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永利
人民銀行披露的金融數據
2021年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02.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的11.0%下降。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85.3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31萬億元,同比下降4%;委托貸款余額為10.91萬億元,同比下降2.6%;信托貸款余額為5.48萬億元,同比下降23.6%;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3.27萬億元,同比下降9.3%;企業債券余額為28.83萬億元,同比增長6.8%;政府債券余額為4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5.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8.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4%。
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391億元,同比少增1830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78億元,同比少減446億元;委托貸款減少151億元,同比少減1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571億元,同比多減20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316億元,同比多減118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959億元,同比多60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820億元,同比少3639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38億元,同比少277億元。
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0.22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2.04萬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2個百分點。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059億元,同比少增351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85億元,同比少增142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974億元,同比少增209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334億元,同比多增168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577億元,同比少減15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37億元,同比少增1031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71億元,同比多增279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74億元,同比多增2044億元。
7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1.13萬億元,同比多減1.21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6萬億元,同比多減0.6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1萬億元,同比少減0.2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6008億元,同比多增113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9576億元,同比少增0.84萬億元。
社融與M2增速總體穩定
上述數據披露后,市場普遍認為明顯低于預期:7月社融新增1.01萬億元,低于市場預期的1.52萬億元(前值3.67萬億元);M2同比增長8.3%,也低于市場預期的8.7%(前值8.6%)。這引發了社融與M2增速是否過低的爭論。
實際上,考慮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社融與M2增速從3月份開始大幅提升后的特殊影響,單看2021年各月同比數據的變化并不合理,需要將2020年與2021年兩年平均數與疫情前的2019年進行對比才能比較準確地做出判斷。
表1 2019年以來社融存量增速(%)變化表(后兩年平均)
表22019年以來M2增速(%)變化表(后兩年平均)
從上述數據看,2020-2021年社融及M2增速兩年平均的各月走勢相當平穩,而且都高于2019年同期數,反映出貨幣政策在總體求穩前提下應對疫情沖擊與經濟下行方面的努力。從上述數據直觀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穩字當頭”上把握得相當不錯。
7月社融與M2增速存在隱憂
但是,透過總體數據進一步觀察其結構性變化則不難看出,7月社融與M2增速還是存在值得高度警惕的隱憂。這主要表現在7月份人民幣貸款結構變化上:
1、住戶貸款同比少增3519億元,同比下降46.44%,變化是非常突出的。相應的,7月份住戶存款減少1.36萬億元,同比多減0.64萬億元。這應該與國家政策上嚴控房地產貸款,相應嚴格清理違規消費貸、經營貸等有很大關系,這也可能是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轉換,宏觀政策配套轉變必要的陣痛。但也需要關注是否存在大眾消費意愿和能力減弱的問題。
2、在企事業單位貸款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同比實際上都是減少或少增的,同比多增的集中到票據融資上了。相應的,7月份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1萬億元。貸款同比減少或少增,是由于強化房地產及城投融資監管,還是由于企業投資積極性不足,抑或是銀行貸款意愿弱化造成的(銀行轉而以票據融資擴充貸款規模),還需要仔細分析,這種狀況的可持續性及其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值得關注。
3、更需要關注的是,7月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74億元,同比多增2044億元。如果剔除這一因素,7月份人民幣貸款同比就是減少113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大幅度的增長,這些貸款將用于什么地方,是否會形成金融體內循環問題,更需要仔細分析。
現在,國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加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科技發展和自立自強,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大幅強化對資本無序擴張和壟斷行為的遏制,強化對房地產、教育、醫療、娛樂等方面深層次問題的治理,這是國家發展理念、發展模式與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也必然要求貨幣金融的密切配合,并會反映到金融數據上來,金融數據出現一些變化不足為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的情況下,重大變革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明確目標堅定推進,又要保持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把握好各種政策的時度效,避免出現重大偏差,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本文作者介紹:前中國銀行副行長)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