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美行業高增長故事還能講多久?
記者 陳星
一頓飯的時間,就可以做一次光子嫩膚改善你的皮膚狀態。這或許就是輕醫美的魅力。
有券商預測,2024年,我國輕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1443億元。千億風口之下,醫美機構如雨后春筍開遍大街小巷,還讓愛美客、昊海生科等上游公司的業績和股價都坐上了火箭。
然而,潛力無限的市場也充斥著亂象:假貨、水貨泛濫,醫療事故不時登上熱搜。更讓人心驚的是,市場上有8萬家非法或無證機構,10萬名無證從業人員。
在資本市場,輕醫美產業鏈上游公司股價近期就悄然變臉。8月11日,醫美板塊遭遇新一輪拋售。其中,復星醫藥H股跌超8%,昊海生科、朗姿股份等跌超5%,近一月來市值縮水200億元以上的更不是個例。
“小甜甜”為何成了“牛夫人”?消息面上,8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滬深交易所嚴禁醫美貸進入ABS資產池。而在此前的6月,國家衛健委等8部委聯合開展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醫美監管的警鐘,已再度敲響。
美甲店的醫美生意,最高可返點70%
在每個外地人都想去走一走的成都玉林路,美甲師小蒲正在一家不起眼的美甲店里忙碌,她揉捏著自己的鼻頭,“你看我這都做了好幾年了,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要不是我主動說,好多人都看不出我鼻子是做的。”這番話,不僅僅是一場閑聊,因為話題馬上就轉換:“好多客人都問我鼻子是在哪兒做的,我剛聽你們也在聊,要不我把你們拉進群里聊聊?”
小蒲的“業務”,不僅僅限于鼻部整形。照她所說,光子嫩膚、水光針、熱提拉、熱瑪吉這些輕醫美項目她都可以介紹。
“光子嫩膚和水光針是用來維持皮膚狀態的,像你的皮膚有痘印,最好是光子搭配黃金微針一起做。”“你的皮膚沒什么大問題的話,可以做光子加菲洛嘉。”“熱提拉、熱瑪吉都是抗衰(老)的,幾個月到一年做一次,你們這個年紀也可以做起來了。”說到醫美項目,小蒲如數家珍。
當記者問到做美甲的收入是否足以使小蒲成為一個深度醫美用戶時,小蒲聳聳肩說,“所以說做這么多年都沒攢下來錢呢,之前做手術都靠貸款,還錢都還了挺久”。但她話鋒一轉,“我們現在都有經驗了,不會花冤枉錢了”。
在小蒲口中,玻尿酸、肉毒素這些經過相關部門審批上市和多年市場推廣的醫美項目都屬于“智商稅”,隆鼻用骨粉等,效果好價格低,而且代謝時間更長,不用像玻尿酸一樣代謝了又去補。說著,小蒲還用手捏了捏自己的下巴和鼻梁,說都是用骨粉填充起來的,并讓客人也上手感受一下其填充部位接近“媽生”的觸感。
在聊天過程中,小蒲不時用語音回復一些醫美相關的信息。她說,對方都是做美甲認識的客人,其中不少人是做過一些項目之后很滿意,想做其他項目時又來找她推薦。小蒲說,如果記者對什么項目感興趣,可以介紹去熟悉的機構,“保證是市面最低價”。
另一位美甲店經營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剛剛開店三個月,就已有幾波醫美機構的人上門來談合作,合作形式都是在美甲過程中打探客人對醫美是否有興趣。一旦客人有醫美習慣或嘗試心態,就游說對方到合作機構進行醫美服務,返點從客單價的20%到30%不等,最高的一家開到了50%。
“我認識的好多美甲店都跟做醫美的有合作,但我不想做這個,萬一出什么問題或者事故了,還要找我。”這位美甲店經營者說。
而今年3月,“美發美甲店拉客做醫美最高返點七成”話題就曾登上網絡熱搜。
20家上市公司跨界,醫美站上“風口”
小蒲自己也說,相較于手術,還是輕醫美類項目更容易獲客。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的分類,醫療美容分為手術性醫療美容和非手術性醫療美容,而輕醫美主要指向后者。具體來看,“輕醫美”大致可分為注射、射頻及光電等大類。
相較于手術類醫美項目而言,“輕醫美”的單次價格更易接受、恢復期更短、風險似乎也更小。這些特點讓“輕醫美”一度被稱為“午餐美容”。
近年來,醫美站上風口,其中輕醫美的風頭尤甚。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輕醫美行業研究及產業鏈分析報告》顯示,預計中國輕醫美用戶規模在2021年將增至1813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98億元,同比增長46.4%。中信建投則預估,2024年我國輕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1443億元。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曾公開表示,“醫美現在開始漸漸‘破圈’,以前醫美核心消費者都是一些時尚的、高消費的女性,但現在很多普通人甚至男性,開始嘗試‘輕醫美’。輕醫美客戶的年齡范圍更廣,職業、社會階層也變得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輕醫美單次消費的價格往往較手術項目低,但其需重復周期性消費且部分消費者會“上癮”,這意味著,輕醫美實為高頻消費項目。
嘗試成本低、具成癮性、周期性消費,這些關鍵詞讓輕醫美似乎天生具有熱門賽道的基因。其火熱程度從輕醫美標的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足以窺見一二。
以有“醫美茅”之稱的愛美客為例,從2020年登陸創業板至今股價就保持斜線上升趨勢。今年7月初,股價曾沖上800元關口(前復權價,下同),相比175.83元的上市首日開盤價大漲近4倍。
從愛美客的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增長227.52%,實現歸母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296.50%。2018年至2020年,愛美客的營收復合增長率約47%,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則達到75%。今年一季度,愛美客的毛利率高達92.5%,這一數字甚至將貴州茅臺甩到了身后。
另一醫美標的昊海生科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實現歸母凈利潤2.2億元至2.5億元,同比增長699.21%至808.19%。
雖然前述醫美標的規模及增速各異,但其股價增幅卻有目共睹。以8月10日收盤價計算,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的當日收盤價對應市盈率(TTM)分別高達251倍、153倍和110倍。
另一方面,醫美成為繼白酒后,上市公司熱衷跨界轉型的另一大領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約2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進軍醫美產業。
房地產企業奧園美谷在宣布跨界醫美之前,其股價已經跌至3~4元/股。在轉型后的大半年里,奧園美谷一路暴漲,最高時漲至近30元/股,漲幅接近10倍。
Wind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Wind醫療美容指數成分的估值不斷飆升,最高達到了94.64倍,是該指數開創時的近4倍。當前雖出現了一定調整,但仍處于這兩年來的高位。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四屆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上,興業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解釋了醫美為何而火,“資本市場最喜歡具有兩種屬性的東西,一是具備可復制性;二是需要自費的東西。醫美賽道兼具這兩種屬性”。
從美甲店里的醫美熱,到上游廠家備受資本追捧,輕醫美的火熱正席卷這個產業鏈的上下游。
無證機構大量存在,公立醫院經營難
輕醫美的現狀和前景似乎一片光明,那么下游機構的客戶爭奪戰為何連美甲店也不放過?最高達70%的返利是否隱喻著一個不健康的行業生態?
在與小蒲的交談中,記者發現,她提到的醫院名稱往往都帶有“美容院”或者“皮膚管理機構”字樣,但在多個醫美平臺或認證網站上,記者沒有發現其提到的醫美機構。
而針對小蒲提到的骨粉填充,一位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醫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骨粉填充有很多危害,包括但不限于紅腫、感染、變形變硬,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導致栓塞進而引發失明甚至危及生命等。該醫生表示,正規醫院都是不允許進行骨粉填充的,只有在一些美容院、工作室才會由沒有經驗或資質的美容師或醫生進行注射。
記者注意到,醫美早已成為美甲店里一道“隱秘”的產業鏈。今年3月,“美發美甲店拉客做醫美最高返點七成”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起因是南京某女士經美甲店介紹到某醫美機構進行隆鼻手術,手術卻出現鼻子紅腫嚴重等情況。經調查,該美甲店拉客做醫美最高返點高達七成。
新氧科技副總裁劉蓉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正規的醫美機構面臨的一個尷尬是,“你面對的競爭可能不是來自對面的醫院,而是樓下的一個美容工作室,這種情況在今天的醫美行業非常常見”。
鄒奕(化名)是一家民營美容機構的副院長,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醫美的普及是一把雙刃劍,好的地方在于受眾對于醫美的接受程度更高了,敢于也不避諱嘗試了。但另一方面,消費者教育沒跟上消費者心理的變化,造成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分辨和判斷能力就沖動消費。
鄒奕舉例稱,在其所在的機構,三次Fotona4D Pro抗衰治療的價格是29800元,可以給予適當折扣。但在其展示的一家醫美診所的廣告中,“同樣”的項目只要2999元/次。
“一千多的價格你也能在市面上找到,但儀器、操作人員的技術肯定有很大的區別。Fotona4D看似無創,但它的能量可以直達筋膜層,筋膜層上又有血管、神經,如果操作不當也有可能出現淤青甚至臉歪的可能”。鄒奕表示,“儀器還不是水貨、假貨泛濫的重災區,這個問題在針劑上更嚴重。”
央視新聞曾報道,目前醫美市場上流通的水光針正品率僅為33.3%,也就是說,每3支針劑中就有2支是非正品。
據劉蓉表示,目前國內合法的醫美機構大概有1.3萬家到1.5萬家,而非法或無證的機構達到了8萬家,是前者的6倍。持證上崗的人數約有3.8萬人,而非法無證上崗的人數達到了10萬人。
“對于醫美‘小白’或者將輕醫美作為入門項目的求美者來說,很容易被低價或其他方式游說接受不合規的醫美服務。對于合規的醫美機構來說,也是劣幣驅逐良幣。”鄒奕說。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在交流關于瘦腿針的話題時,多位用戶分享經驗稱,“一定要先驗貨,掃描產品二維碼看是不是正品行貨。另外要看著護士現場拆封配藥,因為這個過程里一是有可能換藥,二是不足量配藥,把余下來的針劑再給下個客戶使用”。
在該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打過瘦腿針的用戶表示,以西部某城市為例,200單位的瘦腿針主流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自己被個別機構的低價吸引注射后,往往出現注射不足量而效果不佳的情況。
美唄平臺創始人張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遠低于市場平均價的醫美項目往往是民營機構獲客的手段,目的是吸引復購或推銷其他項目。“這類項目的價格有很多是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只能作為獲客手段而不能長期持續。如果長期都以低價獲客,一定不是完全合規的醫美機構。”“至于不足量注射的問題,現在還屬于職業道德層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去約束。”他還說。
民營機構受困于低價競爭,而一些三甲醫院的整形美容科醫生發現,在醫美這條賽道上,三甲的牌子“有些失靈”。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科主任許學文就表示,目前成都地區的醫美機構中,公立醫院科室的數量占比只有18%,收入占比更低,只有6%。
許學文認為,安全和品牌公信力是公立醫院的優勢,但由于各種原因,公立醫院設備更新較慢。公立醫院采購設備往往要提前一年,比如今年6月以前,就要上報明年的采購計劃,很多時候跟不上民營機構的速度。同時,公立醫院在價格上也沒有比較優勢。”
民營機構競爭不過不合規機構、公立機構又競爭不過民營機構,似乎是醫美產業鏈下游的一個“怪圈”,也讓諸多業內人士叫苦不迭。但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國家8部委聯合發文將對不合法醫美機構及服務展開重點打擊。有行業人士表示,未來的醫美市場增長將主要是合規市場的增長。
資本態度發生變化,行業熱度有所下降
相較于下游機構的內卷,高毛利和高增長的上游廠家一度被外界認為,“躺著都能賺錢”。但從醫美板塊近期的股價演變上可以看到,外界對于醫美的看法已經出現分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近來,醫美板塊再度上演“高臺跳水”。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過去一個月市值分別縮水約328億元、355億元和103億元。
不僅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連醫美龍頭股的股東們也選擇減持“出逃”。以華熙生物為例,今年2月,公司持股比6.89%的大股東寧夏贏瑞物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完成減持864萬股,“套現”15.24億元。6月4日,該機構再次計劃減持不超480萬股。
持有昊海生科5.2598%股份的股東樓國梁也在6月1日公告稱擬減持不超過216.5萬股公司股份。對于此次減持,樓國梁有點迫不及待——在減持公告披露前的5月31日,其在未提前告知昊海生科及未提前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減持21萬股,減持總金額為4136.92萬元。
不僅如此,機構對醫美股的熱度也有所下降。
據公開資料,僅去年四季度,愛美客獲得超過280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中包括高毅資產等百億級私募,還有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大型公募機構。尤其是“頂流基金經理”廣發基金劉格菘和“私募大佬”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葛衛東入局后,愛美客的股價便一路攀升。不過,曾是愛美客流通股第二大股東的葛衛東目前已從大股東名單中消失。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共222只基金持股愛美客。而目前只有88家機構持倉愛美客,其中有84家基金。
徐佳熹和美唄平臺創始人龔連勝解釋了輕醫美賽道為何如此受寵。他們認為,醫美賽道估值高,有目前資本市場優質標的稀缺的問題。
“2018年前后,大環境迎來了分水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好的賽道沒有太多,大家只能找硬科技、新消費等賽道。而新消費中,醫美是一個完全不受醫保影響的賽道,因此各行各業的分析師都在看。”徐佳熹表示。
但他也強調,實業的發展是慢慢向上的,而資本市場的熱度是陡然上升的,最后資本的熱度會回到與實業相同的增速。“今天我們看到這個行業非常熱門,明天可能就很艱難了,但在艱難之后會留下來一批很好的企業。”
資本的追捧程度最終還要回歸到產業的真實表現上來。龔連勝表示,外界此前將一些個例的表現誤當做了行業的普遍現象。他舉例稱,愛美客的“嗨體”(一種去頸紋玻尿酸產品)有排他性,所以毛利水平很高。但其實大家只看到行業的龍頭和翹楚,就會給龍頭極高的預期,但其實是把個別現象當成了普遍現象。
愛美客在半年報發布后股價下跌,就有外界認為其增速不如預期的原因。
“這跟上游企業的壁壘還不高有關。目前來看大家的布局還是集中在玻尿酸和肉毒素兩個領域,本質上還都是填充類的產品,這些產品聽上去很新,但其實都是在歷史產品的基礎上作迭代。可以看到,一些原先定價很高的產品價格已直線下落了。現在加價率仍然較高的產品都是有技術壁壘的,比如光電類產品。而以玻尿酸為例,除喬雅登以外,沒有較高技術壁壘或稀缺性的產品會馬上降價。”龔連勝表示。
縱觀幾大醫美龍頭企業的近期動作,會發現他們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積極拓展產品品類,拓寬業務邊界。
6月24日,愛美客公告稱,擬8.86億元收購韓國公司Huons Bio部分股權,后者是一家從韓國藥企分拆出來的肉毒素業務部門。
華熙生物去年功能性護膚業務(包含護膚品、面膜等)大幅增長,在整體收入中的份額已經過半。上半年,華熙生物再利用玻尿酸原材料優勢先后推出玻尿酸礦泉水等口服玻尿酸產品,持續加碼C端業務。公司董事長趙燕曾公開表示,C端業務才決定了公司的市場廣度。
今年上半年,愛美客的童顏針和華東醫藥的少女針先后獲批,這標志著兩家公司涉足再生醫學市場。新產品獲批后,兩家公司的股價均應聲上漲。
就像醫美這個行為本身,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追求“更美”,但過程中卻注定要經歷一番波折和考驗。正如昊海生科總經理吳劍英在前述行業會議上所言,現在的醫美行業已經不再是真正的醫藥行業,它已經變成化妝品行業和快消品行業,所以它的痛苦在于行業非常大,但是建立品牌非常困難。
資本需要回報、企業需要盈利,沒有好的成果,這個行業熱度將很快潮去潮落。“站在風口上,誰都能飛,但如果飛不過前面的墻,誰都會掉下來。”吳劍英說。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