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入局信貸消費金融,騰訊版“花唄”可能要來了
9月12日,有消息稱,騰訊內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產品“分付”(暫定產品名稱)。將來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或許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賬期內延長時間付款或者將賬單進行分期付款。
根據該消息,“分付”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線,由微信支付團隊運營,目前處在與部分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洽談合作的階段。未來“分付”或像“微粒貸”一樣,通過開放白名單形式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助貸、聯合貸的模式來運營。
隨后,《國際金融報》記者向騰訊方面核實該消息,騰訊方面表示,目前未收到相關產品消息。
社交場景中的信貸探索
和螞蟻金服誕生于阿里巴巴得天獨厚的電商場景不同,騰訊的金融業務更多圍繞著擁有全國最大用戶體量的社交場景慢慢發力。
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如果未來“分付”真的上線,那么姍姍來遲的微信支付分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
7月31日,微信支付分作為微信支付2019年中戰略的“重頭戲”之一,在“8.8智慧生活日”媒體開放日上亮相。
微信支付分是基于微信支付大數據,對用戶身份特質、支付行為、守約歷史的綜合計算分值,旨在為用戶提供更簡單便捷的生活方式。用戶可在已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戶所提供的服務中,申請開通微信支付分,較高的分數有助于獲得更多的服務權益。
“和由阿里巴巴由電商數據、行為數據等歸納的芝麻信用分有所區別,微信支付分還擁有用戶更多社交維度、地理定位等具有鮮明身份特質的信息綜合分析,從某種程度上說可能擁有更高的精準度。從風控建模的角度來看,微信支付分也可以對標芝麻信用分,作為用戶分期、借款的風控維度之一。”上述業內人士分析。
在市場體量上,多份研究報告都表明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中,支付寶和財付通雙巨頭地位依舊牢不可破。
艾瑞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5.4萬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支付寶占據53.8%的份額,騰訊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位列第二占39.9%。
基于財付通龐大的支付端口,“分付”一推出就將擁有上億級的流量用戶,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騰訊版“花唄”來晚了?
在消費金融最初的賽道上,互聯網四大巨頭BATJ中,似乎惟獨缺少了騰訊的身影。
2014年2月,京東上線“白條”;2015年4月,“螞蟻花唄”正式上線;2016年9月,百度有錢花的微信公眾號也發布了第一次更新。
截至2018年末,白條營收賬款余額為344.49億元。而花唄的貸款余額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達到992億元。
近日,還有消息稱,美團APP也上線了一款對標“花唄”的信用付產品“買單”,額度根據個人賬戶資質有所差別,分別有500元、1000元及1500元,不過,目前該產品并未完全開放。
騰訊這是來晚了?
對此,有一種說法是,應該將“分付”的推出解讀為騰訊首次“親自”上線信貸消費金融產品。而此前,騰訊持股30%的微眾銀行早已替其試水過信貸消費金融的深淺。
5月10日,微眾銀行發布2018年年報顯示,其資產規模、營收凈利等多項數據增速亮眼。
2018年,微眾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0.3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0.85%。截至2018年末,該行總資產達2200.37億元,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元。
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微眾銀行擁有微粒貸和針對新車、二手車的場景金融微車貸。而基于微信11.33億用戶(騰訊2019年中報數據)的微粒貸也為頂著“最賺錢民營銀行”光環的微眾銀行貢獻了不少利潤。
“在已有成功經驗的情況下,騰訊從擁有著最大用戶體量的社交場景——微信作為切入口,入局信貸消費金融,未來可期。”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國際金融報記者 黃希)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