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暴來襲!華為芯片今日起正式斷供!產業鏈遭遇危急時刻!生死存亡之際,華為如何逆風前行?
來源:雪球
緩沖120天后,華為的至暗時刻還是來了。
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芯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芯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供應芯片給華為。
另外,英偉達宣布從軟銀手中購買英國手機芯片設計廠商ARM的要約。40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將使這起交易鎖定在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交易的位置上。但擔憂的是,英偉達收購ARM,或使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現狀雪上加霜。
01
華為芯片正式斷供,麒麟旗艦芯片或成絕版
今年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芯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即升級對華為的芯片管制。
如此禁令下,臺積電等華為芯片代工廠為華為代工,將要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執行,當然美國方面給了120天的緩沖期,期間內臺積電等公司仍可給華為持續供貨,首個華為芯片斷供日為2020年9月15日。
如今,9月15日已至,美國方面并沒有再宣布延期信息,這意味著華為芯片斷供正式來襲。
在此之前,臺積電曾在其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給華為繼續供貨。隨后,美光科技、三星與 SK 海力士等均表示,將無法在9月14 日之后發貨給華為。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華為外購芯片方案也被限制。
在高端芯片方面,比如7nm、5nm芯片方面,中國企業難以媲美于臺積電等國際大廠,因此斷供將使華為高端手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前不久也曾表示,美國對華為芯片供應的禁令將于9月15日生效,屆時麒麟旗艦芯片可能成為絕版。
02
產業鏈正尋求替代方案,經銷商手機拿貨困難
華為芯片斷供,對華為生態伙伴也造成一定影響。
東華軟件近日在回復投資者問答時也表示,鵬霄國產化服務器是公司在信創產業業務布局的重要一環,目前公司與華為鯤鵬合作的服務器一體機產品是公司第一款國產化計算產品,已在市場開始推廣落地。公司在國產化處理器(芯片)方面與華為鯤鵬、中科龍芯、天津飛騰等芯片廠商建立了合作,隨著我國芯片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有更多芯片廠商加入公司信創產業生態。從短期及中長期來看,公司在國產化處理器芯片有多種方案去滿足市場現有需求,以及公司鵬霄項目的發展。
武漢凡谷表示,美國對華為限制,對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公司稱,美國政府已將多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美國政府若不斷擴大“實體清單”名單或加強對“實體清單”的限制,由此對公司的客戶、供應商和業務合作單位造成的影響將會通過產業鏈傳導,也會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
受芯片斷供影響,華為芯片近年來長期處于缺貨狀態,這也影響了華為手機產量。對此,華為上游玻璃蓋板等器件供應商藍思科技表示,公司產品屬于高度定制化產品,通常采用“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因此公司可以提前綜合各大客戶需求,根據產能狀況統籌安排合理的產能結構和生產計劃,最大化地利用公司產能、人力等資源。
近日,華為一位經銷商也向記者透露,近段時間以來,華為手機拿貨比較困難,上一級代理一般要求下級代理下單華為手機時必須同時配套下單華為其他智能產品,比如手表、手環、眼鏡、平板、音響、耳機等產品,否則不給貨,而如果從外圍其他渠道拿貨華為手機,價格則比系統內渠道高出數百至數千元不等,普遍在100元-300元之間,高端手機如華為上萬元的折疊屏手機則可能高出上千元甚至數千元。
03
英偉達收購ARM,對華為有何影響?
最近,芯片界還有一則大消息。
美國芯片制造商英偉達(NVDA)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半導體IP提供商ARM,這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從英偉達、軟銀集團以及ARM董事會披露的交易條款看,英偉達將向軟銀集團支付總計215億美元的英偉達普通股及120億美元現金,其中20億美元應在協議簽署時支付。
今天早間,ARM創始人豪澤發表公開信,呼吁政府救救ARM,他稱ARM被美國公司收購可能會導致英國喪失“經濟主權”:“如果ARM成為一家美國公司,就必須遵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規定。在那些使用ARM芯片的英國公司想要把產品出口到各國,包括中國這個主要市場時,決定權將掌握在白宮而非英國人手里……我覺得這太可怕了。”
“我認為這無論對劍橋(ARM總部所在地)、英國還是歐洲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豪澤說,“這是最后一家在全世界獲得營收的歐洲公司,現在被賣給了美國人。”這使英國處于令人難以置信的立場,即關于允許Arm出售給誰的決定權將在白宮而不是唐寧街。主權曾經主要是一個地理問題,但是現在經濟主權同樣重要。將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交還給美國正在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
英偉達收購ARM,或使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現狀雪上加霜。弘信資本稱,華為海思等中國企業已經獲得了ARM v8的永久授權,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架構體系之下,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后續規劃工作并不會被打亂。當ARM被英偉達收購成為美國公司,未來的授權就更加困難,甚至設計能力也都要被鎖死,畢竟海思等企業使用的都是ARM公版架構。而假若得不到及時授權,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都將面臨產品迭代進度趨緩、競爭力落后的難題。
興業證券則指出,若此次交易成功,不僅僅是華為,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中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將遭受芯片斷供問題。這就意味著,不少中國芯片設計公司不得不尋找ARM的替代品,而這也會對ARM的業務構成影響。
04
斷供之后,華為如何逆風前行
華為已經表態,將按照既定節奏,繼續加大研發,推進業務向前,從智能手機到5G基站,甚至是芯片,華為都不會放棄。
對于更多產業鏈上的合作企業,華為內部啟動了新的“南泥灣計劃”,寓意忍苦耐勞,自力更生,在產品零部件和技術方面盡力做到去美國化,同時加速推進筆記本、智慧屏業務。
近期,華為“南泥灣計劃”產品不斷推向市場,鴻蒙OS取代了過去常見的處理器和操作系統,華為旗艦級筆記本電腦MateBookX8也是“南泥灣計劃”的產物。
另外,華為還在擴大自身生態系統以應對芯片危機。未來,華為會在云、5G、IoT領域的業務上尋找更多的出路。華為在這些領域的布局早已開始,但華為的IoT可能不是小米的生態鏈模式,而是更多聚焦在工業級、政企級的應用上。
至于芯片,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政府很多大基金都在支持硬科技和芯片行業,另外科創板的注冊制,也體現了國家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未來三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都將迎來較快發展,甚至出現一批IPO企業。
臺積電花了近20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短時間內華為要想實現突破確實不容易,但中國芯必須要國產化,必須要建立起上下游供應鏈,華為現在就是在跟時間賽跑,現在不做的話,未來時間只會拖得更長。
盡管短期內芯片“斷供”將帶來負面影響,但只有在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候,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才會在華為的帶動下進一步發展。
在外界看來,華為已走到至暗之際。但一位華為海外員工表示,大勢如此,每個華為員工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星星之火,或許可以改變被美國不公平制裁的狀況,一切都會過去。也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上周在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上所說——“沒有人能熄滅滿天星光。”
責任編輯:薛永瑋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