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至暗時刻來襲:“沒有B計劃” 有人囤1000萬元華為手機等漲價

華為至暗時刻來襲:“沒有B計劃” 有人囤1000萬元華為手機等漲價
2020年09月15日 14:37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原標題:芯片正式斷供,華為至暗時刻來襲!“沒有B計劃”,有人囤1000萬元華為手機等漲價

  來源:e公司官微

  一位熟悉華為產業鏈人士、半導體專家直言,華為芯片尋求國產替代之路也很難,一方面高端芯片存在技術瓶頸且難以繞開美國技術與設備限制,低端芯片可以用,但意味著華為將“降維”競爭;另一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言深度扎根半導體行業,即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較長時間,不是有錢就可以造出來的產業鏈。

  來源:e公司官微(lianhuacaijing)

  作者:嚴翠

  緩沖120天后,華為的至暗時刻還是來了: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芯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芯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供應芯片給華為。

  記者從華為產業鏈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華為目前沒有B計劃,后續華為可能從高端手機“降維”至汽車、OLED屏驅動等,配之以軟件、手機周邊產品補洞,而經銷商向記者傳遞的情況則為:“現在華為手機拿貨很難,除非同步搭配手表、手環、眼鏡、平板、音響、耳機等產品,而若從外圍拿貨,價格又高出幾百至幾千不等。”

  不過,黑夜來臨前夕,9月14日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依然積極發聲:Mate40會如期而至。蘋果則選擇在華為斷供第二日即9月16日凌晨1點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

  華為至暗時刻來襲

  今年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芯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即升級對華為的芯片管制。

  如此禁令下,臺積電等華為芯片代工廠為華為代工,將要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執行,當然美國方面給了120天的緩沖期,期間內臺積電等公司仍可給華為持續供貨,首個華為芯片斷供日為2020年9月15日。

  如今,9月15日已至,美國方面并沒有再宣布延期信息,這意味著華為芯片斷供正式來襲。

  在此之前,臺積電曾在其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給華為繼續供貨。隨后,美光科技、三星與 SK 海力士等均表示,將無法在9月14 日之后發貨給華為。

  “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華為2019年財報發布會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回應華為限制。

  但隨著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華為外購芯片方案也被限制了。

  “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華為前輪值徐直軍曾說。

  然而,眾所周知,在高端芯片方面,比如7nm、5nm芯片方面,中國企業依然難以無法媲美于臺積電等國際大廠,因此華為高端手機不可避免地將受影響。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前不久也曾表示,美國對華為芯片供應的禁令將于9月15日生效,屆時麒麟旗艦芯片可能成為絕版。

  一輪輪打擊正式生效后,華為至暗時刻來襲。

  生態伙伴:華為沒有B計劃

  針對芯片斷供,華為是否有B計劃,一直是各界關注重點,但9月14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華為合作伙伴獲得的信息顯示,“針對芯片斷供,華為有沒有B方案,從接觸華為高層的消息了解,是暫時沒有。具體對策,應該主要還是尋求國產替代方案。”

  不過,一位熟悉華為產業鏈人士、半導體專家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直言,華為芯片尋求國產替代之路也很難,一方面高端芯片存在技術瓶頸且難以繞開美國技術與設備限制,低端芯片可以用,但意味著華為將“降維”競爭;另一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言深度扎根半導體行業,即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較長時間,不是有錢就可以造出來的產業鏈。

  “華為現在真的‘沒路’了,高端方面確實做不了了,后續只能降維做汽車或者OLED驅動等,以及發展發力筆記本電腦、平板等其他手機周邊產品。”在這位專業人士看來。

  此前,今年8月,曾有消息稱,艱難時期,華為擬大力發展筆記本、平板等業務,以應對美國芯片限制等。

  近日,華為一位經銷商也向記者透露,近段時間以來,華為手機拿貨比較困難,上一級代理一般要求下級代理下單華為手機時必須同時配套下單華為其他智能產品,比如手表、手環、眼鏡、平板、音響、耳機等產品,否則不給貨,而如果從外圍其他渠道拿貨華為手機,價格則比系統內渠道高出數百至數千元不等,普遍在100元-300元之間,高端手機如華為上萬元的折疊屏手機則可能高出上千元甚至數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華為芯片斷供前夕,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宣布一攬子軟件新進展,包括鴻蒙2.0發布、HMS新進展、EMUI11發布,以及明年華為所有手機都將支持鴻蒙系統等,表明華為有意通過強化軟件、生態、系統等,補硬件受限制影響之傷,換道超車搶抓未來十年物聯網發展機遇。

  產業鏈正尋求替代方案

  至于芯片斷供對產業鏈影響,“華為芯片斷供,對華為生態伙伴也造成一定影響”,9月14日下午,華為芯片斷供前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華為一長期合作伙伴高層獲悉。

  這位高層透露,公司長期與華為合作,產品采用的底層芯片一直是海思,現在公司正在尋找接觸新的芯片替代渠道,以便確保公司業務正常運轉。

  相關情況并非孤立。東華軟件近日在回復投資者問答時也表示,鵬霄國產化服務器是公司在信創產業業務布局的重要一環,目前公司與華為鯤鵬合作的服務器一體機產品是公司第一款國產化計算產品,已在市場開始推廣落地。公司在國產化處理器(芯片)方面與華為鯤鵬、中科龍芯、天津飛騰等芯片廠商建立了合作,隨著我國芯片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有更多芯片廠商加入公司信創產業生態。從短期及中長期來看,公司在國產化處理器芯片有多種方案去滿足市場現有需求,以及公司鵬霄項目的發展。

  武漢凡谷也表示,美國對華為限制,且美國政府已將多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美國政府若不斷擴大“實體清單”名單或加強對“實體清單”的限制,由此對公司的客戶、供應商和業務合作單位造成的影響將會通過產業鏈傳導,也會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

  受芯片斷供影響,華為芯片近年來長期處于缺貨狀態,這也影響了華為手機產量。對此,華為上游玻璃蓋板等器件供應商藍思科技表示,公司產品屬于高度定制化產品,通常采用“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因此公司可以提前綜合各大客戶需求,根據產能狀況統籌安排合理的產能結構和生產計劃,最大化地利用公司產能、人力等資源。

  華為蘋果競相放大招

  有意思的是,就在華為芯片斷供前夕,9月14日下午,余承東在其個人微博發布視頻。被問及下一代Mate手機何時發布,他表示“請大家再等一等,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此前,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余承東曾透露,將于今年9月份發布新一代華為Mate40手機,搭載最先進的華為麒麟5G芯片。不過,麒麟系列芯片9月份以后將無法再生產,華為Mate40將成為搭載高端麒麟芯片的“絕版”機。

  另外,剛剛閉幕的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再發聲:“沒有人能熄滅滿天星光。”

  而華為最大競爭對手蘋果,也選擇了在華為斷供后第二日放大招,即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1時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

  9月14日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表研報稱,考慮到產品量產出貨時間,預測9月15日的新產品發表會將會有新iPad Air與新Apple Watch,而不會有iPhone。

  郭明錤進一步透露, iPhone 12系列包括5.4英寸iPhone 12、6.1英寸iPhone 12 Max、6.1英寸iPhone 12 Pro與6.7英寸iPhone 12 Pro Max,每個機型均支持5G且均有2個版本 (Sub-6 GHz與mmWave+Sub-6 GHz)。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 Pro Max的Sub-6 GHz版本量產出貨時間分別是10月上旬、10月中旬、10月下旬與10月下旬。mmWave+Sub-6 GHz版本則較Sub-6 GHz版本晚量產出貨。

  配置方面,郭明錤認為iPhone 12系列將不支持耗電的120Hz (顯示器更新頻率),iPhone 12系列電池容量變小,支持耗電的5G功能已不利續航力,若再支持耗電的120Hz將會顯著降低使用者體驗。

  不過,對于投資,郭明錤不預期Apple新產品發表將顯著推升大部分Apple供貨商的股價。“我們正向看待Apple與大部分供貨商的長期展望,但建議投資人須注意下列風險,包括:新產品需求、美國總統選舉、中美沖突與新冠肺炎。”

  相關閱讀

  有人囤1000萬元華為手機坐等漲價,小米等品牌開始搶位

  據鳳凰WEEKLY財經,有人在華為手機這場突然的漲價中嗅到商機,重倉進場。批發商張軍在視頻中分享了一則信息:8月中旬,華為手機露出漲價苗頭,有“大佬”囤了約1000萬元的手機,預計兩個星期,可賺300萬元。有同行囤了近20萬元的手機,告訴他消息,他沒敢投入太多,購入了十幾部。“人家有眼光,也有資金。”他遺憾,自己屬于小散戶,膽子小也沒有足夠資金,“賺個幾千元已經很高興了。”

  不信的人居多。有人評論,如今沒有某個品牌的手機不可替代,一家漲價太多,消費者自然選擇另外一家,“囤貨等漲價,只能等著砸手里”,另一位網友回復,“本來打算買華為,發現漲了200元,于是放棄了。”

  “一部手機賺得不多,可是薄利多銷啊。”張軍告訴《鳳凰WEEKLY財經》,“批發商一般出貨給檔口,基本不愁銷路,關鍵是價格,能不能在合適的價位把囤貨賣出去。”他也遇過囤貨反倒賠錢的時候,掙這個錢講究“資金能扛住,還要有眼光”。

  另一位手機店主在8月底進貨時,相熟的批發商勸他囤些華為手機,“最近只會漲、不會跌”,他動心了,購買了10部價格位于中端的華為手機,賣出后每部多掙了100多元。

  但少有個體手機店主敢冒風險。華為手機開始漲價后,基本沒有個體店主找王強從華強北電子市場囤貨,“手機又不是股票、黃金,零售店主們大多是跟著炒氣氛,并不會囤貨,否則賣不出去還是虧錢。”他也并未遇到哪怕加價、一心只要華為手機的顧客,價格高了,顧客便會選擇其他品牌。

  小米、OPPO和vivo因而獲利。一位手機店主表示,華為手機漲價后,購買小米等品牌的顧客變多,他解釋說,華為與小米等同是國產品牌,部分機型價格相當,互為替代品。他在帶貨時,如果感覺到顧客對價格敏感,就會主動介紹其他品牌的手機,“越漲價越買,沒有必要”。一位分銷商表示,華為手機連續漲價,也引發小米手機升溫,部分機型上漲幾十至一百元。

  通信行業分析師郭明錤在微信公眾號“天風國際”發文指出,無論華為能否在9月15日后取得手機零部件,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占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而Apple、OPPO、vivo與小米長期可望提升市占份額。投行機構浦銀國際分析稱,若極端情況下,華為完全無法出貨智能手機,小米等中國品牌將拿下其70%的市場。

  競爭對手們已開始行動。據36氪報道,OPPO近日向供應鏈追加訂單,大幅度增加產量,全年生產量或將達到1.7億臺。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OPPO自2017年以來的出貨量分別為1.12億、1.13億及1.14億臺。這次加單,或將是為搶占華為手機的市場空缺。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尹悅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16 偉時電子 605218 10.97
  • 09-16 若羽臣 003010 15.2
  • 09-15 松原股份 300893 13.47
  • 09-15 中天火箭 003009 12.94
  • 09-15 銅牛信息 300895 12.6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