期積累較少,當前出現點問題是正常的,對待新生事物應該有包容度;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涉及人的生命安全,要求嚴格甚至嚴苛一些,是有必要的。
近期,圍繞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監管正在逐步加強,多項規定聚焦智能電動汽車的數據、網絡、在線升級、自動駕駛等安全問題。但車輛的研發和生產主體仍以車企為中心,汽車的生產制造商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也決定了產品的安全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障產品的安全,既是車企研發、生產的主線,也是底線。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各家車企均在加速聚焦前瞻技術,搶占戰略制高點。但在快速奔跑的同時,車企必須關注腳下的地基是否牢固。不妨少一些前瞻性的技術展望,多一些安全投入。畢竟,車輛的服務主體是人,以人為本、科技向善才是技術發展的本質使命。
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搶占技術制高點和獲取可觀的營收,并非是個“不可能三角”。相反,若新能源車企將更多的精力聚焦涉及人身安全的本質工作時,其發展會更加穩固。有時候,走得扎實些,并非意味著掉隊。
對消費者而言,既不能把智能電動汽車當成洪水猛獸,就此避而遠之,也不能完全放松對于新技術的審慎態度。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包容、接納,也需要嚴苛的監管、督促、引導。警鐘長鳴,便會少一些喪鐘響起。
責任編輯:王珊珊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